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休学家庭,背后都有一个闷闷不乐的母亲,沉默寡言的父亲

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她说,孩子休学在家,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刷手机,黑白颠倒,拒绝沟通。


她想和孩子聊聊,却总是被孩子怼回来,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她非常无助和绝望。


接触过好多孩子休学的家庭后,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揪心的事:


几乎每个休学娃背后,都有个整天焦虑到不行、为家里操碎心的妈妈,还有个什么都不管、在家跟透明人似的爸爸。


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看似分工明确,其实藏着大麻烦。


孩子走到休学这一步,压根不是突然发生的。


01

缺位的父亲,造就了焦虑的母亲


在家庭关系中,爸爸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榜样、边界、陪伴。


其中榜样就是树立家庭模范,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边界是指,让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允许做的;



陪伴分两方面,一是陪伴妻子,二是陪伴孩子。


这种陪伴更多是情感上的连接。



我有个邻居,她儿子高二时因为成绩下滑压力大,最后没办法只能休学在家。


孩子休学之后,她每天忙着联系学校、找心理咨询师,还得盯着孩子学习、哄着调整状态,整个人累得团团转。


可她丈夫呢?下班回家就躲书房打游戏,对孩子的事压根不管。有次她实在忍不住哭着问:


“你到底是不是孩子他爸?孩子都休学了,你怎么一点不操心?”


结果她丈夫冷淡地回了句:“你不是管得挺好吗?”


当时她就彻底崩溃了,跑我家哭了一整夜。


大多妈妈的焦虑,都是由丈夫的缺位引起的。


如果爸爸长期当甩手掌柜,不光把妈妈累垮,还让孩子缺了安全感和榜样。


爸爸不参与孩子成长,这种缺席看着无声,伤害却特别深。


02

妈妈焦虑,孩子变得逐渐叛逆失控


很多爸爸都天然地认为,带孩子是当妈妈的责任,自己只需要赚钱养家就好了。


但养育孩子是一件很累的事,这种甩手掌柜的做法,不但让妈妈扛起了养娃的巨大压力,更让这个家变得不像家:


(一)妈妈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如果全家都指望着妈妈一个人教育孩子,那么,妈妈成了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


此时,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在不知不觉中,就缠绕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孩子出现休学这样的重大变故时,妈妈无疑是最受到冲击的人,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付出,怀疑自己的教育。


如果这时,丈夫没有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妈妈内心的焦虑很容易汹涌而出。


这种焦虑,会通过妈妈的言行举止,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


比如,频繁询问孩子的学习计划、未来打算,即使语气尽量温和,孩子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份急切与不安。


又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总是唉声叹气,对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过度关注,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就会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脆弱的,他能敏锐地捕捉到妈妈情绪变化。


妈妈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不幸的根源,从而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压力。


为了逃避这种压力,孩子往往会选择关闭自己的心门,拒绝沟通,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愈发紧张。



有一位妈妈,自从孩子休学后,每天都会在孩子面前念叨:“你不上学可怎么办呀,未来没有学历,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孩子一开始还会解释几句,后来干脆不再回应,每次妈妈一开口,就躲进房间,把自己关起来。


妈妈的焦虑,就像一把利剑,斩断了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过度控制与包办


爸爸当了甩手掌柜,就意味着妈妈要做更多。


很多妈妈,出于对孩子的爱和保护,习惯为孩子包办一切。


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学习、社交,全都为孩子安排妥当。


在孩子小的时候,这种方式或许还能行得通,孩子会依赖妈妈的照顾。


然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拥有独立的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权利。


这时,妈妈的包办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能力被否定,尊严受到伤害。


当孩子休学后,妈妈可能会更加紧密地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回到正轨。


但是,这种做法更加激化了亲子矛盾,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囚禁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无法呼吸。


于是便会以叛逆、对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自身情绪管理问题


在生活中,妈妈往往承担着多重角色,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兼顾工作,压力巨大。


当孩子休学,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妈妈的情绪很容易失控。


她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不满和委屈,都发泄到孩子身上。


而孩子,面对妈妈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种频繁的情绪冲击,会让孩子对妈妈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


03

家里过得“不正常”,孩子才会躲起来


15岁的小宇半年没上学了,天天锁着门打游戏、吃外卖、熬夜。


妈妈每隔几天就跪在小宇房门前哭,爸爸不管。


小宇妈妈说:“这个家就像个坏了的机器,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瞎转,谁都没想到,其实机器内部的零件早就锈了。”


爸爸不管,妈妈瞎闹,家里就成了个“怪圈”


妈妈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故意捣乱想让爸爸管管,爸爸还是不管,妈妈就管得更厉害。


这样不正常的家,会制造出三种类型的孩子:


第一种是“对着干”,跟爸妈吵架、逃课、伤害自己,其实是想让爸妈看看自己



第二种是“躲起来”,天天上网,在虚拟世界里找朋友,现实中啥也不说,就是觉得“没人懂我”



第三种是“没反应”,爸妈骂他他不听,老师劝他他不理,就像没魂的木偶,眼神空空


有个心理专家说:“我见多了这样的孩子,他们生病、不上学,是想让爸妈别吵架,一起管管自己。”


04

养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


想要孩子变好,第一步就是爸爸要“回家”。


不是说天天准时到家,而是心里有这个家


跟孩子聊聊游戏,听老婆说说上班的烦心事。


爸爸的肩膀,就该为家里挡挡事儿。


就说最简单的:


无论工作多忙,爸爸都要抽出时间陪孩子。


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看电影、聊天等,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放下手机和工作,真正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克服自己沉默寡言的性格,学习沟通技巧。


在和孩子沟通时,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急于否定或批评孩子。用温和、耐心的语气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关心。


这种陪伴比给孩子买多少玩具都管用。


妈妈要学会“松松手”。每天给自己留15分钟歇歇,在阳台喝杯茶,或者去公园走走。别把孩子的人生当成自己的“成绩单”


更重要的是,爸妈要一条心。孩子出事了,别先互相责怪。养孩子就像跳双人舞,步调一致,才能跳得好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指出,“积极参与育儿工作的男性,会显著提升儿童幸福指数,同时减轻女性育儿负担。”


一个顾家的爸爸,就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育儿   闷闷不乐   沉默寡言   父亲   母亲   家庭   孩子   妈妈   爸爸   焦虑   甩手掌柜   情绪   家里   榜样   丈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