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气与料理包》
——预制菜争议背后,是一场关于信任与选择的全民投票
你点的那份“现炒”外卖,真的是大厨颠勺炒出来的吗?罗永浩和西贝的一场“预制菜之争”,让这个疑问直冲热搜,顺便也把大家的好奇心炒得热气腾腾。看似口水战,实则是一场餐桌上的民意调查。
消费者不是拒绝预制菜,而是拒绝“被预制”。冷冻18个月的腌鱼、开袋即热的料理包,很难被认作“现炒”。这背后暴露出三层错位:商家口中的预制、政策文件里的预制、消费者直觉里的预制,往往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国家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行业发展,也要倾听公众体验。
如今餐饮业分化明显:效率派餐厅像速溶咖啡,靠预制菜保证快稳省心;体验派餐厅则主打锅气和手艺,甚至开起后厨直播,让顾客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烟火气。两种模式各有市场,关键是诚信透明。毕竟,餐饮的真正“当家菜”是信任。一旦“煳锅”,口碑瞬间反转。
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食品工业的成果,也是快节奏生活的必然。只要信息公开、选择权归消费者,锅里是料理包还是现炒,都能各得其所。这才是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