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秋分琐记

作者/冰山雪峰


秋分至,秋风起,让我们在秋风里,各安其分,在生活里,各自平安……

——题记


从前天起,天空就一直阴沉沉的,像蒙着一层洗旧了的灰布,偶尔有几滴小雨滴答落下,沾在车窗上,转瞬便晕成一小片湿痕。那天去石家庄机场接老战友王国华,车在高速上疾驰,两旁的白杨树褪去了盛夏的浓绿,叶子边缘泛着淡淡的黄,被风一吹,哗哗地响,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我们都是年近七旬的人了,当看到他熟悉的身影从出口处慢慢走来,瘦了许多,头发短短的,穿着不太讲究,可眼神里的光亮,还像年轻时在军营里初见时那般,透着股亲切劲儿。隔着隔离杆挥了挥手,走近了,没有太多寒暄,只是拍了拍彼此的肩膀,那力度里,藏着几十年的情谊,无需多言,便懂其中分量。

昨天去天津会诊,天依旧没放晴,阴云沉沉地压在头顶,雨丝比前几日密了些,斜斜地织着,打在车窗上,形成一片模糊的水幕。车窗外的街景一闪而过,天津的老房子带着独特的韵味,红砖墙在雨雾里更显厚重,墙头上探出的几枝爬山虎,叶子红得正艳,像是从时光深处伸来的触角,勾连着过往与当下。膝盖不太好,阴雨天总爱疼,我这把老骨头,越来越懂季节的脾气了。

昨晚开始,雨下得大了些。这雨,不是盛夏那种急雨,带着一股子莽撞的冲劲,砸在窗上噼啪作响;这秋雨是温顺的,像浸了水的棉絮,轻飘飘地铺下来,连落地的声音都透着几分迟疑,淅淅沥沥,织成一张灰蒙蒙的网,把整个世界都裹在里头。


许是上天也觉得今夏太过吝啬,把雨水都藏了起来,才让这秋来的雨格外慷慨。田埂里的玉米杆喝足了水,腰杆挺得更直了,叶片上滚着晶莹的水珠,风一吹,便簌簌地落进脚下的泥土里;院墙边的爬山虎,被雨洗得发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像一幅被打湿的水彩画,晕染得恰到好处。空气里满是潮湿的草木气,混着泥土被浸润后的腥甜,深吸一口,肺腑间都是清冽的凉。

一觉醒来,窗帘缝里漏进的天光带着些微的黯淡,摸过手机一看,日期恰好跳至秋分。雨还在下,不急不缓,仿佛要把这秋天的仪式感拉得再长些。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古人说“分者,半也”,这一日,昼夜均分,寒暑相平,连这漫山遍野的秋色,都像是被精心丈量过,一半是夏末的余温,一半是秋初的清寒,不多不少,刚刚好。我总觉得,秋分是二十四节气里最懂得平衡的一个,它不像立秋那样带着夏的尾巴,也不似寒露那般透着冬的影子,就稳稳当当地站在季节的中央,把昼与夜、温与凉,都分得清清楚楚,又融得熨熨帖帖。


这般妥帖,总让人心里生出些莫名的喜欢。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就这一天,像老天爷用一把精准的尺子,把昼夜裁成了等长的两段,又像用一块温润的玉,把夏秋过渡的痕迹磨得平平整整。《谁最中国》里写:“此后想你的白日渐短,梦你的清夜渐长。”读这话时,窗外的雨正好打在梧桐叶上,一声轻,一声重,像是在应和着时光的脚步。忽然就眼眶一热,不是悲,也不是喜,就是觉得这光阴啊,竟被说得这样温柔,连带着那日渐短促的白日,都像是藏了许多未尽的念想,而渐长的清夜,又仿佛能盛下更多绵长的梦。

每逢节气,脑子里总会条件反射般浮出几句应景的诗。秋分时节,最先冒出来的是杨万里的“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没有悲秋的萧瑟,反倒是把这微凉的天气说成了“可人天”,看那池塘里红荷落尽,却有小小的新荷顶着水珠冒出来,一派生生不息的样子,读来便觉得心头敞亮。再想想刘禹锡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虽写的是秋深景致,却把秋日的澄澈与斑斓写得淋漓尽致,仿佛能看见经霜的山林里,枫叶的红、银杏的黄,在明净的天光下交相辉映,那颜色浓得像要滴下来,却又清得不带一丝尘埃。


