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外卖大战已经卷到没边了——0元8杯奶茶,6家店跑腿,小票塞满废纸篓,冰箱里全是甜水,喝到窜稀都喝不完。你以为是用户占了大便宜?商家哭着数订单,平台烧钱如烧纸,这场看似全民狂欢的“奶茶盛宴”,其实是场没人敢喊停的资本赌局。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为啥平台非要让你免费喝奶茶?薅到的羊毛真是“白来的”?这场烧钱大战最后埋单的到底是谁?
一、0元奶茶狂欢现场:用户薅到腿软,商家忙到灵魂出窍
先看这波“外卖狂欢”有多离谱。7月12日,有网友晒出战绩:“0元薅了8杯奶茶,跑了6家店取,还有两杯约到后天。”评论区立刻炸了锅:“我冰箱三层全是蜜雪冰城,现在看见奶茶就打饱嗝”“为了领券建了5个群,朋友喊我‘奶茶代购侠’”“取餐时店员看我的眼神,像看个来进货的”。
记者实测更绝:打开美团APP,弹窗直接砸脸——“0元外卖已到账”,点进去就是蜜雪冰城、幸运咖的兑换券,连炸物小吃都能0元薅。记者随手点了杯棒打鲜橙+茉莉绿茶,实付0元,10分钟取餐。到店一看,柜台上的废纸篓已经塞满了点单小票,跟座小山似的;店员小哥一边封杯一边念叨:“从早上8点忙到现在,一口水没喝,手都抖了。”旁边取餐的大哥抱了3杯奶茶,乐呵呵地说:“反正不要钱,给媳妇、孩子、隔壁老王各带一杯。”
这哪是“外卖大战”,简直是“奶茶共产主义”现场。但你细想:平时一杯蜜雪冰城4块钱,现在0元送,平台图啥?商家图啥?难不成真慈善家集体下凡了?
二、平台疯了?撒钱百亿抢的不是奶茶,是“即时零售”的命
要说清这事儿,得先看个数据:7月5日那波补贴,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直接飙到1.2亿单,餐饮订单破1亿。啥概念?相当于全国每14个人里,就有1个人当天在美团点了外卖。而这背后,是京东4月“百亿补贴”、淘宝闪购7月“500亿砸场”——平台们突然集体犯了“撒钱癖”,真相只有一个:即时零售赛道,打起来了。
你可能觉得“即时零售”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1小时内送到家”的生意。以前咱们点外卖,主要是吃饭;现在呢?买药、买菜、买奶茶、买充电器,甚至买卫生巾,都想“现在下单,马上送到”。这赛道有多香?2024年市场规模已经破2万亿,增速比传统电商快3倍。京东、淘宝、美团,谁都想啃下这块肥肉。
但问题来了:即时零售的核心是“用户习惯”。你得让消费者觉得“1小时达”既方便又便宜,才能把他们从超市、便利店、线下奶茶店抢过来。怎么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烧钱培养习惯”——就像当年网约车大战,你1块钱打车,我送你20元券,先把用户拉上车再说。
所以这次“0元奶茶”根本不是赔本赚吆喝,是平台在赌:现在让你免费喝10杯奶茶,以后你买水果、买药、买日用品,都会下意识打开我的APP。毕竟奶茶是高频消费,喝惯了“1小时达”的甜水,下次急需卫生巾时,你还会愿意等3天快递吗?
淘宝闪购为啥砸500亿?因为它缺即时零售的“腿”——淘宝的优势在电商,但线下配送网络不如美团;美团为啥更激进?因为它怕淘宝用补贴抢走自己的“基本盘”。京东呢?4月就喊“百亿补贴”,是想从“家电京东”变成“啥都能1小时送的京东”。三家混战,最后遭殃的是奶茶店的小票纸,和用户的冰箱容量。
三、羊毛党狂喜?你以为占了便宜,其实早被“套牢”了
有人说:管它平台图啥,我薅到0元奶茶就是赚!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你确实没花现金,但你付出的“隐性成本”可能比奶茶钱还贵。
先说“时间成本”。网友晒单说“跑6家店取8杯奶茶”,算下来每杯奶茶至少花10分钟路程+排队,8杯就是80分钟。现在奶茶均价15元,8杯120元,相当于你用80分钟换120元,时薪90元——听着还行?但你别忘了,这些奶茶喝不完就得扔,最后可能只喝了2杯,剩下6杯过期,等于80分钟换30元,时薪22.5元,比送外卖还低。
再说“信息成本”。为了领券,你是不是加了好几个“外卖羊毛群”?每天群里99+消息,不是“美团新券速领”就是“淘宝闪购漏洞单”,刷消息刷到眼花。更狠的是,平台会根据你的领券、下单记录给你“贴标签”——你越是爱薅羊毛,下次给你的券可能越“鸡肋”。比如你这次0元喝了蜜雪冰城,下次可能只给你“满20减5”的券,逼着你多花钱。
