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黄金"白桦树汁:稀缺还是炒作?

2025年春季,一款来自东北林区的饮品——白桦树汁,以“液体黄金”“解酒神器”等标签席卷电商平台。

数据显示,仅2024年3-6月,白桦树汁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便达9607万元,同比增长834.8%,头部品牌单月销量突破5万件。然而,伴随高速增长的,是消费者对“智商税”的质疑、行业标准的缺失以及可持续性争议。这场由营销驱动的植物饮品热潮,正面临从风口到十字路口的考验。

“稀缺性”营销与功效争议

白桦树汁的营销话术极具吸引力:宣称“三年一采”“单棵树仅产3瓶”,采集期仅10-15天,且需人工钻孔采集,塑造出“天然稀缺”的形象。

某电商平台产品页中,“17种氨基酸”“8种矿物质”“抗疲劳”“降尿酸”等功效描述随处可见,部分品牌甚至以“罗永浩同款”“解酒神饮”为噱头吸引消费者。

然而,科学依据的匮乏成为最大争议点。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白桦树汁的功效缺乏临床数据支撑,更多是资本炒作的产物。

例如,其宣传的“解酒”功能,实为利用消费者对“天然成分”的信任进行的联想营销。消费者实测发现,部分产品成分表仅含碳水化合物,与“0添加”宣传形成矛盾。

高价背后的成本与品质困局

白桦树汁的定价远超普通饮品:320ml装售价约26元,相当于20瓶农夫山泉的价格,高价源于采集与加工的双重成本。

据了解,其采集难度高,依赖春季10-15天的窗口期,需人工钻孔且每棵树限采1-1.5kg,过度开采可能损伤树木。加上保鲜技术壁垒,白桦树汁活性成分易氧化变质,需低温瞬时杀菌等工艺,推高生产成本。

另外,由于营销费用占比大,头部品牌直播销售额占比超97%,也导致流量成本转嫁至终端价格。

尽管部分企业宣称采用OPT原质保鲜技术(如嘉桦),但消费者普遍质疑:“与1元水无异的口感,是否匹配百元定价?”

行业标准缺位与可持续性挑战

目前,白桦树汁行业尚未形成国家标准,仅依赖地方规范(如黑龙江《桦树液采集技术规程》)和企业标准,这导致市场乱象频发。

原料品质参差,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集未达胸径要求的树木,或缩短轮采周期。加工环节隐患,传统工艺易导致微生物污染,部分小作坊产品菌落超标。生态风险,粗放式开采可能破坏大兴安岭白桦林生态,据测算,黑龙江白桦林总面积超千万公顷,但可持续采集量需控制在580万吨/年以内。

业内呼吁,应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原料溯源体系,并通过国有林场试点“科学轮采+生态补偿”模式。

白桦树汁真的能清热解毒吗?营养科专家如何看?

白桦树汁成分解析

白桦树汁是从白桦树中提取的一种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在查看了市面上几款不同品牌白桦树汁的成分表后,李芃表示:“除了碳水化合物以外,没有标注其他特殊的营养成分。根据现有成分来看,白桦树汁最大的作用就是补充水分。”

科学饮水建议

李芃说,平时只要遵循安全、充足、健康的饮水原则即可,正规厂家生产的饮用水就能满足安全、健康的需求。

那么充足的饮水量是多少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饮水量为1700毫升,女性为每天1500毫升。推荐喝白开水或淡茶水,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理性消费提示

白桦树汁的包装上,其产品类型均标注为植物饮料,所以适量饮用白桦树汁可以弥补饮水量的不足,但不可替代白开水的基础作用;

当前尚无充分医学证据支持其特殊保健功效,不建议作为疾病治疗手段;

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白桦树汁的价格比普通饮用水贵不少。消费者应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理性选择,确有健康管理需求者建议来院进行专业诊疗咨询。

结 语

白桦树汁的爆火,折射出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与市场供给间的错位。若行业无法解决标准缺失、功效存疑、价格虚高等核心问题,恐难逃“网红泡沫”命运。唯有回归产品本质,以科学为基、以生态为责,方能让这瓶“森林之水”真正成为长红品类。

本文综合北京商报、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美食   树汁   白桦   液体   黄金   树汁   白桦   消费者   成分   饮水   功效   饮品   碳水化合物   生态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