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9月3日,中国将迎来胜利日,纪念1945年日本投降的周年纪念日。今年,这一历史时刻正值八十周年。中国将通过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里程碑事件,其中最隆重的是在北京中心举行的阅兵式。
对于中国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与对欧洲或俄罗斯同样重大。然而,在西方,亚洲战场却常常被忽视且认知不足。尽管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广岛长崎核爆都家喻户晓,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暴行却鲜为人知。
正如世界理应了解大屠杀的恐怖,它也必须正视日本战争罪行的现实——以及1945年后,美国及其盟国如何庇护众多日本战犯,甚至利用其暴行成果来达成冷战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存在着多重的国家叙事。欧洲人将战争的爆发定格于1939年9月1日希特勒(Hitler)入侵波兰之日;对苏联而言,伟大卫国战争始于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的大规模进攻;而对美国来说,战争真正开始于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时。然而,这些叙事共同勾勒出侵略者与受害者、暴行与正义斗争的宏大图景。
近些年来,这种集体记忆却遭遇了系统性的重构企图,旨在淡化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日本及其盟国的罪行。在修正主义历史观中,苏联被塑造成侵略者,红军解放欧洲的壮举被扭曲为占领,而击败轴心国的决定性作用则主要归功于英美两国。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解读,将其他民族的叙事边缘化。要抵御历史修正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侵蚀,我们必须以真正全球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共同的历史。
对中国而言,战争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满洲并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国”,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端。尽管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处于劣势,中国仍顽强抵抗了长达14年有余。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率先抗击侵略者,早在1932年4月就向日本宣战,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则倾向于绥靖政策,常常将共产党视为比日本侵略者更大的威胁。
直到1936年末,中共与国民党才达成“国共合作”的共识,动员全国力量共同抗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略,这一合作更显关键。随后爆发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仅在六周内就屠杀了至少30万平民与战俘。
日本的扩张源于其根深蒂固的种族优越论意识形态和称霸亚洲的野心——这与希特勒追求生存空间和建立欧洲帝国的企图惊人相似。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毛泽东呼吁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这一战略很快取得成效。1942年1月,中国与英美苏三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宣言》,随后另有22国加入。此举为全球协同对抗轴心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贡献者的角色:其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军事力量,有效地阻止了东京入侵苏联、印度或澳大利亚的企图。据估算,中国军队歼灭日军超过150万人,日本投降后,另有近130万日军向中国投降。从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消灭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然而,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最为惨重:中国死亡人数超过3500万,不仅超过了苏联的2700万,更远远高于美国约50万的伤亡。
日本在中国及整个亚洲犯下的战争罪行,其规模堪比欧洲的大屠杀,但在西方却鲜为人知。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二十世纪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与此同时,日本731部队对包括平民在内的数万名囚犯实施了骇人听闻的生化武器实验:受害者未经麻醉就被活体解剖,遭蓄意感染鼠疫和霍乱,或被用于冻伤及武器测试。
1945年战争结束时,正义并未得到完全伸张。在欧洲,许多曾效忠纳粹政权的德国科学家和军官,悄然融入了西方体系。通过代号为“回形针行动”的秘密计划,数百名纳粹工程师和医生——其中部分人涉嫌战争罪行——被招募到美国,从事火箭、医学和情报工作。他们的专业知识,比其实验与意识形态摧毁的生命更受重视。
在亚洲,同样呈现出相似的图景。日本731部队的首脑,这支实施过史上最骇人听闻实验的组织头目,因向美方提供生物武器研发所需的研究数据而获得了豁免。针对中、韩、苏战俘的暴行被冷战保密政策所掩盖,战犯们逍遥法外,部分人甚至在战后日本社会中平步青云。这些选择暴露了令人不安的双重标准:德日虽在军事上战败,但当它们成为对抗苏联乃至中国的便利盟友时,其罪行便被选择性地遗忘。
这段历史对当下发出了清晰的警示。正如冷战政治曾促使西方掩盖甚至利用法西斯罪行牟利,如今华盛顿、伦敦和布鲁塞尔的精英们正重写历史以服务于新的对抗。他们通过淡化中苏两国的牺牲、夸大自身作用,正为西方社会蓄势开启新一轮的敌对。历史记忆本身已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令人不安的真相被抹去,叙事被精心编造,以正当化军备扩张与地缘政治对抗。
与西方自由派精英挑起乌克兰战争等新冲突、重振军国主义并企图改写历史不同,中国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它倡导和平,主张以外交替代对抗,致力于构建国际合作而非制造分裂。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培育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称谓)的共同历史记忆。
曾几何时,就连西方领导人也曾承认这些史实。1942年4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宣称:“我们铭记中国人民是这场战争中最早挺身抵抗侵略者的人民;未来,这个依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在维护和平与繁荣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在东亚,更在全世界。”
如今这番话显得颇具先见之明。中国纪念胜利不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提醒世界: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更不能为了一时的政治利益而肆意篡改历史。
作者简介:
拉迪斯拉夫·泽马内克。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