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公园的帐篷连成彩色海洋,扬州的乡村露营地正以另一种姿态诠释着“五一”假期的诗意与远方。从瓦窑村的窑心湖畔到仪征房车小镇,从北湖湿地的生态氧吧到邵伯湖畔的渔家风情,一场融合自然野趣与人文底蕴的露营风潮,正在扬州乡村悄然兴起。
在竹西街道瓦窑村,窑心湖的蜕变堪称乡村露营的典范。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废荷塘,而今已化身为一处集露营、垂钓、游船于一体的休闲胜地。湖畔的“时光驿站”里,年轻人手捧“村咖”眺望湖光,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垂钓者静候涟漪,划船者轻掠水面,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田园画卷。这种“微度假”模式不仅让市民张女士感叹“空气好、环境美”,更让南京游客陈先生一家实现了“白天露营,夜晚住民宿”的深度体验。
若说瓦窑村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的婉约,那么仪征市陈集镇的房车露营地则彰显着现代露营的豪迈。70亩的营地上,90个停车位整齐划一,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的房车在此汇聚。车友们支起天幕,煮茶论道,享受着“说走就走”的旅行自由。当第四届扬州房车露营文化节在4月30日拉开帷幕,这里便成了全国房车爱好者的聚集地,电网升级、两路电源保障等配套服务,更让“用电自由”成为现实。
扬州的乡村露营,从不缺乏文化底蕴的浸润。在华丰林里的乡韵游中,戏曲表演与露营音乐派对交相辉映;在沿湖村的渔家风情里,乌篷船观光与鸬鹚捕鱼表演让人领略“国家级最美渔村”的独特魅力。当露营的篝火点燃,邵伯锣鼓小牌子的丝竹声在夜空中流淌,扬州剪纸的镂空艺术在灯影下生辉,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
这种文化赋能的露营模式,在七河八岛野趣生活市集达到高潮。环岛骑行、非遗手作、文创市集等活动,让游客在湖光山色中感受运河文化的脉动。而在茱萸湾风景区的“去班味放风”市集,非遗手作与特色美食的碰撞,更让露营成为一种文化朝圣。正如游客李先生所言:“在这里,露营不仅是亲近自然,更是读懂扬州的另一种方式。”
扬州的乡村露营,早已突破单一业态的局限,形成“露营+”的复合产业生态。在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露营者可以体验“树在水中长,筏在林中行”的原生态之美;在途居扬州露营地,森林探险、高空滑索等运动项目让露营充满挑战;在捺山地质公园,房车露营与火山地质科普的结合,则让自然教育成为可能。
这种产业融合的背后,是扬州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陈集镇通过房车制造与露营产业的联动,打造出1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瓦窑村以“政府支持+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模式,让民宿、垂钓、游船等业态形成闭环;沿湖村则以“渔家乐+垂钓赛事+文创产品”的组合,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扬州乡村露营相关消费同比增长超30%,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当露营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休闲”,扬州正以创新思维引领行业潮流。在运河落日营地,完美的场景布置与沉浸式落日野餐成为网红打卡点;在Love·露营地,ins风帐篷与网红拍照墙吸引着年轻游客;在棠梨湾景区,两棵形似爱心的棠梨树与湖泊沙滩相映成趣,演绎着“露营+爱情”的浪漫故事。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场景打造上,更体现在服务升级中。北湖湿地公园的烧烤区配备高档欧式烤炉,可同时容纳400余人;华丰·伴山民宿的露营地提供管家式接驳服务,让游客“拎包入住”;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的电网升级,则为房车露营提供了坚实保障。正如陈集镇党委书记丁虹娟所言:“我们要把房车这张名片擦得更亮,让扬州成为长三角地区房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暮色中的扬州乡村,露营地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这里既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有“把酒话桑麻”的热烈;既有非遗文化的千年回响,也有现代露营的时尚脉动。当“露营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扬州正以山水为纸、文化为墨,书写着新时代文旅融合的精彩篇章。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