最关键的是“习惯绑架”。现在平台让你0元喝奶茶,是为了让你养成“打开APP看优惠”的条件反射。等你习惯了“不点外卖就觉得亏”,补贴就会悄悄缩水:从“0元购”到“满18减10”,再到“满30减5”,最后恢复原价。到时候你可能会想:“以前10块钱能喝两杯,现在15块一杯好贵”——但你已经离不开“1小时达”了,只能乖乖掏钱。
就像当年网约车大战,一开始1块钱打车,现在高峰时段加价3倍你也得坐;共享单车一开始免费骑,现在半小时4块钱你也得扫。资本的套路从来没变过:先给你喂糖,等你上瘾了,再慢慢割韭菜。
四、商家:订单暴涨的“甜蜜负担”,其实是在给平台打工
比起用户的“隐性成本”,商家的日子更难受。有奶茶店老板吐槽:“7月5日那天,订单量是平时的5倍,店员从早上7点忙到凌晨1点,光小票就打了3卷纸。但一算账,利润反而降了——平台补贴的钱,根本没到商家手里。”
这话不假。你以为0元奶茶是平台和商家各承担一半成本?其实大部分时候是商家“被迫让利”。平台会说:“你参加活动,我给你流量倾斜,订单量翻番!”商家一看能多卖货,就咬牙同意降价。但实际上,平台的“流量倾斜”是有条件的:你得接受更低的佣金分成,或者自己承担部分补贴成本。
比如一杯蜜雪冰城正常卖4元,成本2元,商家赚2元。平台搞“0元购”,让商家把价格压到0元,平台补贴2元——看起来商家不亏?但平台会说:“这2元补贴,要从你未来的订单佣金里扣。”结果就是商家累死累活做了1000单,最后一算账,赚的钱还不够发员工加班费。
更坑的是“虚假繁荣”。订单暴涨时,商家不得不临时雇人、加原料,甚至借钱扩大规模。但补贴一停,订单量立刻暴跌,多雇的人要遣散,多进的原料会过期,最后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像2020年社区团购大战,多少小菜店老板为了抢订单,凌晨3点去进货,结果补贴一退,顾客全跑了,最后关门大吉。
现在奶茶店的小票塞满废纸篓,看着热闹,其实每一张小票都是商家的“血泪账”——给平台打工,给用户送福利,自己赚了个“订单量第一”的虚名。
五、资本赌局:烧钱何时是个头?最后埋单的还是咱老百姓
有人问:平台这么烧钱,难道不怕破产?还真不怕。因为这些平台背后站着的,是能调动百亿资金的资本大佬。京东背后有腾讯,淘宝背后有阿里,美团背后有红杉——对资本来说,烧几百亿抢赛道,只要能垄断市场,未来几十年都能把钱赚回来。
但问题是:即时零售赛道真能容下这么多玩家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历史早就证明:所有靠补贴撑起的“伪需求”,最后都会一地鸡毛。网约车大战,滴滴合并快的、优步中国,最后一家独大;共享单车大战,ofo破产,摩拜被收购,最后剩下美团、哈啰两家。
这次外卖大战,最后大概率也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死翘翘”。但不管谁赢,最后埋单的都是消费者。等平台垄断了市场,不仅补贴会取消,配送费、佣金还会涨——你想想,现在外卖配送费已经从5元涨到8元,未来可能涨到15元;商家佣金从15%涨到20%,最后都会转嫁到饭钱里。
到时候你可能会怀念现在“0元喝奶茶”的日子,但已经晚了。就像现在没人记得“1块钱打车”的美好,因为你已经没得选了。
结语:狂欢过后,冰箱里的奶茶会过期,留下的只有被绑架的生活
最后说个扎心的事儿:你现在冰箱里的8杯奶茶,3天后可能就过期了;但平台通过这场“奶茶狂欢”,已经把“即时零售”的种子种进了你的脑子里。未来某一天,你孩子发烧急需退烧药,你会下意识打开外卖APP;你加班到半夜想吃口热饭,你会打开外卖APP;你甚至买包烟、买瓶酱油,都会打开外卖APP——这时候你才发现,自己早就成了“即时零售”的“俘虏”。
所以下次再看到“0元奶茶”,别急着欢呼。你薅到的可能不是羊毛,是资本给你下的“消费圈套”。与其为了几杯免费奶茶跑断腿,不如把时间花在更值钱的事儿上——毕竟,真正的“奶茶自由”,不是靠平台施舍,而是靠自己赚钱买得起,想喝几杯喝几杯,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至于这场外卖大战?就让平台们继续烧钱吧。反正最后烧完的钱,都会变成你我未来点外卖时多付的那几块配送费。毕竟,资本从不做慈善,它只是擅长把“割韭菜”包装成“发福利”而已。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