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了一趟三星堆,我多少还是有点受到震撼。关于人类从哪里来的,上学的时候课本上说猿猴是咱祖先,猿猴又是海里的鱼变来的。这多少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南怀瑾先生就不大同意,他表示,达尔文要认猿猴为祖先他没有意见,但他的祖先最起码也应该是光音天人。
光音天在色界天二十二层天第八层,属二禅天。 因此天无声音,天人以光为语,以光代音,故称光音。
世界是怎么回事呢?
佛陀认为,有形的世界难免会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起世经》等典籍记载:那时又经过了无数漫长的岁月,无法用日月来计数。天空中升起厚重的乌云,一直蔓延覆盖到梵天世界(佛教中的高层天境)。乌云遍布之后,开始降下大暴雨,雨滴非常粗大,有的像车轮,有的像木杵。这样下了百千万年,雨水汇聚起来渐渐增多,直到把天人居住的世界都淹没了。
不过,这片汇聚的大水由四个风轮支撑着,这四个风轮分别是:第一叫“住”,第二叫“安住”,第三叫“不堕”,第四叫“牢主”。大雨停止后,大水开始自行退去,向下退了无数百千万亿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约合数十里)。
这时,四方同时刮起一种风,名叫“阿那毗罗”。这风把大水吹得混乱不止,水中自然生出巨大的泡沫团。大风吹起这些泡沫,抛到空中,从上方建造出梵天的宫殿。这些宫殿精美可爱,由七种宝物间隔建成,分别是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玛瑙,梵天世界就这样形成了。 那片大水继续向下退去,又退了无数百千万亿由旬。和之前一样,四方再次刮起“阿那毗罗”风。
大风吹起水中泡沫,又建成了宫殿,这是魔身天的宫殿。它的墙壁构造和梵身天的宫殿没有差别,只有宝物的色泽和精细程度不同。就这样依次建造出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均为佛教中的天境),这六层天的宫殿按顺序建成,整体构造和梵天宫殿一致,仅在宝物的精粗上有区别。 那时大水继续减少,又向下退了无数百千万亿由旬,最终平静地停住。水面上的四方泡沫,在水上堆积得有六十八亿由旬厚,范围广阔没有边际。
大风吹起这些泡沫,又建造出须弥山(一个小世界系统的中心),由四种宝物建成。接着又吹起水上泡沫,建成三十三天的宫殿,同样由七宝建成。 大风吹动泡沫,在须弥山半山腰、距离山脚四万二千由旬的地方,建成日月天子的宫殿,也都是七宝所造。正因如此,世间才有七个太阳宫殿安稳存在,直到现在。大风吹起泡沫,在海面上高一万由旬的地方,为空居夜叉(佛教中的一种鬼神)建造了玻璃宫殿和城郭,情况也和之前类似。
大风吹动泡沫,在须弥山四面、各距离山体一千由旬的大海之下,建造了四面阿修罗(佛教中的一种鬼神,常与天人争斗)的城池,用七宝装饰得十分庄严。随后大风吹动水中泡沫,又建造出其他大宝山。就这样依次吹动泡沫,越过四大洲、八万小洲、须弥山王以及其他所有大山,在它们外围环绕建造了一座山,名叫“大轮围山”。这座山又高又宽,均为六百八十万亿由旬,坚固实在,由金刚建成,难以毁坏。
大风吹挖大地,渐渐挖得很深,然后在挖空的地方积聚大水,让水平静地停留,大海就这样形成了。《起世经》还说:大海的水为什么又咸又苦,不能饮用呢?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火灾之后过了很长时间,天空升起厚重乌云并停留不散,之后降下大雨,雨水注满整个世界。这些雨水冲刷了梵身天的所有宫殿,接着冲刷广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的宫殿。冲刷这些宫殿时,宫殿中所有的咸味、苦味物质都随雨水流下来,之后又冲刷须弥山、四大洲、八万小洲以及其他所有大山。这些物质在水中浸泡、流淌,导致海水变咸,无法饮用。
第二,大海中有身形巨大的神灵和生物居住,它们的粪便、尿液都排进大海,这也让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
第三,古代的各位仙人曾对大海下过咒语,许愿让海水变成盐味,无法饮用。正因这三个原因,大海的水才又咸又苦,不能饮用。
依据《顺正理论》(佛教论典)记载:所谓“成劫”(佛教中世界形成的阶段),是从风起开始,直到地狱中第一次有众生投生为止。也就是说,这个世界被灾难毁坏后,有二十个中劫(约 67.19 亿年)只有虚空。
过了这段漫长时间,世界该再次稳定存在,成劫就到来了。 由于所有众生的业力作用,空中渐渐刮起细微的风,这是器世间(众生居住的物质世界)即将形成的前兆。风渐渐变大,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形成风轮、水轮、金轮等。最初建成大梵天宫,直到夜摩天宫,之后又升起风轮等,外部的器世间就这样建成了。 因为众生的业力:那些长期居住在光净天的有情众生,天人数量变多后,居住空间变得拥挤。
那些福报减少的众生,应该分散到下方居住。器世间形成后,第一个投生的有情众生,从极光净天去世,投生到大梵天的空宫殿中。之后其他有情众生也从极光净天去世,有的投生到梵辅天,有的投生到梵天,有的投生到他化自在天宫,渐渐向下投生,直到人类世界,之后又有众生投生到饿鬼道、傍生道,最后投生到地狱道。 世界的法则是,形成之后会经历稳定期,最终必然走向毁坏。当第一个有情众生投生到无间地狱(最苦的地狱)时,二十个中劫的成劫就满了。之后又会有二十个中劫,称为“成已住”(世界形成后稳定存在的阶段),按顺序到来。
佛教论典《立世阿毗昙论》说:整个器世界建造完成后,有两种世界开始增长,即地界和火界。风界兴起,吹动火界,蒸炼地界;风界持续吹动,让所有事物变得坚实。事物坚实之后,各种宝物的种类都显现出来。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六十个小劫(约10.0788 亿年)最终过去。
包括地球大地在内的“大地”上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人的呢?
