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做自有品牌如火如荼,没人看得上方便面?厂家经销商都不愿做

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

作者丨景行 编审丨橘子

前几天有个网友发了一则消息说:现在渠道里,唯一不存在自有品牌的行业就是方便面了。他深入观察后发现,无论是在零食店还是临期食品店及至当下相当有热度的盒马、山姆店,这些渠道均充斥着自有品牌。饮料就不用说了,这是自有品牌最喜欢的品类,短保的牛奶、口味丰富的零食,甚至速冻产品渠道都有自有品牌。可方便面行业,你在哪个渠道都看不到自有品牌。

相较于饮料行业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如今的方便面从业者也屈指可数。也就康师傅、统一做全国市场,日清、辛拉面们做一二线市场,今麦郎做下沉市场,白象做区域市场,杨掌柜做校园市场……近年来,因为火鸡面兴起的三养集团也受困于外企的大经销商制。至于早年的思圆、南街村、豫竹等品牌也都各自经营着一小块区域市场。

不只是渠道不愿意做方便面的自有品牌,愿意做方便面的企业也越来越少了。

受歧视的方便面

当下的方便面不只是渠道不愿意做,企业也不愿意做,而业务就更不愿意做。唯一支撑着这个行业还存在的原因是、还有大量的消费者需要这款产品。说两个看起来是段子,但却血淋淋的现实。

(零食渠道)

第一个段子:某公司有方便面和饮料两大品类,在过去的一年里因为各种各样市场上的问题,方便面和饮料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下滑。其中,方便面下滑了2个点左右;饮料呢,整好比方便面多下滑了0.2个百分点。而后,为了给股东们看到企业变革的决心、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企业给出的“交待”是把方便面负责人换掉。

第二个段子:另一家公司,也同样有方便面和饮料,只是与第一家公司不同的是今年它家的方便面和饮料双双增长了,不是下滑。其中,方便面增长了8个点,而饮料比方便面少增长不到一个点。然后,做方便面的业务一年比做饮料的少拿五六万的工资。

导致上面两个段子“发生”,就在于方便面一方面市场小,另一方面是利润极其微薄。

当下,24袋一箱的方便面出厂价与18瓶500ml装饮料出厂价几乎相同,方便面可能还要贵个一到两元。但两者的利润却不同,卖24袋的方便面比18瓶饮料的利润少3-5元。另外,你卖24袋方便面可能需要1星期,可18瓶饮料你可能只需要1-2天就卖完了。我们按周转来算,相当于同样使用30元左右的成本,一个一星期获得5元利润,另一个获得25元利润,你觉得经销商愿意经营哪个品类?

(前置仓)

我们再看市场活动。方便面做个试吃加销售,你需要准备锅、电、水这些,还需要消费者等个两三分钟,一场小活动促销员至少得两个人才不显得那么忙碌;而一场饮料的试饮活动,只要准备个试饮杯把试饮打开,讲究点的话需要准备冰块,但并非必要条件。所以,过往饮料做活动的点,主打一个人流量大;方便面活动主打在生活区。因为,你做饮料活动,三五个好友游玩,你拿个五六瓶饮料,可能没逛完就需要重新再买一批。可你没看到谁买五六包方便面能短时间消耗掉,基本都是拿到家里,什么时候有心情了、想吃了才煮一些。

同样,方便面的陈列位置也与饮料差很多。方便面基本就两种陈列,一是地堆,二是货架,可能还有一些挂架;但饮料的陈列除了地堆、货架还有一个展延位置那就是冰柜。而在食用的场景中,饮料说,我们补充电解质,我们能提神,我们能解渴,我们还能养生。对于饮料(包装水也含在内)来讲,普遍认为最大的危机就是:摄入的糖太多对身体不好。于是,出现了无糖饮料,但进入2025年后,消费者又说了:我都喝饮料了,你跟我讲健康,糖分走起,所以,有糖饮料又上升了。

方便面这些年大家都想说卖品质,卖健康,卖各地的面食文化,但你会发现,到最后还是卖味道。说白了就是面饼差不多,大家差异就在调料包上。而消费者对方便面的误解却要多的多,油炸的不健康、方便面保持那么久是有防腐剂(嗯,这个谣言十几年都有人信的)。其实,方便面的保质期只有6个月;再有就是方便面的各种食安谣言,打假人还是喜欢冲着方便面去,动不动就出现个你产品里面有异物,关键是,消费者是真信的。

在“穷门”这个赛道上,屌丝饮料有一两百亿的销量;而挂面会对说,“吃方便面不穷,真穷是吃挂面”,换言之,在这个小众赛道上充满了高手。

被裹挟的方便面

方便面很难,其经营环境在大幅度变差。

我们说几个最主要的销售渠道,第一个火车站,今年因消费者投诉,火车上吃泡面味道大,所以,很多火车站不再销售方便面;第二个是各种基建渠道,以前的建筑工地周围、代工厂周围、城中村等等,都是方便面销售的大头,这些渠道的周边门店,一个店一个月卖几百箱都跟玩一样。如今,多少线下工厂停工,城中村不见,打工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黯然回家,到家里自然不需要方便面;第三个就是校园渠道,过往小学、中学、高中校园里面和外面的店也是方便面的销售好网点,但这些网点当下都被取消。

(这样的小店几乎没了)

网点在变少,消费人员消费的量和消费频次就更在减少。不可否认的就是外卖和挂面正在严重抢夺方便面的市场份额。当下的经济是哑铃型,上层和底层人群都在扩大,而中层消费者在减少,外卖大战每年上百亿的补贴,都在抢过往方便面的市场。

市场在变小,但各方各面对方便面的增长要求却没变,方便面几乎是被资本裹挟着前进。上市的几家公司康师傅、统一、日清、农心其实都是需要按个暂停键来好好整理下市场的,但不好意思,你想暂停,那你的股价就往下跌吧。各路媒体再把你过往翻出来:某某企业一年少卖上亿包方便面;创新不足,食安问题让某方便面企业业绩下滑。即便你小幅增长了,你也是增量不增利。小作文满天飞,谁敢停下来。大家都是打工的,一句话:我活在当下就好,谁管我走后是否洪水滔天。

想起方便面行业另一个经典的段子。

话说当年统一出了一款小浣熊方便面,因为水浒卡这一盲盒产品,让这款产品短时间火爆全国,供不应求。当年,统一的几个工厂都是靠小浣熊一元一包挣出来的。但这款产品爆火后,却被人秋后算账。因为那几年业务员都去卖干脆面了,方便面在主食赛道的成绩却不理想。于是就有人阴阳地说:应该把干脆面负责人干掉,没他这样喧宾夺主的促销,就不会让方便面行业落后。但也有人说:能想出这样案例的人是个天才,未来会有更大成绩。果不其然,最后这个人又在几年后推出老坛酸菜面,最后成为统一大陆最年轻的CEO。

我举小浣熊这个例子是想说,一个当年如此优秀的案例,你想找问题都能找的出来,我们太多以果导因,不愿意停下来思考,或者说我们没有停下来的勇气去思量方便面的未来。被数字裹挟,被资本裹挟,再各种内卷,结果就是方便面越来越难。

方便面要升级,要利润,要一个新的概念。但,我们的操作却依旧是:压货压货再压货,压不下去了,我就换一批业务员。但这些操作真的救不了方便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美食   商都   如火如荼   方便面   渠道   厂家   饮料   市场   段子   利润   消费者   企业   行业   挂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