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你最近怎么老说记不住事儿,还总失眠啊?”
“哎,医生,我是不是绝经了就要‘断崖式’变老了啊?”
今年 52 岁的王阿姨,原本性格开朗,皮肤也紧致有光泽。可最近一年,她发现自己开始夜里盗汗、心慌气短、腰膝酸软,照镜子时,眼角的细纹和皮肤的松弛肉眼可见。
去医院一查,医生说这是进入绝经期的正常现象,但她心里还是怕:这是不是身体走下坡路的信号?
其实,《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早就说过:“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意思是,女性大约在 49 岁左右,身体进入新的阶段,这并不等于马上衰老,而是生理平衡的重新调整。
女性绝经后,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绝经期身体变化
1.西医观点
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骨密度、心血管、皮肤、情绪等多个系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50 岁左右女性骨密度平均每年下降 2%~3%,绝经后 5 年内骨量流失最快。
常见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等。
2.中医观点
中医称此阶段为“肾气渐亏、天癸已竭”,属阴阳失调的自然过程。
《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提示35岁后阳气渐衰,至49岁天癸尽,精血不足,体质自然转变。
主要表现为肝肾亏虚、气血两衰、肝气郁结,症状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情绪急躁等。
二、容易被忽视的衰老信号
1.关节僵硬、骨痛
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质疏松,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可达 33%。
长期忽视会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髋部和脊柱。
2.皮肤干燥、松弛
胶原蛋白流失加快,皮肤失去弹性和光泽,出现细纹、色斑。
3.情绪失衡、睡眠差
中医认为是“心肾不交”,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怒、健忘。
美国一项更年期研究发现,约有 60% 的女性在绝经期会出现睡眠障碍。
4.体重增加
基础代谢下降,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腹部,形成“更年期肚腩”。
5.月经不规律或停经
经量减少、周期缩短,最终停经,这通常是绝经期的标志性变化。
三、中医推荐的6种调养食物
1.黑芝麻
性平味甘,入肝肾,补肝肾、润五脏、养血乌发。
《本草纲目》称其“久服轻身不老”,对肾精亏虚、便秘、脱发的人尤为适合。
2.枸杞子
补精益气、明目安神,《神农本草经》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现代研究表明,其多糖成分有抗氧化作用,可提高免疫力。
3.黄豆及黄豆制品
富含植物雌激素异黄酮,有助缓解潮热、心悸。
中医认为性平补脾益气,适合气血两虚者。
4.红枣
养血安神,《本草从新》称其“补中益气,养血生津”,能缓解心悸、失眠、面色苍白。
5.山药
健脾养胃、益肺滋肾,《神农本草经》载其“补虚羸,除寒热邪气”,对脾虚泄泻、气短乏力有帮助。
6.鸡蛋
滋阴养血,营养全面,蛋白质质量高,有助于维持情绪稳定和身体修复。
四、调养策略
1.中西医结合调理
西医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HRT)缓解雌激素缺乏,但需医生评估,乳腺或子宫疾病患者慎用。
中医辨证施治,常用方剂如知柏地黄丸、二仙汤、左归丸等,配合针灸、艾灸、耳穴等辅助调理。
2.生活方式调整
保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
适度运动,如太极、瑜伽、快走,增强骨密度、改善循环;
保持良好情绪,避免长期焦虑或抑郁。
结尾部分:
很多人觉得,绝经像一道分水岭,一边是青春活力,一边是皱纹与疲惫。可真相是,它更像四季的交替——夏天过去,秋天来了,不再是炙热的热情,却有了收获的沉静与内在的丰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坚持良好饮食和规律运动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风险可降低约 30%,睡眠质量提高 25%,情绪波动减少近一半。
可见,身体的“退化”并非不可逆,关键在于日常的细水长流。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