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牢记“藏”,少咸多苦养肾气,这些要点请收好!

11月7日,迎来立冬节气,这意味着我们正式告别秋日的清爽,步入寒冷的冬季。

此时,大自然万物收敛,草木凋零,动物蛰伏,天地间呈现出一派“闭藏”的景象。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立冬时节正是我们调养身体、积蓄能量的关键时期。

如何科学养生,安稳过冬?本期,我院中医经典科医生来为您详细解读~


立冬季节特点:

寒邪当令,阳气潜藏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寒风凛冽,空气干燥。

中医认为,冬季在五行属“水”,与人体五脏中的“肾”相应。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此时,自然界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人体也应顺应这种变化,以“藏”为主,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此外,冬季寒邪易侵袭人体,尤其是脾胃和肺脏。寒邪伤阳,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感冒、咳嗽、关节疼痛等疾病。

因此,立冬养生的核心在于养肾防寒,敛阳护阴


立冬养生三大原则

饮食调养:少咸多苦,温润为主

中医认为,“肾主咸,心主苦”,冬季肾水旺盛,过咸会加重肾的负担,甚至“克伐心火”,导致心阳不足。因此,立冬饮食应“少咸多苦”,适当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生菜、莴笋、苦菊、芹菜等,有助于补心阳,平衡阴阳。

同时,冬季气候寒冷,饮食应以温润为主,如牛肉、羊肉、黑豆、山药、冬瓜、萝卜等温补食物,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营养,还能暖身御寒,增强抵抗力。其中,山药、冬瓜、白萝卜有“立冬养生三宝”之称,是冬季养生佳品。

牛肉:高蛋白、低脂肪,暖胃强身,尤其适合体虚者。

羊肉: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虚,抵御寒冷。

黑豆:补肾益阴,富含抗氧化物,增强免疫力。

山药:健脾益胃,益肺补肾。煮粥食用,易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小孩和体虚之人。

冬瓜:冬季干燥,人体活动减少,易积内火。冬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清火利尿,帮助身体排废。

白萝卜: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能顺气消食,止咳化痰,常吃可增强免疫力。


起居作息:早卧晚起,敛阳护阴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立冬后,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晚起”。老年人可以适度“安睡懒觉”,年轻人也要避免熬夜,以免耗损阳气。

睡眠是养精蓄锐的最佳方式,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肾精的收藏,增强身体抵抗力。

俗话说“寒从脚起”,冬季用热水或加入艾叶、干姜、麻黄、细辛等温性药材睡前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驱寒保暖,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运动锻炼:动静结合,适度为宜

中医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立冬时节,运动应以“静”为主,不宜过激。因为气温下降,四肢易僵,运动前要充分热身,活动筋骨,避免受伤。

建议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在向阳之处习练,以微汗出为最佳状态。避免大汗淋漓,以免伤气,也可防止出汗后着凉感冒。运动时间不宜过早,最好等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进行。

此外,多晒太阳也是冬季养生的重要环节。阳光能补充阳气,改善心情,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不妨到户外走走,晒晒太阳,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动静结合,既能健身,又能养神。


精神调养:

调畅情志,保持平和

冬季天干物燥,人易上火,情绪波动大。过度的情绪波动或忧思会耗伤阳气,影响身体健康。

应保持心情平和,不宜过度操劳,多晒太阳,兼顾防寒防燥,护阳补肾。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实用养生小贴士:

让冬天更舒适

1. 腹部保暖:冬季寒邪易侵,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腹部防护,可以穿高腰裤或围腹带。

2. 揉腹助消化:每天早晚揉腹几分钟,能促进肠胃蠕动。

3. 适度进补: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可适当选择养生药膳,如:枸杞红枣鸡汤、黄芪炖羊肉和阿胶糕,既可享受美食,又能温补身体。

4. 避免过度保暖:虽然要防寒,但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内扰阳气,使之外泄。保持适宜的室温,多开窗通风,预防呼吸道疾病。


结语

顺应自然,安稳过冬

立冬养生,重在“藏”字。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运动和精神调养,顺应自然规律,养肾防寒,敛阳护阴。

让我们一起用中医智慧,迎接这个冬天,愿您在寒冷的冬季里保持身体健康,安稳过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立冬   要点   冬季   阳气   中医   冬瓜   保暖   人体   山药   寒冷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