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不少人一听到长寿两个字,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多动少坐、饮食清淡。
好像只有忙碌、坚持、自律、辛苦,才能换来健康。但真实情况往往和想象的不一样。
很多长寿老人并不怎么早起,也不天天锻炼,更不会追求什么健康食谱。
他们反倒是有点懒,做事节奏慢,能躺不坐,能坐不站,身边人都觉得他们“不讲究”,但偏偏身体硬朗,没三高,睡得香、吃得香。
尤其在小满之后,天气热、湿度大,人体进入一个易疲劳的状态,这种“懒”不但不坏,反而正中要害。
小满节气前后,气温快速升高,白天时间变长,人的生物钟节律会自然往前推移,大脑兴奋点提前,结果很多人早上四五点就醒了,醒了就起,不肯躺,觉得“天亮了该起来”。
但问题在这儿:小满以后是人体阳气最容易外散的时节,睡得早起得太快,阳气在体内积蓄不够,容易外泄。
起得太早,血压还没升稳,神经系统还在低速运转,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出现晨起低血压、迷糊、头晕,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医生看得多了,太勤快起床的老人,反而更容易倒下。国家心血管中心公布的数据中,6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有高达34%是在清晨起床后一小时内发病的,关键诱因就是起得过早、动作过急。
另一个不该太勤快的地方是洗澡。天气一热,有些人习惯一天洗两次、三次,出点汗就冲,觉得干净才健康。
但洗澡对心血管系统来说是一种负荷。热水刺激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流向体表,心脏供血就得加倍工作。
对年轻人问题不大,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热水澡洗得勤了,就是在给心脏和肾脏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特别是在吃完饭后一小时内洗澡,会打乱胃肠血流分配,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诱发低血压晕厥。
还有一种“过度勤快”藏在吃饭上。有些中老年人饭点特别规律,时间一到必须吃,吃饭时很用心,饭后立刻站起来刷碗、擦桌、扫地,一气呵成。
但饭后身体的血液大部分要集中到消化系统,这时候立马活动、弯腰,等于是把血液重新分配到四肢,胃肠就供不上血了,食物消化慢,积在胃里,容易胃胀、胃反酸。
更严重的是,对本身血管调节能力差的人来说,饭后突然站起、快速走动,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脑供血减少,造成短暂性缺血反应。
很多人误以为,长寿靠的是“努力”,但真正撑起身体的是“节律”。过度追求效率、习惯强迫自己动起来,反而是打断了身体自然的运作节奏。
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代谢慢,系统反应也慢,如果一直用年轻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会一不小心跨过生理承受的那条线。
医生说的话不好听,但是真的:有点懒,不代表不健康,很多时候反而是身体在自我保护。
还有些人把“懒”理解成不动。其实不是。真正该动的时候要动,不该动的时候要静。这种静不是装出来的,是身体告诉你该收了。
小满之后,阳气渐强,湿气重,特别容易犯困、乏力。这个时候特别不能强撑。困了就歇、累了就停,是身体给出的保护机制。
一味强调勤快、刻意早起、拼命锻炼,只会消耗身体原本有限的能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一项长期追踪研究中发现,每天中午固定午休30分钟左右的老年人,在十年内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概率,
比从不午休或午休超过1小时的人群低12%~17%。说明节律才是核心,而不是勤奋。
吃东西也是一样,不要追求“餐餐清淡、顿顿蔬菜”。小满之后,湿热夹杂,脾胃功能本身偏弱,如果只吃寒凉的食物,比如大量绿豆汤、黄瓜、凉拌菜,不但不能清热解暑,还会伤阳。
脾胃阳气一弱,整个消化吸收效率都降下来,营养跟不上,人更容易虚。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夏天大量喝凉水、吃冷饮、啤酒不停,一边吃一边还说“反正要排汗,吃点凉的没事”,结果就是湿气入内,胃胀、便溏、体力差。
一顿热饭,一碗常温的汤,有时候比什么补品都更重要。长寿的人,不是吃得复杂,而是吃得顺,不为口感,也不为理念,完全凭身体的感觉走。这个“懒”,看着粗放,实则是一种自律。
再说到心情。很多老人生活节奏慢,做事拖拉,亲戚朋友甚至觉得他们“懒得动脑”。但其实这种“不争”的状态,是对情绪最好的保护。
小满之后,人容易烦躁,湿热上头,情绪不稳定。长寿老人往往不是控制情绪的人,而是没那么多起伏的人。
他们对什么都不强求,顺其自然,没事就发呆,坐着看天,看树,看鸟。看着无所事事,身体里其实在慢慢修复。
哈佛大学一项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每天至少静坐发呆15分钟的人群,大脑海马体容量下降速度减缓约7%,这种结构的完整性与记忆力和神经退化疾病有强相关性。
也就是说,想不动脑的时候不动,是在保护脑,不是懒,是智慧。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说这些“懒”反而是身体保护的一种方式,那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一个人该“勤快”还是该“懒”?
有个办法确实值得说说。不是靠感觉,是靠测一个指标——心率变异性(HRV)。
这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节律能力的反映,值越高,说明身体适应外界变化能力越强,值得勤快;值越低,说明身体需要修复,该懒一点。
通过手表、心电监测仪都能测。一项国内研究显示,每天HRV波动小于30毫秒的老年人群,更适合轻缓生活节奏,而不是大强度锻炼、频繁社交。
用科技量化懒的节奏,其实就是找到身体节律与生活行为之间的最优平衡点。身体说慢,听它的,身体说快,也得跟上。而不是永远只听脑子里的“勤快”标准。
那只是人的意识,不是身体的需要。长寿这件事,从来不是靠苦熬得来的,是靠把自己活成一套稳定的节奏。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林楠.夏季洗澡需谨慎[J].糖尿病新世界,2013,(06):74-75.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