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故宫如何从一座宫阙,变成“顶流”?丨锋面评论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百年华诞。昔日的帝王宫阙,已化作属于人民的殿堂。百年时光,在中华五千载长河中不过一瞬,却见证了一个民族从王朝倾覆走向伟大复兴的激荡历程。

故宫博物院的百年底色,是深沉的家国情怀。其中最悲壮的篇章,莫过于文物南迁。那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场对中华精神血脉的集体守护。

1933年初,近两万箱、数十万件文物踏上了南行之路,辗转二十余载,行程上万里,堪称一场“文化长征”。故宫人用血肉之躯守护着脆弱的国之瑰宝,以生命践行“文化不亡,文明不灭”的信念。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他们创造了文物近乎零损的守护奇迹,书写了世界文化保护史上的壮丽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人续写守护传奇。《伯远帖》《五牛图》等流散海外国宝,在一代代文物工作者书生报国的信念与使命必达的决心下,重归紫禁城。每一次抢救与回归,都是对文明根脉的庄严承诺。

如果说物理守护留存了历史的形骸,那么数字化创新则为故宫注入了永恒的生机。面对195万余件藏品大多深锁库房的现实,“数字故宫”以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VR等技术,打破了时空与物理的边界,让全球观众得以随时随地“走进”故宫,细品文物肌理——这是科技赋予的文化平等与教育普惠。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所言:“平安故宫是基础,学术故宫是核心,数字故宫是支撑,活力故宫是根本。”

故宫的活力,彰显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深入人心。古老皇家美学与现代生活需求完美融合,“把故宫带回家”成为新风尚。更深层的活力,则源于其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与守正创新的实践精神——它将王朝遗产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将历史厚重淬炼为文化自信的源泉。

悠久的中华文明为故宫积淀了深厚底蕴,而故宫博物院亦在中国社会巨变与民族复兴的浪潮中应运而生、与时偕行。百年荏苒,它走过了诚敬典守、匠心传承的一程,成就了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史上的不朽功业。

这座“活着的历史”,正在续写一部永不落幕的中华文明史诗。她迈向更广阔、更深远的未来——故宫的下一个百年,值得世界共同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2

标签:历史   锋面   故宫   宫阙   文化   文物   王朝   活力   民族   中华   紫禁城   与时偕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