花呗借出上千亿?不少用户选择“卸载”软件拒绝还钱,结局如何?

现在花呗的资金规模相当庞大,据说流通金额能达到上千亿级别,不过借钱容易,还钱有时却没那么轻松。

面对还不上的账单,有些人就会产生躲避的念头,其中一个听起来好像挺省事的方法是直接把支付宝这个应用从手机里删除掉,眼不见心不烦。

他们似乎觉得这样就没人找自己要钱了,债务也能跟着App一起消失,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卸载想赖账能行吗?

有些人欠了花呗的钱,一时还不上,觉得把支付宝从手机里删掉就没人催了,甚至慢慢就不用还了,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卸载的只是一个手机应用,也不是删除了在平台上的账户信息和欠款记录。

现在的花呗账户是跟本人的支付宝实名信息,甚至是身份证号绑定在一起的,在花呗上的每一笔消费,每一期还款情况,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支付宝的服务器里。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每一笔债务都跟个人信息挂钩,就算把手机扔了也没用。

而且支付宝也不是傻瓜,早已经有很成熟的风控系统,能通过大数据追踪到欠款人是谁,想通过卸载软件来隐身,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这样的行为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是逃避责任的表现,而逃避本身就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早就跟征信挂钩

更重要的一点,花呗的服务升级后,已经逐步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这大概是从2020年开始分批进行的。

最初只是一部分优质用户,但后来慢慢覆盖到更多甚至全部用户,支付宝方面当时也确认了这一点。

接入央行征信意味着花呗借款行为,特别是逾期情况,不再只是影响芝麻信用分,而是会出现在国家级的正规信用报告里。

在征信报告里,花呗的使用记录通常会被标记为一笔一笔的个人消费贷款,由他们的合作机构上报。

一旦上面有了逾期记录,他的信用报告就会有污点,这个污点会保留好几年,对未来的金融活动影响巨大。

所以别再以为花呗逾期就只影响下次能不能用花呗了,它现在动的是根基,影响的是买房,买车办贷款这些大事。

而且相较于信用卡可能只显示总负债,花呗这种按月上报的消费贷款记录,可能会显得更详细。

虽然不逾期是好的记录,但频繁的小额贷款记录本身,不同银行在审批时也可能有不同的,这都是跟个人信用相关的非常重要的相关内容。

逾期不还的法律责任

其实就算是你卸载了软件,以为眼不见心不烦,但平台可不会忘记,逾期之后可能就会收到各种催收信息或者电话。

一开始可能是礼貌提醒,到了后来可能语气会越来越严厉,如果一直不接电话,不回复信息,人也联系不上,平台可能会联系手机里设置的紧急联系人。

更严重的在后面,对于那些欠款金额比较大,或者是明显是故意不还的用户,支付宝是会选择采取法律手段的。

他们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还钱,到时候就不是面对催收电话,而是要面对法院的传票了。

一旦法院判决还钱,不仅要偿还最初的本金,还要加上这些日子产生的逾期利息和罚息,甚至包括平台为了起诉而支出的律师费,诉讼费等等。

如果判决生效后还是不还,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直接划扣银行卡里的钱,冻结的支付宝账户余额,甚至查封,拍卖名下的财产来抵债。

不仅如此还会被列入全国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说的老赖,上了这个名单,高消费会受到限制。

比如不能坐飞机,不能坐高铁的商务座,不能住高档酒店等等,从简单的卸载软件,到个人信用受损,再到被催收,被起诉,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积极沟通寻求解决

其实花呗这类平台也知道用户有时候可能会遇到临时的困难,确实还不上钱,他们通常也会提供一些补救或者协商的方案。

比如如果是真的暂时没能力还,而不是想赖账,可以主动联系花呗客服,说明的情况,申请延期还款,分期偿还。

或者在特殊情况下,看是不是能减免一部分逾期产生的利息,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免除,但至少比躲着不理要强得多。

这是避免信用进一步恶化和法律后果的相对柔和的方式,或者还可以去申请个性化还款方案,关键在于主动沟通而不是逃避。

这种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能够让平台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方式,避免走到催收和法律那一步。

用花呗或者其他任何信贷产品,都应该量入为出,看看自己的收入能不能负担得起。

如果不小心欠了钱,一定要第一时间想想怎么解决,是找家人帮忙,还是联系平台协商。

千万不能想着一卸了之,或者干脆躲起来玩失联,那简直是最差的处理方式。

05

结语

想靠卸载支付宝或花呗App来躲掉欠款,完全是钻牛角尖,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以遇到了花呗账单还不起的情况,别想着逃避,那只会让处境越来越糟,最聪明,最负责任的办法,就是主动去联系平台客服。

看看有没有协商延期,分期或者其他解决办法,关键还要记得花呗是消费工具,不是提款机,用的时候得有谱,欠了钱得有招,别往死胡同里钻。

信源

纵览2020-07-29花呗开始接入央行征信!“卸载支付宝不还花呗”玩不转了,逾期的也要特别当心

中国质量万里行2020-03-05支付宝花呗借出3000亿,有人卸载软件“躲债”,马云却回复3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5

标签:财经   结局   用户   软件   欠款   平台   可能会   法院   央行   眼不见   信用   情况   心不烦   账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