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夜话 | 忆先生风骨,谈人生安顿

本文来源于2025年8月31日晚“老俞夜话”

视频号搜索“俞敏洪洪哥”观看完整直播回放

朋友们好,“老俞夜话”是我最近的一个新想法,未来在东方甄选APP上,我会尽量每天晚上和大家直播聊天半小时左右,也欢迎朋友们把感兴趣的问题发出来,我们一起做交流。未来也不光有这样的聊天直播,我还会请一些朋友开播,比如请郭建龙老师、施展老师定期给大家讲一讲历史,请奚志农老师讲一讲生物和植物知识,请陈海贤老师讲讲心理课等,形成一个“讲座系列”。我们也会专门做一些针对孩子的讲课,让孩子们也可以到东方甄选APP上听,比如让戴建业老师带着孩子们欣赏诗歌等。今天是“老俞夜话”的第一次直播,我就和大家简单分享下我今天的生活。

我今天主要做了两件重要的事,第一件事是跟凯叔对谈,凯叔出了一个新的AI驱动的小玩意儿叫“鸡飞飞”,适合3~10岁的孩子使用。鸡飞飞可以把3万多集“凯叔讲故事”全部调出来,打开以后鸡飞飞除了可以给你讲故事以外,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马上提出来,甚至孩子有任何学习上、情绪上的问题,都可以和鸡飞飞聊天。现在市面上的大模型的表达方式不太符合孩子的习惯,不是那么温暖,所以凯叔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发。这是专门为小孩设置的故事和知识大模型,或者叫小孩的交流工具,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和凯叔对谈)

我非常欣慰能看到凯叔做出了鸡飞飞这样的AI工具,而且功能比较强大。我好几年前就投资过凯叔,尽管后来因为政策调整,这个投资几乎打了水漂,但凯叔也坚定不移地活下来了,并且做出了很多新内容,所以也让我感到很欣慰,也为自己的小兄弟感到高兴。

跟凯叔对谈以后,我去参加了许倬云老师的追思会。在追思会上,很多人都做了发言,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李银河、许知远、王石、樊登等。王石在哈佛进修的时候拜访过许倬云先生,其他人也因为各种机缘和许先生见过面。我也被邀请上去发言,但我跟许先生没有当面见过,只是通过视频跟他对谈过,对谈的主题叫“往里走,安顿自己”,许倬云老师出了一本书,也叫《往里走,安顿自己》,是他一本讲人生感悟的书,书里内容写得非常好——

我生而残疾,八岁以前不能走路;八岁以后,我坐在竹凳上,手拉着凳脚半寸半寸地挪。很长时间里,我做不了任何事,只能坐在凳子上或门槛上。别人忙他们的,我就看蚂蚁搬家。

一堆蚂蚁从窝里出来,每只蚂蚁到大叶子上采一块,扛在背上,排成一条线回到窝里。如此情景,我看了一个小时,像看一场很有趣的戏剧,也能由此发现蚂蚁的智慧。这种方式叫“自我排遣”,自己寻找安顿的地方。

说实话,我这一生的日子不好过。天生残缺,到老了又病了几十年。如果不往里走,我不可能活到今天……我们如果能够打造好自己的内心,不再追求短暂的高兴的“快”、不再追求短暂的虚荣的“乐”,我们的行为、情感就能通达天地与灵魂。

(许倬云先生北京追思会现场)

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天在追思会上的发言——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向许倬云先生表示深重的悼念,先生的人格、思想,是我们终身的榜样。刚才几位嘉宾或多或少都跟许倬云老师亲自见过面,面对面交流过,我跟许老师则是通过视频在线交流的。当时我刚好读完《万古江河》,想找许老师对谈,后来恰好有一个机缘,在2022年9月10号,刚好是那年的教师节、中秋节,我们就在这一天隔洋连线,进行了差不多2个小时的交谈,交谈的题目就是“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先生的学识、眼界,从读他的书到跟他对谈都深深让我震撼和折服,让我感觉茅塞顿开,而且他对有关世界文明、文化历史的理解,刚好也跟我自己的理解比较吻合。非常有意思的是,许先生的生日是9月3号,我的生日是9月4号,只差了一天。

总结先生,我觉得是“三心”。

第一,赤子之心。许先生从年轻时候一直到今天,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你在先生身上感觉不到他老。为什么?因为他在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更新自己。比如说我们都讲爱国,先生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讲到中国时泪流满面,实际上他的爱国是对于充满了活力且有深刻内涵的中华文明和文化的爱,他不是按照国界或者某个派别划分的,这就是为什么读先生的书时,会有无比宏大的感觉。而且先生的书特别好读,他不炫耀自己的学术,而是把深刻的思想,用每个人都能读懂的语言写出来,这是特别伟大的地方。

