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掉头了,有些人,停下了是因为看清了方向。马伊琍,可能两者都沾点边。
她年轻时风风火火,演《奋斗》的时候全网喊“米莱就是我姐”;中年时又赶上国产剧女性叙事转向,一部《我的前半生》让她站上“女性独立代言人”的C位。但谁想到,站得越高,摔得越疼。
从“婚变女王”到“演技大姐”,马伊琍的路其实走得挺清醒的。可这回一不小心,成了“口误大姐”。那句“母女之间会有雌竞”——不是她第一次“说话得罪人”,但这次的火烧得格外猛。
问题就来了:她是糊涂了吗?还是越来越“看透了”?
马伊琍其实一直是“看起来不争”的人。
早年和文章结婚,男方还没大火,是她带他走红地毯,是她帮他拿剧本资源,甚至在他出轨后,还能留下一句“且行且珍惜”收场——这种气场,真的不是一般人有。
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她豁达,成熟,甚至有点隐忍。
但你仔细看,她越往后走,越不愿再忍了。
尤其是近几年,她开始频频在公开场合“表达”,包括在综艺里谈育儿、谈女性价值、谈婚姻选择,还有那次在访谈里,她谈自己为什么不再演“贤妻良母”,语气里带着一股子“我不装了”的爽劲。
很多人说她“油”了,但我倒觉得,她是在反转。
前半生她太克制了,该忍的时候忍,该退的时候退,甚至连面对婚姻羞辱,她都能装得很体面。可到这个阶段,她不想再体面地沉默了。
她想赢一口“理”,哪怕说出来会翻车,也要把“女人要为自己活”说个清楚。
这不是“嘴快”,这是“情绪到位了”。
很多人看不懂马伊琍这几年为啥说话越来越“不懂人情世故”,尤其是这次“雌竞”翻车,简直像是亲手砸掉了自己的招牌。
但问题就在这——那个“知性女王”“离婚赢家”“中年典范”的滤镜,本身就是个虚的。
她自己也知道,那不是她的本质,那是观众给她套的光环。
她现在这么说话、这么做选择,说难听点,是“去粉饰”,说好听点,是“复原自我”。
就像她曾经在《奇遇人生》里讲:“我也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理性的人,我只是不想再忍。”
她已经不想扮演“马老师”“情感导师”那个角色了。
她宁愿做一个“真实的母亲”,哪怕会在镜头前讲出“我和女儿有雌竞”的奇怪话,也不愿再讲那些“正确但没用”的废话。
观众对马伊琍的期待太高了。
因为她演了太多“独立女性”,也经历了太多“苦尽甘来”的桥段,所以我们就默认她应该说话滴水不漏,行为高瞻远瞩,永远是那个“被时代验证了”的女性代表。
可她是人啊,不是模板。
一个49岁的中年女人,在演艺圈这种看脸吃青春饭的地方,依旧能活跃在主流镜头中,还不是靠装模作样,而是靠不断自我打碎重塑。
只是她这次打碎得太猛了。
“雌竞”这个词,你说它不合时宜也行,说它辣眼睛也对,但你不能否认,它在某些家庭里,确实存在。
她只是比别人早说出来了而已。
可惜的是,她没有说清楚。
说真的,这事对她短期肯定是负面。毕竟观众一旦感到“失望”,口碑的反噬是成倍的。
她原本靠《我的阿勒泰》和《繁花》积累下来的观众好感,这下又得打回原形重新修了。
但从长线看,也未必是坏事。
因为娱乐圈里真正能活下来的,永远不是“完人”,而是“能自我纠偏的人”。
马伊琍不是第一次走错,也不是第一次被骂。她也许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低调一阵子,但只要她作品还在、角色还真,观众迟早会重新接纳她。
比起那些演艺生涯一眼望到底的“流水女星”,她这种“翻车—反省—再归来”的路线,反倒更有生命力。
马伊琍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其实不是“口误”,而是她终于放弃了“赢得所有人认同”的执念。
她现在的状态更像是:不怕翻车了,宁愿真实一点。
她曾经扛起了“独立女性”的标签,但现在她想卸下这个沉重的头衔,去过一个更杂糅的自己。
一个有过失败婚姻、有两个女儿、会口无遮拦、也想挣奖项、还在中年市场里打拼的女人——不是光鲜的代言人,是一个复杂的、正在更新中的“版本2.0”。
所以,与其说她“说错了”,不如说她正在“试错”。
说到底,一个人愿意试错,总比一辈子装对要高级多了。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