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白花镇逐渐走出洪水梦魇!背后是这个工程在默默守护

8月14日,受台风“杨柳”螺旋雨带影响,暴雨再袭惠东。10天前,惠东就出现暴雨、特大暴雨,西枝江流域内涝风险不断攀升。曾经一到汛期便人心惶惶的惠东县白花镇,在这几轮暴雨中,却扛住了考验,并未发生严峻的险情。

暴雨过后的白花镇。 受访者 供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案要从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说起——这项历时多年的民生工程,形成“上截、下排、外挡”的工程运行布局,如同一道稳固的屏障,将洪水拦在镇区之外,让积水快速退去。

如今,白花镇逐渐走出洪水梦魇,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迎来了产业与人居环境双提升的新机遇。

谈洪色变

曾经的洪水重灾区

在此次特大暴雨中,在白花镇居住了50余年的黄阿姨难得见到这样的情景——雨还在下,街边的水位却没有持续上涨。低洼地带虽然出现积水,但水势来得快,退得也快。“以往,一旦洪水没过膝盖,撤离就是唯一的选择。”黄阿姨说。

对白花镇的居民来说,洪水不仅是自然灾害,更是一段疼痛的历史记忆。

将时间回拨到2018年,“8·30”洪水肆虐期间,白花河河水猛然倒灌,镇区顷刻间沦为一片汪洋。那时,白花镇的受淹面积高达180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88.4%;圩镇段最深处积水达4米,白花镇近九成人口受灾,超过80家企业停工停产,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

2018年“8·30”洪水肆虐期间的白花镇。

“从祖辈开始,我们家就一直在白花,每次遇到洪水都觉得很无奈、很彷徨。”黄阿姨回忆,7年前的那一夜,很多家庭在摸黑中抬起沉重的家具,抱着孩子和老人向高处转移,街道消失在急流之下,房屋一楼几乎全部被淹。

事实上,2018年的洪灾并非孤例。此前,白花镇分别在2008年和2013年经历过两次重大水患,对老一辈白花人来说,“一年一小涝、五年一大涝”几乎是生活常态。

2018年“8·30”洪水肆虐期间,被困群众登上救援船。

白花镇为何如此频繁受灾?地理位置是绕不开的原因——这里四面环山,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雨水汇流快。更棘手的是,从镇区中段蜿蜒而过的白花河,全长33.6公里,河道狭窄,水流迂回曲折,洪水通过能力有限,河堤一旦被淹,洪水便会从多个方向灌入镇区。

在白花镇,生活秩序被一场场水灾所改写。

痛定思痛

防洪工程化解洪水困局

痛过之后,才有改变。自2018年“8·30”洪灾之后,如何有效破解白花经常被水淹的地理劣势,成了市、县两级政府最迫切的课题。要想根治水患,科学建设人工防洪排涝工程至关重要。

为此,惠州市委市政府、惠东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将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提上日程,并明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2020年,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县水利局完成了立项审批,当年12月正式开工。

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被赋予双重使命——防洪排涝与生态修复。

这是一次系统性、全流域的治理。3.9公里的新开分洪河道,为洪水预留了新的“出口”;17.35公里的堤防工程,将镇区与河水划出安全距离;两座总装机容量达10945千瓦、总抽排能力88立方米每秒的泵站,成为汛期的“强心泵”;6座水闸、1.1公里虎径截洪渠、3.2公里河道综合整治,让白花河的水流变得可控。

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新开分洪河道。

两年前,该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但直至不久前的暴雨,才是对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的一场大考。

从8月2日8时到6日17时,白花镇累计降雨量达385毫米,达到特大暴雨量级。其中,最大24小时降雨量230毫米,最大48小时降雨量292.3毫米。

对于集雨面积不到200平方公里的白花河来说,这样的降水足以在往年引发全镇范围的内涝。

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洪水沿着既定的工程路径被分流、调控。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各设施协同运行,镇区泵站全力运转,以每秒60立方米的流量全力抽排镇区内洪水,将白花河镇区段的水位控制在18米警戒水位以下。

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通过暴雨大考。 受访者 供图

“水闸根据实时水位精准启闭,不仅保障了行洪安全,更有效应对了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惠东县水利局副局长钟庆芳介绍,“此次暴雨期间,白花镇区未出现暴雨洪涝险情或受灾情况,工程防洪排涝效果显著。”

这是一次可量化的胜利。困扰白花镇多年的暴雨内涝,在连续几天的极端天气中并未形成严重的险情。

河道焕新

圩镇两岸形成亮丽风景线

如今,每到傍晚时分,在白花镇圩镇河岸,三五成群的居民漫步在新建的步道上。两岸绿意成片,河水静静流淌,偶有孩子在岸边玩耍。曾经人们在汛期需要提心吊胆注视的河流,如今成了饭后散步的新风景线。

7年前被洪水淹没的楼房,外墙上仍留有水痕。但随着新建住宅小区不断增多,道路宽敞平整、排水设施完善,镇区面貌已焕然一新。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建起来后,受益的不仅是居民,还有不远处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暴雨下,园区内均未出现严重内涝,生产设备和物资得到妥善保护,生产经营活动未受影响。

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

从“谈洪色变”到“从容应汛”,白花镇用了7年,换来了这份难得的安宁。

近年来,依托“百千万工程”,白花镇在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推动典型村培育工作见“颜”见“质”。圩镇道路实现硬底化,村道也在不断拓宽,推动白花河河道整治提升工程,并同步规划了沿河生态碧道和小公园。

下一步,惠东将继续完善区域内的防洪工程建设,推动建立跨区域联调联控的指挥体系,确保在更大范围内形成防洪合力。

洪水不再是白花镇回避不了的噩梦,而是一场可防、可控、可应对的考验。

链接

惠东治理县城内涝,排水系统持续升级

采写:南方+记者 张国威 乌天宇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除署名外)

统筹:刘光明宝

【作者】 张国威;王昌辉;乌天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科技   白花   梦魇   洪水   工程   惠东   河防   暴雨   内涝   河道   惠东县   汛期   降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