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 记者 沈积慧
AI在医疗领域的影响正在持续放大。
继一次平扫CT识别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等癌症,以及骨质疏松、脂肪肝等慢性病的“一扫多查”AI医疗技术之后,今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阿里巴巴达摩院共同发布用于胸痛急诊场景的AI模型iAorta,可用常规平扫CT在几秒内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将确诊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目前,已从1万多名胸痛患者中精准发现21例,帮助他们得到及时救治。
相关论文于本月20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a Syndrome,简称“AAS”),是一种危急的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胸痛。有人称它为“胸痛之王”,也有人把它叫作“血管炸弹”,是一种隐藏特别深、发病特别迅速、致死率特别高的病症,已经困扰急诊医生包括血管外科医生很多年。
浙大一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透露,所谓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是主动脉壁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最常见的是三种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其中主动脉夹层死亡率非常高,急性期每小时死亡率1%-2%的增长,一般在24小时死亡率可以达到20%-30%。“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早期诊断,快速诊断,及时治疗,以挽救这类病人。”
动脉综合征如果在24小时内不能确诊并处理,死亡率可达30%。然而,AAS的症状容易与心梗、肠胃炎等混淆,常规检查手段识别率低,其早期确诊为重大医学难题,误诊、漏诊、延迟诊断频发。
为此,浙大一院与达摩院组建联合研究团队,首创“平扫CT+AI”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帮助医生早期确诊。
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许敏丰介绍,平扫CT是超半数胸痛急诊患者接受的第一道影像检查,但传统上对心血管的检查效果不佳。团队基于在“平扫CT+AI”方向上的技术积累,用三年多时间研发出AI模型iAorta,可在几秒内勾画主动脉及其血管腔,判断血管壁有无结构变化,从而精准识别AAS。
论文显示,研究团队先是回顾性分析了国内三家医院超13万名胸痛急诊患者的就诊记录,发现其中48.8%的AAS患者在初诊时被遗漏。研究人员用AI识别这些患者当时的平扫CT影像,可将漏诊率降低至4.8%。随后,团队将AI模型部署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胸痛中心,实时分析胸痛患者的影像,一旦发现异常就向医生“弹窗报警”。两个月内,iAorta模型从15584人中精准找出21例AAS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5%和99.4%。
AI还大幅缩短了确诊所需时间,帮助患者赢得黄金救治窗口。上述21名患者从入院到确诊平均只需1.7小时,而欧美国家的中位确诊时间为4.3小时。其中,一名43岁的患者因“上腹部钝痛12小时”入院,医生初诊考虑胆囊结石并开具上腹部平扫CT检查,iAorta模型从中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随后接受主动脉CTA确诊,全程只用了1.6小时。
浙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表示:“我们将推广这项有温度的AI技术,尤其是让医疗资源和医生经验相对受限的基层医院受益,提升各层级医院对主动脉疾病整体的诊治水平,探索主动脉AI急诊‘浙江方案’,为‘健康中国2030’作贡献。”
目前,浙江首批10家医院,包括浙大一院、绍兴市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温州瑞安市人民医院等已率先部署,形成诊断、转运、救治的快速通道。研究团队正进一步降低技术接入门槛,加速向全国更多地区推广。
据悉,阿里巴巴达摩院自成立之初就布局医疗AI,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一扫多查”医疗AI技术,即通过一次平扫CT识别多种传统手段难以发现的病变,目前已应用于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等癌症,骨质疏松、脂肪肝等慢性病,以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等急症,相关论文三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
责任编辑:童蔚 审核:梁应杰 陈欣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