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区有三条以抗日爱国将领的名字命名的道路,其中便有佟麟阁路。1946年6月,人称“布衣将军”的西北军统帅冯玉祥提议用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三位将军的名字来命名街道或城门,以纪念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功勋。随后,时任北平市长何思源签发《府秘字第729号训令》,决定将原“南沟沿大街”改名为“佟麟阁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走进这条英雄之路,汲取前行力量。
纪念雕塑记录佟麟阁英雄事迹
佟麟阁
以英雄命名的佟麟阁路
在佟麟阁路上,有一座怀表样式的纪念雕塑
从金水河到英雄路
历史上的佟麟阁路所在的区域却是一条排水沟,它也是北京城池变迁的重要见证。
这段历史可追溯至元大都时期,当时这里称作金水河,因为它与护城河及城内三海连通而得名。不过,明朝以后就成了著名的“大明濠”——一条露天城市排水沟。那是因为城墙南移后,这块地区被纳入城内。再加上上游来水被截,其功能就发生了质变。这一现状一直维持到了清代以及民国时期。1921年,北洋政府提出治理大明濠的改筑方案,将其改造为暗沟,上面铺设路面即成为大街,其南段就是今天的佟麟阁路了。
沿着这条路向北走,马路东侧的佟麟阁路62号院,如今已是新华社小区,但在明清时期,这一代曾作为“象房”存在着,驯养着专供皇室銮驾用的大象。每逢炎热的夏季,里面的大象成群结队走到护城河边洗澡,堪称奇特的景观。直到清宣统时期,象房荒废。随后,佟麟阁路62号院建立起了资政院,成为帝国探索改革的新机构。民国肇建,国会召开,附近街区改头换面成“国会街”(今宣武门西大街)。这里不仅是起草宪法、选罢总统的场所,也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议员勾心斗角的地方,还曾酿成著名的“国会殴斗案”。如今,老建筑被修缮一新,看上去虽少了点沧桑感,却依旧保留着原来古朴的青砖绿顶朱红门,显得安详与平和。
佟麟阁路62号院还曾记录着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页——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的历史。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就在此举行。当时会议致辞中说,“我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正式成立,此实四千余年历史上莫大之光荣,四万万人亿万年之幸福”,成为中华民国历史的重要篇章。2006年5月,北京国会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此建筑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百年前的建筑遗产,但它并没有成为被弃用的“展品”,而仍为今人正常使用,现用作新华社礼堂。
从62号北门走出,马路对面就是中华圣公会教堂,这座教堂规模不大,青砖灰瓦,屋顶矗立着两座八角钟亭,躲在路旁槐树茂盛葱郁的枝叶背后。教堂内部结构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方法,以木桁架支撑屋顶荷载,教堂顶部的两个八角钟亭,则作为采光的天窗和教堂钟楼使用,如果从天空中看,以南北两个八角钟亭为交会点,教堂如一个巨大的双十字静立在街面。这样的布局不仅在北京绝无仅有,即使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在佟麟阁路上,有一座怀表样式的纪念雕塑。怀表显示的时间定格在1937年7月28日佟麟阁将军殉国的时刻。怀表以铸铜为主要材料,两端雕刻两尊麒麟,借“铜”“麟”二字来表达对佟麟阁的怀念之情。整个雕塑高1.937米,链子由77个铜环组成,寓意着1937年7月7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这
个雕塑让原本只知道佟麟阁这个名字的人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是对抗日英烈的缅怀与纪念。”与雕塑合影的市民陈女士说。
凡有日军进犯 坚决抵抗
“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这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佟麟阁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布的命令。
1911年11月,冯玉祥等举行滦州起义,沉寂的北方一时革命空气弥漫。第二年冯玉祥招募新兵,佟麟阁毅然投笔从戎。冯玉祥对佟麟阁的评价是:“能克己,能耐苦,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
九一八事变后,1933年5月,佟麟阁等14名将领在张家口联名通电,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参加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命佟麟阁为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仍代理察哈尔省主席。佟麟阁积极与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等密切配合,出兵张北,先后收复察东康保、宝昌、沽源,又乘胜挺进克复多伦,抗日同盟军军威大振。但因对日作战和蒋介石、何应钦的军事压迫,抗日同盟军腹背受敌,冯玉祥被迫撤销抗日同盟军,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国运垂危,悲愤之余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以待报国时机。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佟麟阁感到抗日救国之日到来,回任第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还兼大学生军训班主任,住南苑29军军部,主持全军事务。他对人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佟麟阁在南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慷慨陈词:“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佟麟阁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布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7月28日上午,日军步兵在飞机和炮兵的掩护下,突然从东、南、西三面向南苑发起空中和地面进攻。集结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同时向南苑进攻,切断南苑守军北平方向退路。接到军部命令率部撤退至时村时佟麟阁部遭遇日军的伏击,佟麟阁腿部受重伤仍坚持战斗,带伤指挥作战的佟麟阁头部又受重创,壮烈殉国,时年45岁。
