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写着红色大字的巨墙: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是新中国首位世界冠军、广东籍乒乓球名将容国团的名言。从这里走出的二沙体育人,“搏”字在心中,这个字陪伴他们奋斗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赛场上。广东乒乓球队全运冠军战袍背后,有一段横跨半个世纪的乒乓情缘,主角是上世纪70年代广东乒乓球队主力、为队伍无偿提供运动服接近20年的黄杰愉、黎洁玲夫妇。他们携手走过近50载光阴,屡次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功成业就,感恩回馈。
1971年,10岁出头的“中山仔”黄杰愉入选广东乒乓球队,一脸稚气的他住进了简陋的省队宿舍,正式开启运动员生涯。打削球的黄杰愉代表广东队参加过不少全国比赛,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高光时刻是在70年代周恩来总理视察二沙基地的那天,他作为小队员代表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和我们逐一握手,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十分激动”。
几年之后,“石岐妹”黎洁玲也成为广东乒乓球队的一员,长胶打法加上临场发挥出色,她很快坐稳主力位置。在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黎洁玲与队友勇夺女双铜牌。站在全运会领奖台的自豪感让她终生难忘,当年晋级过程中的每一场比赛,她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当年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夏天没有空调,馆里十分闷热,只能打开靠近墙根的那一扇扇通风窗。有时候输了球,心情不好,年轻人嘛,狠狠地踢一下木制的窗叶。”黄杰愉指着通风窗上一个个窟窿告诉记者,有些可能就是他当年的“杰作”,现在都成了见证青春的宝贵回忆。当年的运动员宿舍是没有热水的,到了冬天,队员们需要到远处一栋楼里打水和洗澡。至于训练服和比赛服,他们常年只有两款,一款红色,一款蓝色,上面印着“广东”二字。
二人一同参加1987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世乒赛
作为老乡,师兄黄杰愉与师妹黎洁玲逢年过节都是结伴乘搭长途汽车从广州返回中山老家,时间长了,这对年轻人互生情愫,情定二沙。黎洁玲还记得,当时二人约会的暗号就是黄杰愉在男生宿舍的阳台甩一下毛巾,她看到之后心领神会,晚饭后悄悄地与师兄在清幽的基地里散步谈心。到了休息日,他们的约会地点改为北京路某冰室,喝个冷饮吃个雪糕,那是当年最流行的拍拖节目。“我要澄清一下,我们没有因为拍拖而影响训练,反而因此而加倍努力,因为担心成绩不好教练不让我们在一起。”黎洁玲笑着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在那个年代,广东队的情侣不止有她和黄杰愉,毕竟朝夕相处,一些队友也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20世纪80年代初,黄杰愉、黎洁玲夫妇退役后跟随家人移居澳门,迎接人生新一轮的打拼。刚到澳门时,夫妇两人寄住在亲戚家,儿子澳祺出生后,赚奶粉钱迫在眉睫。当时澳门还没有专业运动队,乒乓球特长并不能为他们带来收入。为了生活,昔日在赛场上搏尽全力的夫妇两人在社会上也拼成了全能打工人。
逐渐安定下来之后,他们身上的乒乓球基因蠢蠢欲动,于是报名参加澳门乒乓球公开赛。这是澳门当时面向大众的比赛,也是澳门乒乓球队选拔赛,男单和女单前5名有机会代表中国澳门参加国际比赛。黄杰愉和黎洁玲的水平在当时的澳门绝对是万中无一,他们轻松夺冠。此后,黄杰愉连续10年夺得澳门公开赛男单冠军,黎洁玲也斩获女单七连冠。
在广东队的时候,他们做梦都想像中山籍前辈容国团那样参加世界大赛,站上最高领奖台。他们的梦想在移居澳门后得以实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黄杰愉代表澳门地区参加了6届世乒赛、两届亚运会。因为照顾家庭,黎洁玲参赛次数没有丈夫多,但也参加了4届世乒赛。夫妇同时参赛的时候,不仅报名单打项目,更携手征战混双赛场,成为当时世界乒坛少见的混双夫妻档。
他们曾是赛场上的混双搭档
1991年,第41届世乒赛在日本千叶举行,夫妇两人均获得参赛资格,为了让他们安心比赛,澳门乒协破例包办了他们儿子的机票和住宿费用。带着孩子参赛,这在当时的世界乒坛也是绝无仅有的。1995年,黄杰愉最后一次代表澳门地区参加世乒赛,他在天津见证了中国乒乓球队包揽7枚金牌,比自己赢球还激动。1990年,黄杰愉代表澳门参加北京亚运会,与队友们夺得男团第8名;4年之后,队伍在广岛亚运会上获得男团第7名,黄杰愉是赢球最大功臣。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广东队时期打削球,到了澳门后改打弧圈快攻,成为濠江家喻户晓的乒乓球明星。
1987年夫妻二人和徐寅生合影
事业有成的夫妻二人和李富荣合影
