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没有粮票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饭吃,因为饭店都是国营的,不管买米饭,面条馍都要粮票,没有粮票只有饿肚子。
八十年代的面条价格是双轨制的,分平价和议价两种。国营食堂可以卖平价面条,价格大约是一毛多钱。个体工商户开的食堂,卖的是不需要粮票的议价面条,一碗面大约三毛钱。
到了1981—1985年,牛肉面馆普遍还是以国营牛肉面馆为主,价格:大碗(三两)0.28元3两粮票,小碗(二两)0.24元2两粮票。私人牛肉面馆0.4元(不分大小碗,不要粮票)。牛肉面加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有的。另外,牛肉面摊位格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开始有自由市场就已经形成了,不是1984年才有的。那会儿羊肉串一毛钱,酿皮两毛钱,凉面三毛钱,冰淇淋两毛五一杯,汽水两毛钱。因为1981年我刚上小学,每天我爸妈上班中午不回家,我脖子上挂的进门桌上就会有三毛多钱和三两粮票,或者五毛钱。中午吃牛肉面后剩下的可以买五分钱的奶油冰棍,还有奶油雪糕一毛钱一根,橘子,豆沙冰棍4分钱一根,奶油冰棍5分钱一根,那时上学时经常吃
那时牛肉面,一碗面,七钱肉,物价局监管。绝对的可以看到肉的,那象现在两三片薄薄的肉。大多要小碗,汤多,吃完面可泡馍吃些。那时候上学出门早,有时能赶上头锅,那牛肉汤的香,过门口就能勾人想去吃,有时赶早遇上店里做油泼辣子那真是有呛有香半条街,有时用自己的馒头,出2分钱或5分钱来个夹辣子,这还得看店里人多不多,师傅心情好不好!!
1983年时,国营和个体同时存在!但猪肉和副食都略有上涨,国营饭店(馆)的三种“面食”,西红柿面是(收3两粮票)0.13元,炸酱面是0.17元,浇肉面是0.21元!均是三两一碗! 而“个体”饭店(馆)经营品种较多,分海、大、中、小碗面食,浇面的品种较多,价格在0.25至0.40元!素炒0.30元,肉炒0.35元,蛋炒0.35元! 绝大多数人摒弃“份量”,而注重了口感! 还有专营“大碗面”的,半斤份量,0.40元一碗! 个体饭店有收粮票或不收粮票,按1斤粮票折0.20元!别看那几毛一块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吃的起?农村人没几个去吃的,去吃的基本上都是城里人。
80年代以前一碗西红柿西鸡旦面二毛三分,一张先饼一毛三,一个馒头,四分钱二而粮票,一份大骨头五毛钱这是在国营饭店卖的,在职工食堂一份排骨三毛五,过油肉,三毛五,当时拿上二块钱能在街上吃三炖饭,而且能吃上肉,现在在街上吃三纯饭最少得一百以上,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啦。!
钱的本质就是劳动价值的体现。80年代100元价值顶现在多少不能简单用能买多少麦子、猪肉计算。可以用人工计算:80年代用一个临时工1.2元每天、单位请一个厨师1元每天……
每月工资45元平均每天工资1块5,也就买3碗面钱。现在工4千5百元每天150元就按十元一碗也可以买15碗,现在一碗兰州牛肉拉面15元,是80年代的50~60倍。你说是哪时候便宜还是现在便宜?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