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无数人向往的美国梦,这几年正悄悄变了味。
过去那本蓝色封皮的美国护照,曾是很多人眼中的通行证、身份象征、通往自由世界的钥匙。
可现在,越来越多美国人,特别是有钱人,正主动放弃这本护照,甚至不惜花钱、花时间、跑程序也要“脱美”。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实打实的趋势。
从富豪、高管,到中产、海外出生的“意外美国人”,退籍的人越来越多。
数据明摆着,放弃美国国籍的人数年年攀升,连美国国务院都坐不住了,把退籍手续费提得老高,想设置点门槛,结果还是挡不住这股“分手潮”。
这事儿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他们为啥要跑?又跑向哪儿去?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在很多人印象里,有了美国护照,去哪都方便,还能享受各种福利。
可对不少美国人,尤其是长期生活在海外的那批人来说,这本护照,简直成了个拖油瓶。
美国实行的是全球征税制度,这个听起来有点绕,其实意思很直接:你只要是美国公民,哪怕不住美国,只要有收入,就得向美国交税。
这可不是开玩笑,一分不少。不管你在亚洲打工,还是在欧洲卖房,只要赚了钱,国税局就要来找你。
更让人头大的是,美国还有个叫FATCA的法案,它要求全世界的银行都得配合美国查账。
你在法国有个账户?银行得汇报。你在东南亚炒股赚了点钱?也得报上去。结果就是,很多海外银行干脆不愿意给美国人开户,怕麻烦,怕被连坐。
对富人来说,这就更麻烦。他们资产结构复杂,遍布全球。每年光是请税务顾问填表报税,都得花上一大笔钱。
再加上美国税收项目多,名目繁杂,稍不注意就是处罚。
有些人干脆一拍脑袋:换本护照,清清爽爽。
而全球只有美国和厄立特里亚搞这种“属人纳税”,其他国家基本都是按居住地,哪住哪交税,走哪算哪,不像美国,哪怕你早就搬走了,人家照样能找上门。
这种“全球追税”的模式,对生活在国外的美国人来说,简直是负担。
不只是富人,中产也同样被波及。特别是那些“被动美国人”,比如小时候在美国出生,后来一直在海外生活,从没在美国工作赚钱。
结果因为那一纸身份,账户被冻结、贷款办不了、税表看不懂,最后只能选择退出。不是他们不想要身份,而是生活扛不住这个负担。
美国国务院也知道问题严重,把退籍申请费从几百美元涨到2350美元,全球最高。这下子,退个籍都成了“奢侈操作”。
可即便如此,退籍人数还是不断上升,可见这不是情绪问题,而是现实压力。
过去很多人信仰所谓的“美国梦”,觉得那是一片自由、机会和幸福的土地。可这几年,现实打了不少人一记闷棍。
政治极化、社会分裂、种族矛盾、治安问题,都让美国人的信心打了折扣。
尤其是那场国会山事件,让全球都看傻了眼。
一部分美国人开始质疑: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再加上疫情期间政策混乱、医疗紧张,很多人对政府的信任也开始动摇。
原本以为是“避风港”,结果发现风是从家里刮出来的。
不少在外生活的人也感受到身份带来的不便与风险,比如亚裔群体,在疫情期间遭遇歧视、攻击,甚至不敢上街。
这种不安全感让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身份意义,尤其是那些拥有双重国籍选择权的人,干脆不再犹豫。
还有一类人,干脆是为了孩子。有些家庭觉得,美国教育虽然看起来不错,可是社会环境、价值观、校园安全这些问题越来越多。
他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去更稳定、更安心的国家生活。既然护照不再带来优势,留着干嘛?
这时候,身份就不再是“我从哪里来”,而变成了“我去哪更合适”。
对很多人来说,美国国籍不再是归属感的体现,而变成了一个待处理的“麻烦”。他们并没有抛弃国家的情感,而是觉得,这份关系,已经不再对等。
这种身份焦虑,也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在十多年前,就有零星的退籍潮苗头。只不过那时候是个别案例,属于稀奇事。现在,越来越多人成了“行动派”,该退就退,干脆利落。
退了美国国籍,那他们去哪儿了?难道真的成了“无国籍人士”?
其实恰恰相反,这些人早已做好了“Plan B”,甚至“Plan C”。
现在不少国家都推出了投资入籍或者购房拿身份的政策,加勒比地区那几个小国家,比如圣基茨、多米尼克,只要投资点钱、买套房,几个月就能拿到护照。
这些国家税轻、生活节奏慢,而且护照免签范围也不差,很多人觉得比美国护照“实用”。
除了加勒比,欧洲一些小国也成了热门选择。像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虽然是先拿永居,但几年后也能转成护照。
而且这些国家教育医疗不错,生活成本也比美国低,成了不少家庭的新归宿。
有些富人甚至搞起了“身份搭配组合”:一个人保留美国籍用来上学、做生意,另一个人拿加勒比护照搞投资、避税,还有人拿欧盟身份方便走动。
这种“家庭分工”玩法,听着像电视剧,其实在现实中已经越来越普遍。
特别是年轻人那一代,他们的国籍观念更灵活。不像上一代人觉得国籍等于祖国、等于归宿,他们更看重的是自由度和便利性。
护照在他们眼里就是工具,能干活最重要,带来的麻烦越少越好。
这种趋势,其实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更小,工作、生活都可以在地球的另一端进行。
既然人可以动,身份自然也可以配置。国籍,不再是固定的标签,而是一种可以优化的选择。
当然,也有国家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逐步收紧投资入籍的政策。担心“护照买卖”带来后遗症,影响国家安全。
但从趋势上看,国籍灵活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美国人退籍,不是因为突然不爱美国了,也不是因为想搞什么政治对抗。更多的,其实是出于现实考量。税收、身份、生活便利,全是算出来的结果。
这场退籍潮,其实更像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现代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在发生变化。
过去那种“你是我公民,我保护你”的逻辑,如今变成了“你是我公民,你得交钱”。当负担越来越重,感情自然就淡了。
对美国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醒。如果一个国家的身份被越来越多本国人主动放弃,那就不能只怪人心不古,更应该反思制度是否合理,服务是否到位,政策是否公平。
而对其他国家,包括我们中国来说,也同样有启发意义。
一个国家真正吸引人、留住人,靠的不是护照本身,而是能不能提供稳定、安全、有温度的生活环境。这才是长久之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护照这事,说到底,拼的还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治理能力。
美国人退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做评判,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个现实:全球化时代,国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今非昔比了。
谁能给老百姓一个稳稳的未来,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