又《长阿含经》记载:三灾加上大地灾害,合称为四灾、四劫。要是除去地灾,单说那三种灾害,就称为大劫。 只有还没修到第四禅的众生,因为净居天没有更高的地方可投生,便会在净居天那里入灭,不会再下生到其他地方。这并非通过修行断除烦恼而得的“数灭”(指凭智慧断惑证得的涅槃),而是天地自然变化的结果。
天地重新开启时,一切空无所有,也没有日月。大地涌出甘甜的泉水,味道像苏蜜(一种醇厚的甜食)。这时,光音天的天人,有的因福报耗尽投生到这里,有的是想来观赏新形成的大地。他们天性比较轻浮急躁,用手指蘸泉水品尝。这样尝了几次,尝到甜味后就不停饮用,渐渐长出粗糙的肌肤,失去了天人的美妙容貌、神通能力与自身光明,天地间变得一片漆黑。 后来,大黑风吹动海水,把日月吹了出来,放在须弥山旁边,安在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日月围绕须弥山转动,照亮四大天下。
这时人们看到日月升起就欢喜,看到日月落下就恐惧。从这以后,昼夜交替、月初月末、春夏秋冬、年份时节,就循环往复没有止境了。 大劫初期刚形成时,天人下来成为人类,都是化生(无需父母孕育,直接从自然中出生)。他们身体自带光明,能自由施展神通飞行,没有男女、尊卑的区别。大家共同生活在世间,所以被称为“众生”。
当时有自然形成的地味,像醍醐(精制乳制品,味道醇厚)也像生苏(未经提炼的苏油),味道甜如蜜。后来众生用手蘸地味品尝,渐渐产生贪恋,慢慢变成用手抓取食用。他们的光明逐渐减弱,也不再有神通。吃地味多的人,容貌变得粗糙憔悴;吃地味少的人,容貌还保持光泽,于是就生出了胜负之心。因为有了胜负,又进一步产生了是非之争。 当地味渐渐消失,大家都很懊恼,感叹“哎!灾祸来了,再也没有地味了”。
接着长出像薄饼一样的地皮,地皮消失后,又长出地肤(一种可食用的自然植物)。地肤消失后,依据《增一经阿含经》记载,又长出自然形成的地肥,味道像葡萄酒一样甘甜。
又《楼炭经》说:地肥不再生长后,又长出两枝葡萄,味道也很甘甜。人们吃了很久,吃多了就互相嘲笑(可能因吃多导致形貌变化)。后来两枝葡萄也不生长了,又长出没有麸皮、米糠的稻米,不用调味就有各种美味。众生吃了这种稻米后,渐渐长出男女的形体。
又《增一经》说:当时那些情欲较重的天子,就变成了女人,于是有了“夫妻”的称呼。后来众生的淫欲之心越来越重,夫妻就开始同住在一起。其他众生因为福报、德行耗尽,之后光音天的天人投生到这里时,就会进入母亲的胎中,从此世间有了胎生(从母亲腹中出生)的方式。这时人们开始建造瞻婆大城,直到所有城郭都建造起来。
当时自然生长的稻米,早上收割晚上就又成熟,晚上收割早上又成熟,收割后会立刻重新生长。 依据《中阿含经》记载:当时的稻米长四寸,还没有茎秆。有些众生一次就收割够一天吃的米,其他人也跟着学,甚至有人一次收割够五天吃的米。渐渐的,稻米开始长出麸皮、米糠,收割后也不再立刻生长,出现了枯萎的稻秆。
这时众生懊恼哭泣,各自划分田宅,把稻米作为界限。有人藏起自己的米,去偷窃别人田里的稻谷,没人能裁决这种事。大家商议推举一位公平的管理者,让他好好保护百姓,奖赏善良、惩罚恶行,这时开始出现刀杖等工具,用来拷打、杀戮(惩罚作恶者)。 这就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因为有了田地,才导致这些纷争。所以大家共同拿出一部分粮食,供给这位管理者。于是选出一个形貌端庄高雅、很有财富和德行的人,请他做管理者,从此开始有“民主”(这里指民众推举的主人,非现代“民主”概念)的称号,也有了田宅、房屋的名称。
当时天下富足安乐,具体情况难以详尽描述。这位管理者奉行十善(佛教中的十种善业),怜悯爱护百姓,像父母疼爱孩子一样;百姓敬重管理者,像孩子敬重父亲一样。那时人的寿命很长,生活富足安乐没有尽头。
依据《顺正理论》(佛教论典)记载:众生开始吃分段饮食(即一顿一顿吃饭)后,身体渐渐变得沉重,光明隐没,黑暗随之产生,日月星辰从此出现。因为渐渐贪恋地味,地味就消失了,接着又长出地皮饼。众生争相贪吃,地皮饼也消失了,这时又出现林藤(一种植物)。
众生继续争相贪吃,林藤也消失了,之后有不用耕种的香稻自然生长,大家都去采摘来吃。这种食物比较粗糙,吃了之后身体会产生污秽,为了清除污秽,就长出了大小便道,接着男女的生殖器官也长了出来。因为生殖器官不同,男女的形貌也有了区别。受过去习气的影响,男女会互相注视,从此产生不合伦理的行为。
直到后来出现偷盗的过错,众人在群体中挑选出一个有德行的人,各自拿出自己收获的六分之一粮食,雇佣他来保护大家,封他为田主。从此开始有“刹帝利”(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的武士、统治阶级)的名称。大众都敬重他,他的恩惠遍及全国,所以又称为“大王”。当时还没有多个国王,后来的各位国王,都以这位大王为始祖。
须弥山:一个日月系统的中心
在佛教经典中,须弥山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概念,通常没有直接提及它的具体重量。不过,根据一些佛教文献中对须弥山的描述,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粗略的推算。 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
