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Intel 10和Intel 7的产能限制,限制了英特尔在本季度全面满足数据中心和客户端产品需求的能力。
近日,英特尔用一份超预期的三季度财报,终结了长达六个季度的营收下滑颓势。当季137亿美元的营收规模同比增长3%,不仅越过市场预期的132亿美元门槛,更实现了2023年底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 —非GAAP口径净利润达10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23美元,与上年同期0.46美元的亏损形成鲜明反差。
盈利能力的修复堪称本次财报的最大惊喜。调整后毛利率飙升至40.0%,较二季度的29.7%环比暴涨10.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的18%近乎翻倍,创下2024年一季度以来的峰值,显著超出分析师35.7%的预期。目前,英特尔流动资产规模达517.31亿美元,资产总规模增至2045.14亿美元,在建工程从500亿美元以上压缩至350-390亿美元区间,资产周转效率持续提升。
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迅速给出积极反馈: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暴涨超9%,最终收涨7.13%,前一交易日正股已先行上涨 3%,印证了市场对其盈利拐点的认可。
据CRN报道,该公司还警告称,由于需求持续超过供应,CPU短缺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到明年。
英特尔首席财务官Dave Zinsner在新闻稿中表示,产能限制,尤其是Intel 10和Intel 7的产能限制,限制了公司在本季度全面满足数据中心和客户端产品需求的能力。
针对 2026 年需求超过供应的前景,Zinsner 进一步表示,英特尔预计短缺将在明年第一季度达到顶峰,并解释说,在通过有限的库存管理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后,“我们在第一季度的库存将非常非常紧张”。
Zinsner还指出,英特尔不打算扩大这些节点的产能,这意味着随着需求的增长,产能限制仍将持续存在。为了减轻影响,该公司正在将客户需求转向替代产品。更广泛的行业问题,例如基板短缺,加剧了供应挑战。
谈到AI PC的销售增长速度,相比老款处理器的强劲需求,AI PC的销售似乎增长较为缓慢。Zinsner表示,英特尔AI产品的销量环比增长了两位数。他补充道,英特尔预计到今年年底AI PC的出货量将达到约1亿台,并正在积极致力于帮助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在PC市场开发更多AI应用。
Zinsner 还指出,Windows 更新的势头比公司预期的要强劲。据 CRN 报道,尽管英特尔和其他公司大力推广搭载 Lunar Lake 等较新处理器的 AI PC 作为 Windows 11 的升级途径,但许多用户却选择使用不太先进的硬件进行升级。
CRN 指出,基于英特尔 10 和英特尔 7 节点构建的产品包括第 14 代酷睿“Raptor Lake Refresh”和第 5 代至强可扩展“Emerald Rapids”系列,均于 2023 年推出。CRN 还提到,较新的产品,例如酷睿 Ultra 200V“Lunar Lake”和酷睿 Ultra Series 2“Arrow Lake”系列,完全或几乎完全依赖台积电进行生产。
英特尔管理层在公司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其18A 制造工艺进展可预测,使该公司能够开始提高代号为 Panther Lake 的 Core Ultra 300 系列处理器的产量。然而,由于产量相对较低,18A 处理器的爬坡速度会很慢,英特尔也不会快速扩展可用的 18A 容量。目前,从商业角度来看,18A 的收益率还不理想。
“我们在英特尔18A 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我们有望在今年将 Panther Lake 推向市场,”英特尔首席执行官 Lip-Bu Tan 说。“18A 产量正在以可预测的速度增长,亚利桑那州致力于大批量生产的 Fab 52 现已全面投入运营。”
英特尔的18A 工艺技术是该公司第一个依赖 RibbonFET全向栅极 (GAA) 晶体管并具有 PowerVia 背面供电功能的生产节点。英特尔将使用 18A 生产用于消费类 PC 的 Panther Lake 处理器,然后用于数据中心的 Xeon 6+“Clearwater Forest”和“Diamond Rapids”处理器,以及针对发烧友市场的 Nova Lake CPU。
英特尔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 告诉分析师,收益率足以支撑 Panther Lake 产品的出货量,但还不足以提供正常的利润率。Zinsner 表示,到 2026 年底,产量应达到英特尔期望的成本水平,并在 2027 年达到行业标准结果。
“收益率足以解决供应问题,但它们没有达到我们需要的水平,以推动适当的利润率水平,”Zinsner 说。“到明年年底,我们可能会进入这个领域,当然后年它们将达到行业可接受的水平。”
这意味着英特尔将比最初计划更慢地提高其Panther Lake 处理器的产量,并将首先专注于构建更先进的型号(假设它可以制造足够多具有更高端规格的芯片),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它们。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