佟麟阁将军是我国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他的遗体被寻获时,全身浴血,面目模糊难辨。
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1938年3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举办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称佟麟阁“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79年,民政部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2009年9月,佟麟阁被评为“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英雄光辉照亮前行之路
“1937年7月29日晚上,我跟着母亲和家人,趁着夜色,提着箱子和包裹,扶着父亲的灵柩离开了东四十条40号,从此开始了8年的流离生活。”父亲去世后,佟家陷入艰难的境地,用佟麟阁将军次子佟兵的话说是“隐姓埋名、四处逃难”。
佟麟阁将军的灵柩安放在哪里,这成了一个大问题。母亲彭静智再三考虑,决定先暂放于雍和宫以东的柏林寺。寺里的老方丈仰慕佟将军为国献身的精神,冒杀头之罪把灵柩埋入柏林寺地下,而老方丈则保守寄柩秘密直到抗战结束。佟麟阁的灵位上写着“先府君胡先生之灵位”,“胡”是佟麟阁母亲的姓。从那天起,佟兵也把原来的名字佟荣芳改为胡荣芳。
此后,彭静智带着一家人先后辗转躲藏在不同住所。为避免被日本人知道身份,佟家一家隐姓埋名,“我的名字从‘佟荣芳’改为‘胡荣芳’,又被改为‘彭荣芳’,读书的学校也是不停更换。那几年,也有一些人知道我们的身份,提供了很多帮助,否则我们也无法度过那段艰苦岁月。”佟兵说。佟麟阁殉国后,最让彭静智为难的,是如何瞒住丈夫年迈的双亲。“每当祖父母问起时,母亲就解释:他南下了,正和日本人打仗。实在逼急了,就拿出一封假信,念给他们听,说是丈夫写的平安家信。”佟兵说,直到祖父母分别于1952年和1953年去世,他们都不知父亲早已殉国。
1944年,佟兵考进了辅仁大学教育系,经过了三年的学习,他认为旧式的教育无法满足中国的发展需求,于是选择重新考试进入了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第二医院,成为一名药剂师。在这里他工作了几十年,直到1988年退休。
在佟兵的回忆里,佟麟阁将军既是严父又是慈父。“父亲对我们要求严格,但从不打骂我们。大部分时间他都住在军营里,每周六下午回城探亲,那时北京城也没那么多汽车,一到周六下午,我们几个孩子就竖起耳朵听汽车声,一听到车响,便齐齐冲出门,有拉他衣袖的,有给他提包的,甭提多高兴了。”
佟兵回忆,幼年时,父亲佟麟阁请人在墙上写下家训和诸子名言,贴满了老宅。佟麟阁对他的六个子女非常慈爱,虽不能常回家,但不论公务多忙,他都让孩子们定期寄上作业和习字,他亲自点评。写得好的,画上红钩,写不好的,打上一个叉。令佟兵记忆犹新的是,就在阵亡前一天,父亲还特地让副官把他的大楷作业从战场带到了家里。“父亲是那个年代典型的中国军人,律己、爱国。他特别崇敬文天祥、岳飞,在张家口任职时,在馒头山上盖了座岳飞庙。他常说,如果我们国家多几个文天祥、岳飞,就不会被欺负了。” 记者邰绍峰整理
相关
守护英雄记忆的“老邻居”
我叫王恩荣,今年75岁。1967年初,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从天津举家搬到了头发胡同63号院,在西头紧挨着佟麟阁路的位置,这一住就是将近60年。
打小起,我就跟脚下这条路分不开了。印象里它来回改了许多次名称,最后才定下佟麟阁路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那时候胡同里热闹极了,热心肠的叔叔阿姨也多,我小时候没少去各家“蹭饭”。我记得23号院住过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他和冯健、周原一块儿创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1966年2月7日那天,广播里念,报纸上登,焦裕禄的名字一下子就传遍了全国。
儿时的记忆里,胡同的小商店、副食店扎堆,卖早点的摊儿特别多。理发馆、牛羊肉铺子……过日子要用的,家门口全能找着。后来这片经历改造后,盖成了现在的实验二小,佟麟阁路两边也逐渐添了新景儿,庆丰包子铺、工商银行、立体停车楼……都挺热闹。
我初中在三十三中念的。现在学校南院那片盖了楼,成了单位宿舍,北院的老房子倒是作为古建筑保留了下来。18岁那年我去了海南三亚当兵,服役了四年,还当过师里的兵代表,其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复员回来,我就又回到了头发胡同,一直住到现在。
这些年啊,佟麟阁路南北两头都立了介绍英雄事迹的牌子。每次有亲戚朋友来家里串门,我准保带他们去那儿看看,给他们讲讲佟麟阁将军当年抗日的故事。讲着讲着,心里头就涌起一股自豪劲儿——因为我就在英雄路旁住着!
如今我还是受水河社区第二支部书记,隔俩月就给支部成员讲回党课。赶上重大节日,我常在佟麟阁路周边值守,为这片熟悉的街巷出份力。
佟麟阁路的街景换了几茬,我也从小伙子变成了白发人,我经常跟孩子们说,我们是幸运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要感怀先烈大无畏革命牺牲精神,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居住在英雄之路上的居民,更要讲好英雄故事,为街巷发展贡献力量。
金融街街道受水河社区居民王恩荣
今日佟麟阁路
参考资料
孙 颖:《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蒋晨明:《佟麟阁路 北京国会旧址》
孙乐琪:《记忆里的慈父佟麟阁》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