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罪受!打工人专用电子咖啡,累了困了电击刺激,提神醒脑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多少人盼着8小时工作制能落地,没等来好消息,先等来一款“电子咖啡”,上海进博会上,这款号称“戴上就清醒”的手环一亮相就炸了屏。

宣传页写着靠精准电流脉冲提神,学习、办公、运动都能用,效果顶好几杯浓缩咖啡。网友调侃,这哪是科技产品,分明是咱们这代人的“赛博头悬梁”,连公司缺的“电棍”都给补上了。

更有意思的是咖啡豆的渊源——最早这东西是喂牲口的,现在倒好,电子咖啡直接跳过“喝咖啡”步骤,电流一激就清醒,连“牲口待遇”都省了,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怨种才买”。

电子咖啡爆火:打工人的续命符,还是资本的新镰刀?

别以为这是进博会上的噱头,网上真能买到。标价800多块,宣传语戳中无数人:“累了困了就戴电子咖啡”,销量不算低,已经卖了600多件,评论区全是打工人的辛酸。

“熬夜写代码全靠它,不然早趴键盘上了”“加班到凌晨三点,戴着手环还能撑着做报表”,有人把它当救星,也有人看得后背发凉:“这是把人当机器修,没电了就通通电?”

我特意翻了翻同类产品的评论,去年有款类似的“提神仪”就引发过争议。有程序员说戴了一周,白天确实不困,晚上却失眠到天亮,心率也比平时快,去医院检查说是神经受刺激过度。

电子咖啡的逻辑特别“讨巧”,它不解决“为什么累”,只解决“累了怎么办”。就像你发烧了,不去看病只吃退烧药,烧是退了,炎症还在身体里烂着。

当然不能一棍子打死,高速上开车困到睁不开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这玩意儿或许真能救命。但职场里的困意不一样,那是身体喊“停”的基本信号。

你非得用电击把信号掐断,人是精神了,五脏六腑都在遭罪,真要是哪天戴着它倒在工位上,卖手环的会掏丧葬费吗?天天画饼的老板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吗?答案不用想都知道。

有职场博主做过调查,买这类产品的大多是25到35岁的年轻人,要么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要么是广告行业的策划,还有电商运营。他们的共同点是——加班是常态,不加班就可能被淘汰。

过劳悲剧频发:当提神工具掩盖了身体的求救信号

电子咖啡卖得越火,越让人心慌,这背后是一群被迫用健康换生存的打工人,还有那些已经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悲剧。

前阵子刷到新闻,一位44岁的短剧导演,每天工作18小时,连轴转了半个月后,倒在了剪辑台前。同事说他桌上永远摆着功能性饮料,有时候实在撑不住,就靠风油精抹太阳穴提神。

他的月薪只有6000块,身后拿到的抚恤金是1万元,这笔钱,刚好能买10个电子咖啡手环。多么讽刺,用健康换来的薪水,连“续命工具”都买不了多少。

杭州那位外卖员的故事更让人难受,为了争“冲单王”的称号,他每天跑16到18小时,暴雨天别人躲着,他还在抢单。有人最后看到他时,他歪在电动车上,大家还以为是累得睡着了。

等到发现不对劲,人已经没了呼吸。他的手机后台显示,去世前一天,他只休息了3个小时,接了72单。车上的保温箱里,还有没送完的外卖。

2023年有份健康报告很扎心:我国每年因心源性意外去世的人数超过50万。除了基础病患者,长期高压工作的打工人是高危群体,这些人里,十个有八个用过咖啡、功能性饮料这类提神产品。

就像去年某互联网公司的年轻员工,连续加班一周后突发心梗。他的工位抽屉里,塞满了能量棒和提神含片。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聊天记录里全是“马上好”“再熬熬”。

这些悲剧都在说一个道理:困意不是敌人,是身体的“安全警报”。电子咖啡、功能性饮料这些东西,本质是“警报消音器”。它让你听不见危险,却不会消除危险。

前程无忧的报告更戳破现实:91.6%的职场人都加过班,近30%的人每天加班超1小时。工时越来越长,人越来越累,这本该是企业优化管理的信号。

可现实是,企业不想着怎么减少加班,反而琢磨怎么让员工“累了还能撑”。电子咖啡的出现,刚好踩中了这个畸形的需求。

剥削闭环:资本不解决疲劳,只解决“疲劳的人”

有人说电子咖啡是科技进步,我倒觉得,它是剥削工具的升级。马克思早就说过,资本赚的钱,本质是工人的剩余价值——你干8小时活,前4小时的价值就够发工资,后4小时基本是白干。

资本想多赚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延长工时。8小时变10小时,10小时变12小时,你多干的每一小时,对资本来说都是近乎零成本的利润。

可人大不是机器,干久了会累、会崩溃。正常的解决办法是让员工休息,或者用机器提高效率,这些办法对资本来说太慢、太费钱,不如搞点“提神工具”来得划算。

更狠的是,这个让剥削持续的工具,往往要打工人自己掏钱买,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剥削闭环:资本用制度逼你加班,再造个市场让你买“续命工具”支撑加班。

你累垮了,资本就换下一个人。你不仅被榨干了剩余价值,还得为“被榨干的权利”买单。就像某些工厂,车间里免费提供咖啡,看似福利,实际是让工人多干2小时。

有位做企业管理的朋友透露过内幕:他们公司会给经常加班的部门发“能量补贴”,额度刚好够买功能性饮料。表面是关心员工,实际是鼓励加班。

还有些公司更隐蔽,把“能吃苦”“能抗压”写进招聘要求。潜台词就是,你得能接受长时间加班,最好自带“续命技能”。

有人说这是“愿打愿挨”,可打工人真的有选择吗?当整个行业都在加班,当不拼就会被淘汰,普通人的选择只剩下“熬下去”或者“被淘汰”。

就像外卖行业,平台算法把配送时间压到极致,你不跑快就扣钱,不加班就没单子。电子咖啡对他们来说,不是“选择”,是“生存必需品”。

这些提神产品,都在默默合理化这个畸形的系统。它们让你觉得“加班是正常的”“累了靠工具撑是应该的”,让你适应剥削,而不是反抗剥削。

我们不是反对努力,是反对把人当耗材。努力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在工位上熬到倒下;进步应该是优化工作方式,不是发明更高级的“提神工具”。

就像浙江的老板们,他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为了自己的事业,是主动奋斗,而现在的很多加班,是被动的、无意义的内耗,是资本强加的负担。

电子咖啡的爆火,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职场人的无奈,也照出了资本的贪婪。但镜子照出问题,不是为了让我们绝望,是为了让我们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觉醒,有人拒绝无意义加班,有人主动体检关注健康,有些企业也开始推行“强制休息”制度。这些改变或许很慢,但总在发生。

我们的清醒,不该由电流决定;我们的价值,不该靠透支健康证明。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让人在疲惫中硬撑,而是构建一个合理的职场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努力有回报,休息有保障;在这个环境里,不需要电子咖啡提神,因为我们不用熬到深夜;在这个环境里,人的健康比资本的利润更重要。

别忘了,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续命”,那些靠电流撑起来的清醒,从来不是真正的清醒。真正的清醒,是认清自己的价值,守住健康的底线。

只要我们都拒绝做“被透支的耗材”,资本就没理由再推行畸形的加班文化,当越来越多的人喊出“我要休息”,8小时工作制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这才是打工人最该有的“续命密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美食   提神   工人   醒脑   咖啡   电子   小时   资本   工具   健康   清醒   电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