第二,思考之心。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停止了思考,而有些人即使到了很老的时候,也在充满活力地想为这个世界提供更加日新月异的思想,许倬云老师就是其一。他们一直思考到人生的尽头,而他们也依然活在我们每个人的思考和怀念中,因为他们的思想是不过时的,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是不过时的。许倬云老师以一己之力,在很大程度上,尤其在近十年,改变了中国人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历史观是朝代历史观或者政治历史观、阶段历史观,能把整个历史变成大江大河,互相纵横交错连接起来,使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奠定自己的地位,许先生这样一种看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宗立派的。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话题,像我们这样稍微有一点点网络影响力的人,到底要用怎样的态度看待中国老百姓的思想现状,以及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先生给我们做了榜样。

第三,不老之心。我们很少见到一个过了90岁的人依然拥抱互联网,拥抱自媒体,拥抱各种采访和对谈。当初我约许先生对谈,我觉得90%的可能性会被拒绝,但我看了许知远和许先生的访谈以后,觉得先生大概率会同意,结果先生基本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他的不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输出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写书,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另一个是他在努力拥抱现代媒体来尽自己之力传播思想和文化,这是特别了不起的。

回顾许先生的一生,是坦荡的、真心的,对得起自己的一生。我们这些人在这儿,首先就要给自己立一个以终为始的心态,当我们像许先生这样最后一天面对这个世界,我是不是可以说我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祖国,同时也对得起世界文明的发展。如果我们回答得像许先生一样,不管你的贡献多大多小,我们就算没有白过一生。所以我们要向许先生学习。

谢谢大家。

许老先生以95岁高龄去世,按照中国人的说法算是喜寿,老人驾鹤西去,我们依然要怀念,而且特别值得怀念,因为人的不死不可能是肉体的不死,而是精神的不死或者思想的不死。许倬云老师的精神和思想,基本可以列为永远不会死的状态,因为他的大历史观,他对历史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并且在未来世界融合的时候依然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如果只给大家推荐一本许倬云老师的书,我首先推荐《万古江河》,如果读完还想再读,可以读《往里走,安顿自己》。

今天我还读了一本《百年家事》,是李昕老师写的家族史。李昕老师是三联出版社的总编辑,现在已经退休了。几个月前我们对谈的时候,他就说他要写一本家族历史的书叫《百年家事》。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在清朝的时候,他的伯祖父居然是广东水师提督,他的父亲是清华大学外语系的教授和系主任,有点书香门第的感觉。但他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喜欢学习的人物,比如他的祖父某种意义上是浪荡子,全靠他的伯祖父社会地位高罩着,但他的祖母是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的人,养育了他的父亲,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己也变成了知识分子。所以李昕老师不光把香港三联、北京三联做得很好,在工作期间推出了无数中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书,为中国文化做了很多贡献,而且自己还写了这么好的一本书,很值得敬佩。

前面说的都是我今天做的比较重要的事情,但通常情况下,我的日常生活还是以工作、阅读为主。通常每天早上我6点多醒过来,有时候会先打开手机,在被窝里听10到20分钟的书,因为我听书通常能倍速听,我刷牙的时候会听,去小区篮球场打篮球会听,散步的时候也会戴着耳机听,最近我很喜欢骑公路车,没事我还会出小区10公里,骑车的时候也听。有时候我也会重复听一些诵读,比如《老子》八十一章,其实只有五千多字,以最正常的语速去读大概是1个小时,我已经听几十遍了,因为我原来背过《老子》,所以听诵读的时候就比较轻松。我还没能把《老子》倒背如流,希望未来有一天我能做到,而且等我做好准备后,我可以每天花半小时给大家讲一章,当然我不会讲多么深奥的哲学道理,我只讲《老子》里体现的思想,从而收获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对我们人生的一种借鉴。

每天早上8点半左右我会出门上班,一般9点到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基本上就没有可以放松的时间了。我会接待一些合作者、创业者,或者来自各地的朋友,也会把新东方和东方甄选的内部会议安排得满满当当。到了中午,我就会约几个新东方人、东方甄选人一起吃饭,边吃饭边聊工作。到了晚上,如果没有应酬的情况下,我就会在家做自己喜欢的事——阅读和写作。我前段时间在外面旅行,每天会写文案,大部分文案是在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写的,有时候写得比较兴奋,会写到晚上1点。但不论如何,我在睡前都一定会阅读,因为阅读有助于静心,读着读着,慢慢就被书中的思想或者故事所吸引。但我在睡觉前一般不读小说,因为读小说比较容易兴奋,会特别希望把小说读完,这样就睡不着了。所以我一般会读一些理论性、思想性、描述性的书,一般在12点到1点之间,我就准备睡觉了。

