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大涨250%!三大利好,AI应用还追吗?空仓满仓看来(附股)

昨晚Figma把发行价定在33美元,收盘却定格115.5美元,市值一夜之间从195亿美元膨胀到563亿美元,涨幅高达250%。

大家要知道,这可是华尔街对“设计软件”重新估值,也是对“AI应用”的定价——当AI能够把设计师的灵感直接变成可迭代、可协作、可商业化的原型,Figma就不再是Adobe的竞争者,而是下一代工作平台的底座。

换句话说,市场把Figma当成“AI未来”来投票。

从当下来看,AI应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主要是模型拐点、成本拐点、需求拐点。三拐叠加,AI应用的投资窗口正式打开。

一、模型拐点:GPT-5不是升级,或是再次提升对AI的认知

过去两年,大模型卡在“可用”与“好用”之间:能写文案,却写不了招股书;能画图,却画不了施工图。

7月24日,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一档播客中分享了GPT-5的使用初体验。GPT-5把准确率从85%拉到95%,跨过商业化生死线。

门槛一旦击穿,场景就从“尝鲜”变“刚需”。

这必将会带来,多模态闭环成型,文本+图像+视频+3D 原生融合,意味着AI可以一次性输出“文案+海报+15秒广告片”。

过去需要三波人、三套工具、一周时间,才能做出一个真正好的片子,未来或许现在一个人、一句话、三分钟。

生产关系被重写,旧工具链的替换成本就是新公司的市值。你想象一下你公司老板愿不愿意也来一个这样的“新员工”。

二、成本拐点:Token(单次访问)价格进入“分厘时代”

目前全球GPU、ASIC、云厂商推理框架三线齐降,推理成本年化降幅超过80%。去年调用一次GPT-4要0.06美元,今年Mini版预计干到0.003美元,再跌一个数量级(2000%)。

大家要知道,Token降价≠收入缩水。过去客户每天用100次,现在用1000次或者10000次(因为太好用),总账单反而更高。

更关键的是,调用量×留存率=复利。谁能把调用量锁进自家产品,谁就拥有新的现金流引擎。

那么这么便宜的Token肯定会催化出整个AI下游的发展,也就是AI应用会跟雨后春笋一样,疯狂冒头。

三、需求拐点:客户从“试用”到“预算”

2024年底,有一个机构做了统计,汇总67家年营收10亿以上的公司,其中54家已把“AI应用”列入2025年度预算科目,平均额度占IT总预算的8%。

2024年这个数字基本上为0。预算一旦立项,采购起来就会加速。

另外就是,个人付费意愿被验证。

老美的Notion AI、Midjourney、Runway 的付费率依次是11%、13%、9%,远高于传统SaaS的3-5%。

最后,其实国内也做很好,To B交付、插件生态、数据闭环、本地化合规,这四件事中国团队比硅谷快2-3倍。

所以,综合来看,Figma的暴涨+GPT-5的发布将像2008年App Store上线一样,真正拉开AI应用大爆炸的帷幕。

当下,AI应用公司已经到了模型拐点、成本拐点、需求拐点的阶段谁能在未来率先把“模型红利”翻译成“应用场景复利”,谁就拿到了下一波千亿市值的门票。

AI应用概念股汇总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科技   利好   拐点   美元   模型   成本   市值   复利   闭环   预算   公司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