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开会,美财长收到短信:我们让中国和阿根廷耍了,市场遭截胡

前言

9月24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联合国大会现场收到一条私人短信,内容直接戳破美国农业的痛处。

就在短信到达前48小时,中国买家连续拿下130万吨阿根廷大豆,彻底截断美国豆农翘首以盼的救命订单

美国为何接连被阿根廷"反手一击"?这条短信内容究竟是什么?

作者-常

联合国会场惊现"社死"现场

联合国第80届大会现场,各国代表正在进行例行讨论。

坐在美国代表团席位的财长贝森特神情专注,手机突然亮起。当他低头查看短信内容时,脸色瞬间发生了变化

这条署名"BR"的短信内容相当直白:"情况非常不幸,昨天我们救助了阿根廷,结果阿根廷取消了谷物出口税,以更低的价格卖给中国,而这本应是我们的销售窗口。"

短信还附带了美国谷物贸易商本·肖尔的推文链接。推文内容更加尖锐:"我们正忙着救助阿根廷,而中国却已经囤积了20船阿根廷大豆,他们觉得你傻。"

现场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幕,镜头记录下贝森特从专注到震惊再到尴尬的表情变化。

这条短信很快被阿根廷民族报曝光,内容传遍全球,美国政府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发短信的"BR"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的缩写。

就在9月22日,阿根廷宣布暂时取消大豆出口预扣税,中国买家反应神速,连续两天下单20船约130万吨大豆。

这些大豆将从11月开始分批运往中国,而美国豆农眼巴巴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销售窗口被硬生生截断。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阿根廷的免税政策仅仅执行了两天。

9月24日,也就是贝森特收到短信的同一天,阿根廷政府宣布恢复征税,理由是出口报关收入已经达到7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买家恰好这个优惠窗口期内,把便宜占个正着,时机把握堪称完美。

200亿救命钱竟是"毒苹果"

美国这次栽跟头,绝不是什么意外。说白了,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交易,只是算盘打错了。

9月24日,就在阿根廷恢复征税的同一天,美国与阿根廷商定提供200亿美元援助,包括本币互换和备用信贷安排。表面上看是经济援助,实际上是一份政治投名状

美国在纽约与阿根廷代表团会谈时,条件开得相当直白:想拿钱就得取消与中国的180亿货币互换协议,还得在联大期间与中国保持距离。

阿根廷总统米莱与特朗普私交甚密,美国显然是想通过金融援助为米莱拉选票,同时切断中阿之间的经济纽带。

可美国忘了一个基本事实: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对阿根廷来说就是救命钱

2023年,阿根廷正是靠动用协议中的人民币撑过了国际收支危机。今年4月续签后,这份协议更是帮助阿根廷稳住了外汇储备,连美联社都承认这份协议"凸显了中阿伙伴关系的战略重要性"。

美国之前就威胁过,说不终止协议就不支持阿根廷向IMF贷款。现在又想拿援助当筹码,阿根廷怎么可能不防备?更何况,中国的订单来得太及时了。

130万吨大豆订单不仅给了米莱政府救急的外汇,还稳住了中阿合作关系。

换谁都会选择实在的订单,而不是美国那份带钩子的援助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求着中国买大豆,一边还在给中国使绊子。

就在贝森特收短信前后,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不光制裁"实体清单"里的中国企业,连这些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都要一起制裁。

这哪里是想做生意的样子?一边拿着大棒制裁,一边盼着对方送订单,天底下哪有这么霸道的道理

20船大豆背后的"掰腕子"较量

这场"截胡"大戏,表面上是贸易纠纷,实质上反映的是全球供应链的深层重构。中国已经从被动的买家,变成了能够主导市场走向的关键力量

今年8月,中国进口了超过1227万吨大豆,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南美洲。而本应是美国大豆销售旺季的秋季,却没有等来任何一笔来自中国的订单。这种转变并非一朝一夕。

过去美国总觉得"中国离不开美豆美肉",现在中国早已走出了单一依赖的阶段。

大豆采购上,全球生产体系都在围绕中国需求调整。巴西扩种、阿根廷抢单,美国豆农却只能看着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跌落,损失数十亿美元。

牛肉市场的变化更加明显。7月,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额仅81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还是1.18亿美元,几乎是腰斩式下跌。

同期,澳大利亚对华牛肉出口却冲到了2.21亿美元,几乎把美国的市场份额全部接了过去。

中澳自贸协定让澳大利亚牛肉享受零关税待遇,而美国牛肉因为贸易摩擦,税率不断攀升。同样品质的谷饲牛肉,澳大利亚运到中国的成本比美国低近两成,澳企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澳大利亚政府甚至专门拿出5000万澳元推出"开拓新市场计划",补贴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认证和物流费用。

现在中国电商平台已经和澳大利亚企业签了5年供货协议,每年10万吨谷饲牛肉直接对接中国高端市场。美国牛肉想再挤进来,难度早已翻倍。

阿根廷的选择则更现实——不是想"背刺",而是不背刺就活不下去。米莱政府很清楚,能快速换外汇的只有大豆出口,而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就是中国。

取消出口税看似"让利",实则是"救命"。中国企业的订单能让阿根廷农民及时拿到美元,米莱政府也能通过出口税减免撬动更多货源。

相比之下,特朗普口中的"盟友关系"远不如一船船大豆实在。

当经济大棒遇上市场法则

贝森特收到的那条羞辱性短信,与其说是在吐槽中国和阿根廷,不如说是在骂美国自己的短视和霸道

互利共赢才是做生意的正道,耍小聪明搞霸权,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的问题出在哪里?根本问题是思维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华盛顿的政客们还沉浸在冷战思维里,以为挥舞经济大棒就能让别国俯首帖耳。可他们忘了,现在是21世纪,不是殖民时代。

当美国试图用胁迫手段分化中阿合作时,反而促成了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当美国想靠援助当筹码时,却被130万吨大豆打了脸。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的,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外交模式。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与农产品进口的双轨联动,既巩固了中阿战略合作,又瓦解了美国在拉美的金融霸权图谋。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互利共赢"四个字。中国需要大豆,阿根廷需要外汇,双方各取所需,合作水到渠成。

相比之下,美国的援助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投资,期待的是政治回报,这种交易注定不可持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合作理念正在重塑国际经济关系的底层逻辑。

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中阿货币互换协议,从RCEP到各种自贸协定,中国推动的都是开放包容的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不强加政治条件,不搞零和博弈,而是追求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美国豆农现在算是彻底绝望了。大豆占美国经济作物收入的近20%,往年四分之一都出口到中国,如今订单被抢,价格暴跌,艾奥瓦州的农民都抱怨关税把他们坑惨了

阿肯色大学的教授更是警告,农场倒闭了,农村的企业也得跟着关门,到时候可不是丢订单那么简单,会引发一连串的经济危机。

这要是影响了明年的中期选举,特朗普哭都来不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还在用着殖民时代思维的人,注定要被时代抛弃。

结语

这场"截胡"大戏,表面上是贸易纠纷,实质上是两种文明理念的较量。

当美国还在挥舞经济大棒时,中国早已用市场法则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下一个被"截胡"的又会是哪个领域?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6

标签:财经   阿根廷   财长   中国   短信   市场   美国   大豆   牛肉   澳大利亚   订单   协议   大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