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沪指成功站上4000点,市场情绪非常激烈。
尤其储能方面,说是接到了英伟达的大单,也直接起飞了。
创业板指距离2021年高点还差7%,看看今年能不能突破一下。
而沪指站上4000之后,看看能不能冲击一下4300点。
今年跑不赢指数很合理
最近在和银行的客户经理聊目前的市场情绪,有客户经理说现在虽然站上了4000点,但目前银行客户的市场情绪相比2020年3600点那会还是差远了。
来问股市的人并没有想象得多,而且大家的风险偏好也不像上一轮这么强劲。
再算上今年跑输指数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这场牛市其实有点让大家陌生。
其实这件事也好解释——
第一,沪深300虽然涨了20%,但大部分是科技股贡献的,你没买科技,跑不赢沪深300太正常了。
陈金伟在季报里不是说了吗?三季度10只股票贡献了沪深300一半的涨幅,我顺着这个思路做了一下统计,今年沪深300涨了20%,而Q3涨了17.9%,牛市主要是7-8月两个月贡献的,而贡献最大的前20大成分股大概占到了11%,绝大部分,是科技股。

没买对板块,当然就谈不上牛市。
这就有了第二个问题,科技股能把指数带起来;那如果后边科技股有波动,会不会再把指数带回去?
以及,老登股没赚钱,后边假如市场风格有切换能不能赚到?
对于前一个问题,当然有可能,这也不是咱们能评价的,只能根据自己对科技股的风险偏好以及对牛市的理解,做出适当的应对。
刚刚XYS出了Q3财报,净利润将近24亿,不及市场28-30亿的预期,多空双方当然各有理由,如果这是在去年,这个财报大概率会换来-20cm,但在今年,还真不一定。
因为就在上周五绿铝也有一份不及预期的Q3财报,连像样的调整都没有。
所以牛市中的强势板块,业绩固然重要,却并不是唯一重要的...
对此我也只能两手一摊。
而对于后一个问题,我说不太好。
因为现在,以银行股为代表的红利权重股明显成为了大盘阻尼器。
指数怎么慢牛?
那就是指数跌的时候拉银行,指数涨的时候摁银行。
至于大家更关心的,牛市到底能不能等来基本面的修复?
杨金金在三季报里也谈到了,也许明年PPI转正,工业企业盈利增速转正,那风格也就跟着切换出来了。
依然固收+
总之,不管这轮牛市赚没赚到钱,毕竟4000点了保守一点总没坏处。
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一向谨慎的宁泉资产做出了“暂停新投资者申购”的新闻,这些都是信号。
可能这也解释了,虽然市场行情这么好,但除了少数锐度极高的科技基金,其他规模还是不温不火,投资者还没有在心里真正认同这轮牛市。
所以,还是固收增强类产品好下手一些。

这是今年Q3,规模增长做多的固收+,其中不乏业绩上双的单品。
比如永赢稳健增强、景顺长城景颐丰利还有富国优化增强。
在固收+方向,一个权益基金经理挂一个固收+基金正在变得很受欢迎。
一方面可以利用权益基金经理的投资优势,一方面用20%左右的权益规模撬动更大的固收+AUM,还不用担心猛怼权益规模把基金经理的管理半径透支掉,很好的事。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固收+年年有10%+的收益,后边市场总会有波动。
所以还是那句话,你把今天的很多固收+当成一个“权益-、股债配置+”其实逻辑很通畅,如果你既贪图高收益,又看重“固收+”的固收属性,那后边变成“固收-”了也别太闹腾。
世界上没这么多两全其美的好事,合理的收益预期非常重要。
因此,如果对被动、最大回撤、风险比较看重,那多看看今年收益在5%-7%的固收+可能更适合。
华李成的中欧丰利,刘兴旺、黄纪亮的富国裕利,侯振新的睿远稳益、张李陵的博时恒乐,都挺好的。
另外,如果你对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更看重,那魏玉敏的交银安心收益也不错。
交银安心收益是2015年成立的,到现在也10年了,这10年的时间里,交银安心收益每年都赚钱,2022年也没亏钱,这种固收+,可能会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低风偏的投资者。

另外,安信稳健增值,依然不改红利低波固收+的本色,在保证高夏普曲线的前提下,也在周一续创新高了。

李君很好的接管了基金管理。
虽然安信稳健增值今年只赚了3%,和其他固收+比可能不够看,但考虑到李君配的是红利类资产,今年红利类资产想赚钱并不简单。
作为红利低波动的固收+,有这样的表现我其实是满意的。
最后,明天凌晨有美联储议息会议,如果直接停止量化紧缩政并降息25bp,可能会给美股带来比较大的反应。
最近因为额度用完了的原因,很多QDII-ETF的溢价都干到了5%以上,也注意一下溢价风险。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