黄杰愉和黎洁玲在二沙练就的拼搏劲头,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赛场上。踏入社会之后,当机会出现在眼前,他们敢于把握,勇于尝试。代表澳门地区参加世界大赛期间,他们陆续与一些世界知名的乒乓球器材品牌建立联系,并赢得了对方信任,拿下澳门代理权。命运的齿轮让夫妇二人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之后,还是回到了乒乓球这条正轨上,他们在澳门市区开设乒乓球器材门店,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们不满足于只做代理商,更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让中国乒乓球器材在世界舞台发扬光大。他们跳出舒适圈,回到家乡中山创业。“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屡创佳绩,我们希望在乒乓球器材制造领域,中国品牌也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我们在1995年创立了‘奥奇’品牌,与儿子的名字‘澳祺’同音,改为奥运的奥,奇迹的奇。”黎洁玲告诉记者,奥奇从乒乓球运动服做起,之后扩展到发球机等器材。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乒乓球运动服品牌,奥奇是首家。
他们在1995年创立了‘奥奇’品牌
与普通运动服相比,乒乓球运动服强调材质的轻量化和透气性,采用高弹、速干面料,以应对频繁横向移动产生的汗水,腋下部分拼接透气布。在剪裁设计上,乒乓球运动服既要修身又不能紧贴,避免摆动干扰击球;袖口采用无缝或扁平缝线,减少摩擦。为了方便跨步,乒乓球短裤采用侧边开衩或弹性镶条;腰部采用防滑设计,避免频繁移动出现卷边。“总之,乒乓球运动服通过精准剪裁和局部强化适配多向爆发力动作,而普通运动服以基础功能满足广泛场景。”黎洁玲给记者普及了乒乓球运动服制造的专业知识。
在这个领域做到行业领头羊之后,到了2003年,夫妇二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拓全新赛道——乒乓球发球机。“经过超过20年的努力,我们生产的发球机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与地区,在全球市场稳列前3名。”黎洁玲告诉记者,奥奇发球机是广东、山东、广西、湖南、辽宁等多个省份的高考指定器材,也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多地的中考指定器材。
子承父业,黄杰愉、黎洁玲的儿子黄澳祺如今也在从事乒乓球发球机研发生产工作。销量和技术稳列世界前茅的奥奇发球机没有停下上进的步伐,而是努力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进军。
子承父业,黄杰愉、黎洁玲的儿子黄澳祺如今从事乒乓球发球机研发生产工作。
事业蒸蒸日上的黄杰愉、黎洁玲夫妇没有忘记最初那个教懂他们“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地方。在中山创业之后,他们的其中一间门店就在当年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正门外面的体育用品一条街。“我们离广东乒乓球队很近,经常回队伍探班,看望当年的教练,也看看师弟师妹们。”黄杰愉回忆,大约从2008年开始,他和妻子决定赞助广东队每年的训练服和比赛服。“我们从广东队出来,对队伍很有感情,当我们力所能及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通过各种方式感谢队伍对我们的培养。”夫妇二人觉得,帮助广东队是应该的,这些年也非常开心。如今双方携手接近20年,广东乒乓球队在全国赛场上屡创佳绩,身披奥奇战袍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包括马琳、刘国正、樊振东、刘诗雯、张超、林高远等。
“很开心我们的运动服见证了广东队在全运赛场上的金牌时刻,感谢广东队对奥奇的认可。”黎洁玲觉得这两款运动服很有纪念意义。
去年10月,广东队“诗和远方”组合刘诗雯/林高远在鄂尔多斯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身穿奥奇紫色战袍勇夺金牌。今年3月,广东队穿上同款战袍参加全运会成年组和青年组预赛,顺利斩获全部项目的决赛阶段参赛资格。原来,延续着上一届的“经验”,张超再次建议,去年的这款今年继续穿。黎洁玲表示,没有问题,他们马上赶制数百套运动服运至二沙。今年11月,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决赛阶段将在澳门赛区举行。黄杰愉对此十分期待,“澳门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到时候肯定到现场给广东队加油助威,我也预祝他们发挥出最好的竞技状态,取得最好的成绩。”
二人因采访,得以旧地重游二沙训练基地。
因为这次采访,黄杰愉、黎洁玲得以旧地重游。当初进入二沙还是懵懂少年,如今重返二沙已是两鬓斑白,夫妇二人感慨万千,二沙基地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满满的回忆。“乒乓球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创业,可以说,我们一辈子都离不开乒乓球。”牵手接近50年,黄杰愉、黎洁玲感谢对方的包容,更感谢广东队给他们带来的一切。“半个世纪不知不觉间就这样过去,庆幸我们真的履行了‘人生能够几回搏’的精神,抓住机遇,奋力拼搏,感恩回馈。”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