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王牌不止稀土!美媒警告特朗普:中国手握三大“核选项”,威力更为致命。
当全球目光聚焦于中美在稀土地缘政治博弈之际,《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深度分析却揭示了更为深层的战略图景:中国手中握有的战略筹码,远不止稀土这一张王牌。

【美媒:中国并非仅握稀土这一王牌】
该报道指出,在锂离子电池、成熟制程半导体和医药原料药这三个关乎未来产业命脉的领域,中国已建立起令对手忌惮的战略优势。
1.锂电产业:掌控新能源命脉。在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赛道上,中国通过十余年的战略布局,已构筑起难以撼动的产业壁垒。
从锂矿开采到电池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条中,中国企业掌控着全球85%的电池产能、79%的正极材料和92%的负极材料。更关键的是,在钴、石墨等关键材料的精炼环节,中国分别占据80%和98%的市场份额。
这种全产业链优势使得即便特斯拉等美国企业试图实现“本土化生产”,仍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放弃绿色能源扶持政策的决策,客观上将巨大的市场空间拱手让给了中国企业。

【中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拥有优势】
2.半导体领域:成熟制程的隐形冠军。尽管美国在先进制程芯片上对中国实施严格封锁,但中国在全球成熟制程半导体领域,已占据约三分之一产能。这些看似“普通”的芯片实则是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和国防工业的命脉。
美国的制裁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而中国在镓、锗等关键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绝对优势(全球99%的镓产量),更使得中国在这个价值链条中拥有独特的话语权。2023年对镓、锗实施的出口管制,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战略威慑能力。
3.医药原料:隐形的战略威慑。这个看似平常的领域实则蕴含着巨大的战略价值。美国市面上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基础药物,其原料大多来自中国。

【美国药物原料大多来自中国】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美国从欧洲进口品牌药、从印度进口仿制药,但印度制药业所需的原料药有相当比例源自中国。
这种层层嵌套的供应链关系,使得中国在医药领域拥有独特的“链主”地位。2020年已经让世界见识到医药供应链中断的后果,而中国在“十五五”规划中继续强化对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扶持,预示着这一优势还将持续扩大。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虽然指出了这些事实,但其立论基础仍带有明显的偏见。该报将中国正常的产业政策描述为“战略威胁”,将合理的出口管制歪曲为“政治工具”,却在提及荷兰强占中资半导体企业安世半导体,导致全球汽车芯片短缺时轻描淡写。这种选择性报道恰恰反映了某些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

【荷兰强占中资半导体企业】
事实上,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愿意与各国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中国的产业优势,是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自然形成的,而非某些媒体所渲染的“战略武器”。
然而,如果有国家执意要将正常的经贸往来政治化,试图通过遏制手段阻碍中国发展,那么中国也完全有能力在这些关键领域,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釜山会晤后特朗普政府率先履行承诺降低关税,这一举动本身就说明美方已经认识到,在与中国这场体系性的竞争中,单纯依靠施压难以取胜。

【特朗普不得不对华让步】
中国不仅拥有强大的产能和技术基础,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掌握了规则制定权。这三个所谓“核选项”的存在,意味着中美贸易博弈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复杂的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中,任何试图通过单边施压解决问题的尝试都将徒劳无功。唯有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对话,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中国的战略优势不是用来威慑的工具,而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基石,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