其实心里是真的欢喜。纵使这几日天气骤凉,早上起来穿件薄外套都觉得胳膊肘透着风,也丝毫不减这份欢喜。漫长的一年啊,仿佛就是在掰着指头等着秋天的到来。春天是好的,柳丝新绿,繁花似锦,可总觉得太轻浅,像一幅没干透的画,风一吹就容易模糊;夏天也热闹,蝉鸣蛙噪,烈日当空,却又太过炽烈,像一壶烧得太开的水,总让人有些躁得慌;冬天呢,万籁俱寂,白雪皑皑,却又嫌萧索,像一本翻过了头的书,字里行间都是冷清。唯有这秋天,厚朴得像位老者,带着岁月沉淀后的从容,枝头的叶儿红了黄了,不是凋零的悲戚,而是积攒了一夏的力气,把最浓烈的色彩都拿了出来,一树一树的璀璨,像燃烧的火焰,又像打翻的调色盘,看得人心里暖融融的。抬头看天,也总是那么高,那么蓝,云絮像被人用手扯过,松松地铺在天上,一眼望过去,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辽阔与澄澈,仿佛能把心里所有的褶皱都熨平。你什么都不用做,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看一片叶落下,听一阵风拂过,就觉得被这秋意轻轻抱住了,所有的疲惫与烦忧,都被悄悄治愈了。

雨还在一直下。说是秋凉,其实该叫冷了。老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果然不假。前几日还能穿件单衣出门,这两天裹着薄毛衣,手脚还是有些凉。偏偏腿上的旧伤又开始作祟,前些日子不小心崴了一下,本以为养几天就好,谁知拖拖拉拉快一个月了,还是有些不利索,走快了便隐隐作痛。也罢,索性就安下心来,不出门了。

窝在卧室的床头,盖着去年秋天做的薄棉被,被面是浅灰色的棉布,印着细碎的银杏叶图案,摸上去软软糯糯的。靠着软垫,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安安稳稳地码字。雨点敲在窗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有人在耳边轻轻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倒成了最好的背景音。


枕边堆着几本书,放了好些日子,总因这样那样的事没能静下心来读。这样的雨天,倒正好成了读书的契机。有一本是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厚厚的一本,早就想读,总觉得需要整块的时间来沉潜,这雨天,倒像是专门为它留的。

一直以来偏爱纯文学,诗啊,散文啊,小说啊,总觉得那些文字里藏着星辰大海,读起来心潮澎湃。人嘛,总不能因为年纪渐长就停下脚步。老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算没那么远大的志向,也该活得精神些。更何况这秋来天地清嘉,风是凉的,云是淡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落在身上暖洋洋的,正是做事读书的好时光,怎能辜负呢?

刷手机时看到一句话:“人间枝头,各自停留,各有渡口,各有归舟。”忽然觉得,这正是此刻的写照。雨里的树,静静地立在路边;檐下的燕,早不知飞往何处;窗边的我,裹着被子读书码字;远方的人,或许正撑着伞走在上班的路上,或许也和我一样,在某个角落里,守着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位置,像秋天的果实,该熟的熟,该落的落,不必强求,不必慌张,各归其位,便是最好的安稳。


翻到视频号,看到去年秋天的记录。那时兴致正浓,拍了好些短视频,镜头里有路边的秋菊,有夕阳下的芦苇,有菜市场堆成小山的石榴和柿子,每一段视频都配了长长的文案,字里行间都是对秋的迷恋。今年却不知怎的,心意懒散了许多。前几日也拍了几段秋雨的景致,镜头扫过湿漉漉的街道,掠过窗台上凝结的水珠,拍好了,却懒得写文案,只简单选了首应景的老歌,一镜到底,文案里只标注了地点。大概是情绪也像这秋雨,有时汹涌,有时平缓,不必勉强,顺着它来就好。

又翻到一段话,不知是谁写的:“倒也不是真的想死,可也是真的不想活了。”心里忽然就沉了一下。人活到一定年纪,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瞬间吧。不是真的绝望到要放弃一切,只是忽然觉得累了,像长途跋涉的旅人,坐在路边不想动,看身边人来人往,自己却提不起力气再往前挪一步。活着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却也没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连精气神都像是被秋风吹散了些。

但也只是瞬间而已。就像这秋雨,下得再缠绵,总有停的时候。天总会放晴,太阳总会出来,晒干湿漉漉的地面,也晒干心里的潮。郁闷了,就到秋风里站站,让那清冽的风穿过衣襟,吹散心底的积郁;烦了,就到秋水旁听听,看那流动的水荡起涟漪,抚平心头的褶皱。秋天最是宽厚,它容得下丰收的喜悦,也容得下凋零的叹息,它会用一场雨告诉你,该歇就歇,也会用一缕阳光告诉你,该起就起。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些,淅淅沥沥变成了点点滴滴。远处的屋顶上,烟灰色的瓦片被洗得发亮,几只麻雀落在电线上,抖着湿漉漉的翅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讨论这雨后的秋光。

秋分已至,秋风渐起。这一年的光阴又走过了一半,剩下的日子,且慢慢过吧。不必追赶,不必焦虑,在秋风里,守好自己的本分,在生活里,祈愿各自的平安。如此,便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文   秋分   散文   秋天   秋风   秋雨   节气   水珠   文案   清夜   爬山虎   地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