在60岁之前,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失眠,非常痛苦,几乎每天都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最严重的时候,我曾经有过神经衰弱或者精神紧张,主要来自于外在事物的影响,比如新东方在改革过程中,合伙人之间的互相争吵等。但我快60岁的时候,我强行让自己扭过来了——如果睡不着,我就看相对枯燥的书,哪怕睡的时间短一点,也尽可能不吃安眠药。后来在近五年我就开始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睡着,脑子中尽可能不再想别的事情,读一些相对枯燥的书,慢慢地就会犯困,这样就能慢慢睡着。我现在算是把新东方、东方甄选带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状态,走向老年的时候,我也通过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和生命变得尽可能达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状态,变得更加平静、更加壮阔,让自己的胸怀有一种大气在里面。所以整体来说,我现在能比较平静地在晚上阅读,能够相对比较安心地睡觉。

这些日常,基本就是我的一天。我每天最痛苦的时候就是上班的时候,因为我最喜欢的状态是读书、写东西、旅游、跟好朋友交流,但工作状态真是谈不上喜欢,处理各种琐碎的事情,利益冲突、人事关系、战略战术定位、未来发展方向研讨等。好就好在我从1991年开始做新东方,到现在一下过去了差不多35年,新东方居然做得还不错,最后还出了个东方甄选,所以我觉得老天挺厚爱我的。

我自己在管理上也没有章法,通常就是放任自流,你们自己去干,大方向就在这儿。没想到这种方式竟然创造了新东方和东方甄选比较开放的文化——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没有太多隔阂,大家可以没大没小。有人说这是“无为而治”,其实也不是,我觉得这算是北大对我的影响,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当然,领导布置工作的时候,大家要有所尊重,并且努力完成工作。

新东方人之所以还能跟我在一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觉得我是个比较老大哥式的人物,从来不会背后去整这些小兄弟们,他们对我还有一份信任。当然,这也是我对自己比较满意的部分,因为我也从来不对任何人设防,虽然我也吃过很多亏,上过很多当,但我依然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是好人。当然我也慢慢学会了尽量保护自己,但整体来说,人最大的力量还是来自于你的坦诚,来自于你的心无芥蒂,来自于内心没有任何坏心思,这样,你就不用太担心太坏的事情会发生到你身上。不过,人某种意义上也要学会明辨是非,否则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肯定也是不行的。

第二,他们觉得我平时比较平和,还稍微有点学问,所以别人对我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敬重。随着我年龄的增加,在新东方工作的人的年龄越来越小,好多人的年龄跟我儿子、女儿一样,所以他们把我当老师看,反正老头子也不干预我们,还比较尊重我们,我们就接着跟着他干吧,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我现在的心态比较积极乐观,想尽可能把每一天过好。我们常常说一句话,不知道未来与意外哪个会先到来。上个月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思维特别敏锐、身体特别健康,但突然就中风了,人一下子就垮掉了。我尽可能希望自己的身体不要出严重的问题,我还算比较注意身体健康,平均每天走1万步左右,我的办公室里就有一个简便跑步机,我工作1小时左右会在跑步机上走一走,然后再接着工作。

我也会要求自己少喝酒。大家都知道,我算是一个性情中人,比较豪爽,喜欢跟朋友一起心无芥蒂地喝酒,一高兴就容易喝醉。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现在我除了极高兴的状态外,都会尽可能控制自己喝酒的情绪。一般我应酬喝到三两左右,回家后看书、写东西完全不受影响,但过了半斤就会受影响了。新东方人特别熟悉我的风格,说当俞老师拿着酒壶走过来一杯一杯敬我们的时候,俞老师就喝多了,得把他的酒壶夺下来,否则他最后就喝醉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总是“拎壶冲”,现在尽可能少“拎壶冲”了,但难得高兴的时候还会这样。

(和朋友们在环青海湖骑行)

除此之外,我还会尽量让自己在精神上保持轻松,让工作节奏再慢一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做得那么累。比如我很喜欢旅行,但我现在的旅行慢慢变成了文化苦旅,那些年轻人跟着我都被弄得筋疲力尽,而我自己还乐此不疲。(笑)希望我的这种精神和精力能够再持续十几年,这样我就能走很多地方。

今天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在我的书房中和大家说再见。我家里的书房比办公室大了差不多1倍,我的办公室只有20平米,家里的书房有40平米,但无论是我的办公室还是书房,里面都放满了书,因为我很喜欢有书的环境,如果没有书,有时候我心里会发慌。刚好这两天吴怀尧给我寄来了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间》,是我的北大师弟刘子超翻译的,等直播结束之后,我就要去读这本《夏日走过山间》,让它陪着我走向睡眠。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了,感谢大家这么晚还陪着我。各位朋友再见,祝大家晚安!祝明天工作顺利,生活顺利!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美文   风骨   夜话   人生   老师   思想   新东方   历史观   工作   状态   中国   历史   书房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