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日入伏,无论多忙,都要提醒家人1不洗,2不吃,3不动,4不做。
#夏日生活打卡季##入伏#
天雷滚滚动洪荒,入伏熏蒸暑气亢。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公历7月下旬将至,而就在7月20日这天,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日子到来了,那就是入伏。入伏,是三伏天的第一天,也是初伏的第一天,因为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而三伏天又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段,因此入伏就是最热的开始。而对于入伏这个时间节点而言,民间往往有很多的讲究,尤其是这天的天气会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如“入伏雨,伏伏雨”、“入伏晴,旱到秋”、“晒了伏头,旱到伏尾”等,都是说入伏这天的晴雨天气会影响未来的旱涝情况。
另外,这里的“伏”,可不是热的意思,而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之意,是对“三伏天”起居养生的阐释,意在告诉大家入伏后,要注意宜静不宜动,以保证身体健康,平安度夏。而说到入伏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就不得不说一下入伏后的讲究了。其中,老一辈人都说,无论多忙,都要提醒家人1不洗,2不吃,3不动,4不做。具体指啥?
1不洗:不建议洗冷水澡
随着入伏的到来,外界气温也就会变得非常高,此时人体极易出汗,而且人体的毛孔就会开放到最大,如果此时冲洗冷水澡,那么就会导致使寒邪侵入机体,可能引发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而且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还可能会出现血管收缩,血压不稳,导致引发心血管系统风险。因此建议大家虽然天气很热,也不要洗冷水澡,尽量用30度温水进行洗澡,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
2不吃:不建议吃冷凉食物
炎炎夏日,人们最喜欢的往往是那一口清凉,也就是冷凉食物,如冰镇西瓜、冰淇淋、海鲜等生冷寒凉性食物等。可殊不知此时吃冷凉食物对于身体的损害比较大,尤其是会引发人们的脾胃不适,造成腹泻、腹痛,而且还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加重身体湿气,产生不必要的身体威胁。
3不动:不建议外出活动
入伏后,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也就到来了,此时如果坚持在高温下活动,就易导致热射病或中暑,尤其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弱,应该避开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如10点-16点。而最好的外出活动时间是在早上和晚上。而且对于那些户外工作者而言,也要遵守高温停工规定,避免引发危险。
4不做:不建议做剧烈运动
入伏后,由于天气很热,温度较高,为此就不建议做一些剧烈的运动,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因为如果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身体大量出汗,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还可能有中暑的症状,甚至加重心脏负担,得不偿失。
总结,明天就是入伏了,一年里最热的时间也就出现了,此时就希望大家都能跟随传统行事,不忘老传统,这样才能平平安安、顺顺当当过伏天。
话说,你准备好迎接伏天到来了吗?你们那边温度到多少了?可以留言,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天气情况。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