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它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即为立秋。立秋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节点,更蕴含丰富的自然变化和文化意义。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老话说“立秋吃三宝、入冬不穿袄”,这是一句民间谚语,这句话还得从中医角度来理解:立秋后天气转凉,燥邪渐盛,人体需要从“夏养阳”转向“秋养阴”,而今天推荐的这“三宝”多有润燥、补脾胃、益肺气的作用。脾胃是后天之本,肺气充足则能抵御外邪,通过秋季合理饮食打好基础,冬季身体就更健壮,也就有“不穿袄”的形象说法。
所以,立秋后吃这“3宝”通过合理搭配,能够为秋冬储备能量、增强抵抗力,到了冬天就不容易怕冷,身体更能适应寒冷天气。这“3宝”具体是啥?怎么吃?接下来咱们就具体看一下吧!
立秋后天气会逐渐干燥,从中医角度来讲,红薯味甘性平,能健脾益气、生津,而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秋季可能出现便秘等问题。
食谱推荐:大米红薯红枣粥
食材准备:大米,红薯,红枣,桂圆,枸杞
具体做法:白米清洗干净,红薯切块,锅中放入水倒入白米红薯红枣桂圆大火煮开,小火慢熬半小时即可。
从中医角度来讲,莲藕能够清热生津、润肺止咳,能够缓解秋燥引起的大便干结、口干舌燥等问题。而从营养学角度讲,莲藕脆嫩多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能清热润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秋季常见的便秘、上火等问题。
食谱推荐:莲藕玉米大骨汤
食材准备:猪骨、莲藕,玉米,胡萝卜,红枣,枸杞
具体做法:
1、锅里烧水,水开倒入猪骨,料酒,姜片焯水3分钟洗净
2、猪骨放入锅里,加入8分满水,加入莲藕,玉米,红枣枸杞大火煮开,转小火煲40分钟
3、加入胡萝ト再煲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立秋后“燥邪”渐盛,空气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咳嗽、皮肤干燥、心烦失眠等“秋燥”症状。而百合味甘微苦,性平,有润肺止咳、养阴润燥、宁心安神的作用,恰好能缓解这些不适。
食谱推荐:百合瘦肉汤
食材准备:瘦肉,鲜百合
具体做法:
1、鲜百合剥瓣清洗干净,收肉切片腌好5分钟
2、水开倒入瘦肉煮沸,再倒入鲜百合煮五分钟,出锅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大家好,我是食养小厨,一个喜欢美食的营养师、食疗养生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