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 AI 巨头都要搞闭源,中国为啥要开源?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上周,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一封股东信中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我们将谨慎选择哪些模型继续开源,哪些则不再公开。” 这句看似温和的表述,却让资本市场受了刺激,迅速做出反应——Meta 股价大涨了 10%。

曾经以开源大模型 Llama 系列引以为傲的扎克伯格,如今很明确的说要选择闭源路线。这是为啥?

Meta 的犹豫也是有原因的。即便 Llama 4 曾登顶开源榜,但是实际表现被人质疑是“刷榜”,内部代号“Behemoth”的超级模型因性能未达预期被暂停测试,新组建的超级人工智能项目团队正讨论是否放弃开源路线。

放眼整个硅谷,OpenAI 从 GPT-3 起就彻底闭源了,联合创始人曾说过一句话:“强大模型开源是对人类不负责任”,这个理由吧,听起来特别负责任。

在 AI 产业上起大早赶了晚集的谷歌,他们家的Gemini 仅开放 API 接口,Anthropic 的 Claude 系列紧闭大门,正在企业级 AI 应用和 AI 代码上已经赚了不少;马斯克虽承诺未来开源 Grok,但时间表依然模糊,未来肯定还是会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已经开始在特斯拉里用上了。

这一股强劲的闭源浪潮席卷了美国科技圈,深层的逻辑在哪里呢?

现在看来,三个方面的核心诉求导致了这个结果:商业闭环、风险控制与技术制高点的生死竞速。

AI 的投资太耗钱了,动辄千亿美元的模型训练投入亟需变现。Meta 两年的计划支出就是 1720 亿美元,闭源 API 和企业服务是最直接的利润引擎。随着模型能力逼近超级智能,巨头对技术滥用与安全失控的忧虑加剧,尤其是政府层面,对安全更是特别关注,AI 巨头肯定不想一不小心裁了红线,所以闭源成为可控的“安全围栏”。

更关键的是,在 AGI 的终极竞赛中,OpenAI、谷歌等头部玩家把核心代码看作是生命线——开源可能意味着将登顶的机会拱手相让。当扎克伯格宣称“超级智能已近在眼前”时,开放共享的理想主义肯定是先给竞争现实让让路。

硅谷筑起了高墙,中国 AI 生态却涌动开源的浪潮。七月底,GitHub 模型趋势榜前十名首次被中国项目全数包揽——阿里的 Qwen 系列独占五席,智谱 GLM-4.5 登顶,字节豆包、月之暗面 Kimi、阶跃星辰密集亮相。

中国企业集体拥抱开源,是要在技术上挑战硅谷巨头吗?原因可不是这么简单。

中国的开源,是市场竞逐与政策激励的双重结果。

一方面,数十家企业鏖战的“内卷”环境,迫使玩家将开源作为生态卡位的利器:开放模型可快速聚拢开发者、建立技术公信力、倒逼行业升级。

这是中国产业生态的常态,蜂拥而至的内卷状态,一方面让很多企业疲于奔命,另一方面也可能激发更多创新。正如吴恩达所说,这种“达尔文式竞争”虽残酷,却催生惊人活力。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的政策工具发力:地方政府对模型下载量给予实质激励,监管部门给开源模型备案开辟绿色通道,国家将 AI 视为新质生产力核心,鼓励以开源降低技术门槛,为国产芯片等生态打开产业基础。

华为以 384 颗芯片集成系统挑战英伟达,也需要开源生态的强力支撑——政策的齿轮与产业的引擎在这里形成一定程度的配合。

面对日益清晰的中美分轨,顶尖的产业观察者有了新的洞察。吴恩达近期指出,中国开源生态的“动能”正积聚超越势能——竞争加速知识扩散,政策与市场形成独特推力。他认为美国政府仅靠《AI 行动计划》的口头支持远不足维系领先。a16z 合伙人 Martin Casado 的比喻更为精辟:“我们正走向这样的未来:一边是硅谷精心打理的高墙花园,一边是中国建设的自由港口。”

前者追求当前封闭生态中的可控收益,后者押注未来开放连接带来的全局繁荣。

中国开源航道的看起来有很多希望,但暗礁同样清晰。短期看,其最大优势是快速构建全球影响力——东南亚、中东的开发者已开始将 Qwen、GLM 作为开发底座,中国技术栈正成为新兴市场的“默认选项”。

但挑战也不容回避,盈利模式还有打通,依赖政策与资本输血长期来看难以为继;半导体等AI底层算力目前还是受制于人,激烈的“开源内卷”可能导致资源碎片化,能否催生出真正持久的平台级生态,现在还很难定论。

中美的路径分化,本质是发展阶段与治理逻辑的镜像投射。硅谷巨头以闭源铸造控制之墙,中国用开源铺设连接之桥——技术的命运永远在封闭独占与开放共生之间永恒摇摆。

从技术与文明共同进化的角度来看,全球的 AI 产业生态是一个整体。硅谷目前的领先状态,也是前面几十年 AI 研发人员一起努力的结果,这从目前硅谷 AI 精英人才中有多少中国人就能看出来,Meta 的超级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就有 20 多位中国人。

在我看来,短期维度上,中美 AI 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生态,但是 AI 产业才刚刚开始,长期维度上,未来一定会走向协作和融合。关键的关键,是那个产业时点在哪里。

你更倾向哪个,高墙花园还是自由港?评论区里留言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科技   硅谷   中国   巨头   模型   生态   产业   技术   未来   政策   高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