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博物馆,中外嘉宾走进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记者 武亦彬摄
北京“城之源”研究新添实力派智库。在日前举办的“考古遗产价值阐释与可持续发展”沙龙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携手多家“国字头”研究机构成立琉璃河遗址考古研究联盟,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进琉璃河遗址的考古研究、保护利用与价值阐释。
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琉璃河遗址,因实证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被越来越多公众所知。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西周时期考古遗址,它是研究北京早期城市发展、燕国历史文化与南北文化交流的关键实证。
“我们希望通过新成立的联盟,搭建一个更开放的平台,围绕琉璃河遗址考古研究进行协同攻关,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考古研究院院长张中华说,琉璃河遗址是我国西周封国遗址考古的典范,联盟中多家考古机构强强联合,将有望拓展北京“城之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价值。
琉璃河遗址考古研究联盟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参与共建。沙龙中,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琉璃河遗址的价值阐释与可持续发展,分享心得体会,探讨未来规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认为,琉璃河遗址的价值提炼应从本体价值和传承价值两个维度切入,明确它作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的价值之外,还应进一步探讨西周在物质、技术、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与后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形成发展的关系。
今后,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详解,还原更完整的史实。“央地合作深化考古研究,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张中华介绍,联盟将集中各成员单位专业技术力量,组建高水平联合考古团队,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琉璃河遗址进行系统、精细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深化对遗址文化内涵、聚落布局、功能分区及历时性演变的认识。
“科技考古”成为沙龙的高频词。“故宫博物院在都城考古、文保科技、展览展示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将利用数字化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推动琉璃河遗址开展精细化的考古发掘工作。”故宫考古部主任徐海峰说。联盟将依托各机构在科技检测、文物保护、实验室考古等方面的先进设施与技术优势,共同开展出土文物与遗迹的现场保护、分析检测与修复研究,全面提升遗址信息提取能力和文物保护水平。
琉璃河遗址还将打造考古人才的“强磁场”。联盟将建立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通过共同指导研究生、联合开展田野考古实践等方式,搭建高水平考古人才培养平台,为遗址长期研究储备专业力量。更值得期待的是,故宫等单位将与市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展览展示、公众考古活动,推动考古成果及时转化,生动讲好北京“城之源”故事。(记者 李祺瑶)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