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迎来久违的“止跌反弹”——954万的新生儿数量,较2023年增加52万人,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回升。但当31省份出生率数据揭开面纱,一幅“东西分化”的生育图景却格外刺眼:西部省份凭借高出生率撑起半壁江山,东部仅广东、福建等少数省份突围,而东北多省仍深陷“低生育陷阱”,中国生育版图的不平衡,正折射出更深层的发展命题。
从数据来看,2024年出生率超8‰的10个省份中,西部占比达7成,西藏以13.87‰的出生率稳居全国第一,宁夏、贵州、青海紧随其后,这些省份的共同特征是城镇化率偏低,贵州、西藏的乡村人口占比甚至超过40%。传统生育文化的留存,让这些地区的生育意愿相对坚挺,但高出生率背后,也暗藏“生育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隐忧——以甘肃为例,其出生率8.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却未实现正增长,生育带来的人口红利,尚未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省份的“两极分化”。多数东部省份出生率低于全国均值,江苏、天津出生率不足5‰,上海仅4.75‰,但广东却成为“独苗般的存在”:8.89‰的出生率、113万的出生人口,不仅连续7年蝉联“第一生育大省”,更是连续5年唯一出生人口超百万的省份。广东的突围并非偶然,其75.91%的城镇化率位居全国第四,省外流入的年轻人口占比极高,婚育年龄人口基数庞大;同时,粤东潮汕、粤西湛江等地的传统生育文化未被完全稀释,形成“高城镇化率+高生育意愿”的罕见组合,为东部省份提供了生育与发展并行的样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1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的省份中,西部与东部沿海省份各占半壁,西藏、宁夏、海南的自然增长率均超3‰,广东以3.69‰领跑东部。但常住人口增长数据却更“残酷”:31省份中仅8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除新疆、西藏等西部省份外,其余均为东部经济强省。这意味着,单纯的高出生率已难以支撑人口规模,人口流动成为关键变量——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的省份,既能通过“人口净流入”补充婚育人口,又能通过完善的公共服务提升生育意愿,形成“生育-人口-经济”的正向循环。
反观东北三省,2024年出生率全部低于5‰,黑龙江以3.35‰垫底,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且跌幅扩大,辽宁、黑龙江的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30‰、-6.34‰。低生育叠加人口外流,让东北陷入“生育意愿低-劳动力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生育意愿更低”的恶性循环。即便部分省份出台生育补贴政策,也难敌“就业机会少、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现实困境,如何打破这一循环,成为东北人口发展的核心难题。
2024年的生育反弹,固然有龙年生肖偏好、疫情后生育补偿的短期因素,但从长期来看,省份间的生育差距本质是发展质量的差距。广东的成功证明,高城镇化率与高生育意愿并非对立面,关键在于能否为年轻人提供“敢生育”的底气——稳定的就业、 affordable的住房、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而西部省份若想将高出生率转化为人口红利,还需加快产业升级,避免陷入“生育多但发展慢”的陷阱。
当生育不再是单纯的家庭选择,而是与区域发展深度绑定,如何缩小省份间的生育差距、让更多地区具备“生育友好”的底气,或许比短期的出生人口反弹更值得关注。毕竟,中国的人口均衡发展,需要的不是少数省份的“独善其身”,而是全国范围内的“共同突围”。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