八万四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极多的意思,是一个日月系统的中心,而太阳作为银河系的恒星成员,以220-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质心进行周期性公转运动。那么须弥山是银河质心更符合佛经中小世界的设定,地球只是南瞻部洲众多星球中的一个而已。
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环绕须弥山运行,光芒所能照耀到的范围,就称为 “一世界”(即小世界的基础单位)。 在这样的一千个世界里,有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一千座须弥山王、一千个四大洲(佛教对世界陆地的划分,指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一千个四大王众天(佛教中的初级天境,位于须弥山腰)、一千个三十三天(须弥山顶的天境)、一千个夜摩天、一千个睹史多天(兜率天)、一千个乐变化天、一千个他化自在天(以上均为佛教中的欲界天境)、一千个梵世天(色界天境的初级层次),这些合在一起,总称为 “小千世界”。
一千个小千世界合在一起,总称为 “第二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在一起,总称为 “第三大千世界”。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整体有一座大轮围山环绕在最外围,作为它的边界。 另外,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的所有世界,会一同经历毁坏、一同经历形成。
就像天上下的大雨,雨滴大得像车轮轴,没有间隙、没有中断地从空中往下落;东方也是这样,没有间隙、没有中断的无数世界中,有的即将毁坏,有的即将形成,有的正在毁坏,有的毁坏后处于空寂状态,有的正在形成,有的形成后处于稳定状态。和东方一样,西方、南方、北方,乃至所有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的无数世界,也都是这样的情况。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再来看三星堆的方向盘、星际战士面罩和青铜机器狗,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据《华阳国志》记载,蚕丛“目纵”(眼睛竖直)
▲用青铜模仿“神”的机器狗外型
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天皇氏,在位年代:2607 BC-2575 BC。传说在统治天下三十六万年以后,天皇氏白日升仙,飞上三玄空天宫中。史书上说中天皇君天皇氏兄弟十三人,号曰天灵,其中一人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为人推为皇。传说天皇氏兄弟共十二人(一说十三人),这十二个兄弟身材相貌长得都一样,无法分辨。模样长得都差不多:有着人的脑袋蛇的身体,头上有龙角。天干地支所蕴含的信息,以及体现出来的对宇宙、时空的认识,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盘古王表》记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阳;十二地支曰: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洲献、困顿、赤奋若。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万。
中国人跟|“神”(智慧更高的外星人)沟通历史悠久,黄帝就是靠从九天玄女那获得的核心科技取得胜利。传说中九天玄女以人身鸟首形态显世,除辅助黄帝外,亦在春秋时期化身为南山处女训练越国军队,功成后化为六块黑石《墉城集仙录》记载其曾授黄帝六甲六壬兵符、灵宝五帝策等法宝,助其破蚩尤所布迷雾。
传说“奇门遁甲”最早有四千三百二十局,风后改为一千零八十局,周朝姜尚改为七十二局,汉代张子房改阴阳十八局沿用至今。据《太平广记》卷五十六记载:历代各种玄理奇术“天书”,都与九天玄女治乱安国有关,历代传说中,每当天下由乱趋治之时,有时则是九天玄女亲授,有时则是有道高人代行;如战国时期,孙膑从鬼谷子那里得天书三卷,八门遁法,六甲灵文。
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老祖先的认识还是太浅薄了。(文旅君)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