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饮品,无色微甜,看起来平平无奇,近年来却迅速霸占超市货架。
“液体黄金”“抗衰老”“解酒养肝”……在健康养生概念的渲染下,从树木中提取出来的桦树汁开始被公众熟知,产品售价也水涨船高。
桦树汁究竟是“何方神圣”?让人眼花缭乱的功效真的有效吗?
超市中的桦树汁
突然走红的饮料
桦树汁究竟是什么?
在线上购物平台输入“桦树汁”关键词,出现的页面中有包装各异的桦树汁饮料,售价每瓶在10元到20元之间,远超市场上其他饮料的价格。而产品普遍强调健康、纯天然、解渴。
据了解,桦树汁是从白桦树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桦树汁采集期为4月中下旬,需在树径20厘米以上的成年白桦树上钻孔引流。
这款饮料被包装成“中产标配”,正以极快的速度占领超市货架。农夫山泉、汇源、大窑等饮料巨头相继布局,元气森林也有意进军该领域。
桦树汁是什么味道?从消费者反馈来看,“清淡”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词语。南方+记者也买了市面上几款产品亲自体验了一番。从外表来看,一般呈现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口感清甜,有的会带有淡淡的木质清香。
在东北一些地区,饮用白桦树汁的传统已延续了很多年,白桦树汁也算是“东北土特产”。近年来,地方作为特色产品宣传,让其走出了大山,被公众熟知。同时,随着采集和保鲜技术发展,该品类实现了快速拓展。
纯天然还是“科技水”
市场上普遍宣称,采集桦树汁需要讲究时效——当桦树开始将储存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输送到其他部位时,引流出的液体就是白桦树汁。所以采集时间仅仅持续在15—20天,每棵树只能流淌出1—1.5斤的汁液。
在一些官方文章中,记者找到了这样的描述,“经科学研究表明,桦树汁采集每次取汁量不足5%,且每棵树采集均间隔三年以上。”
大兴安岭是桦树汁的主要产地之一。官方资料显示,今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桦树汁采集量达1.22万吨。如果饮品中桦树汁含量为100%,按照500毫升一瓶计算,采集到的1.22万吨桦树汁可以生产出约2000万瓶桦树汁产品。而林源春白桦树汁直播间中显示已售508万瓶。
不少商家都指出,白桦树汁产量有限,以此突出“物以稀为贵”。
然而,市面上却有不少标注100%的桦树汁产品。这究竟是纯天然还是“科技水”?是鲜取直灌?勾兑?还是浓缩还原?
业内人士透露,桦树汁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经过杀菌、过滤等工艺,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还有的会添加水、糖或其他成分,以调整口感和延长保质期。
营销夸大功效涉嫌虚假宣传
“让消费者衰老速度明显降低。”在某直播平台,主播正在介绍一款名叫“ZUCCARI意卡莉双抗桦树饮”的产品。
这款桦树饮由胡兵代言,号称桦树汁由意大利进口,售价1049元一套,已售出7000多份。主播展示了多份实验报告和欧盟认证,声称产品具有抗衰、祛黄、提高睡眠质量等功效。
在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解酒、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是主播们卖力推广的亮点。
“桦树汁属于普通食品-饮料,而非保健食品或药品。如果该产品没有获得保健食品批文,在直播间进行商品推广时,主播和相关经营主体(如商家、MCN机构等)都可能面临承担广告代言人、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的法律责任,轻则面临行政处罚(责令停止发布、罚款)和民事赔偿,重则面临虚假广告罪刑事风险。”上海隽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赵珊珊分析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她建议商家规范宣传用语,避免误导消费者,守护合法宣传的边界。
白桦树汁含有微量葡萄糖和果糖,含糖量在0.5% —2%之间,虽然也有少量的氨基酸,和铁、镁、钠等矿物质,但含量微乎其微,饮用桦树汁等于饮用食用水。
北京科协发布的文章显示,相关研究显示白桦树汁中含有微量的葡萄糖、果糖、氨基酸和铁、镁、钾、钠等矿物质,但含量相对较少。例如,白桦树汁的含糖量在0.5%至2%之间,每100毫升饮品中氨基酸含量为0.0003克至0.006克。实际上含量并不高。
业内人士透露,桦树汁中确实含有白桦三萜类活性物质如白桦酯醇、白桦酯酸,但三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白桦树皮中,汁液中含量并不多。另一方面,能发挥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提升免疫力等类似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如多酚类),其实也广泛存在于新鲜蔬果中。
产品良莠不齐,市场呼吁统一标准
今年5月,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批准发布的《天然白桦树汁》团体标准首次提出全产业链规范,根据团标,天然白桦树汁全程禁止添加任何物质,并需最大限度保留氨基酸、三萜类、多酚类等天然成分。但作为推荐性标准,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执行。
南方+记者搜集了几款市面上的桦树汁产品,发现部分执行省标,部分用企标,还有部分是参照的植物饮料标准,标准不统一,产品品质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白桦树汁市场持续升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特别针对桦树汁等饮品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注意:认准资质,选择标有生产许可的正规品牌,远离“三无”及无中文标签的进口或散装产品;细辨成分,纯桦树汁配料表仅含“桦树汁”,添加水、糖等即属调配饮品;查验包装,密封完好无胀罐或渗漏,结晶、沉淀异常需警惕微生物污染;科学存储食用,开封后尽快饮用,出现浑浊、异味立即停食。
行业缺乏强制性统一标准,产品品控问题频发,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更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大,以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编者按:小暑过后,全国进入“炎炎夏日”模式。从舌尖上的丝丝凉意,再到户外出行的全方位防护……消暑降温类商品的销售呈现出与“热”俱增的火爆态势,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活力。然而,这消暑的生意背后大有门道。南方日报、南方+公司舆情哨栏目特别推出“聚焦夏日‘刺客’”系列报道。
◎内容链接
“疯狂”的冰杯,凭什么比水贵?
买对的不买贵的,高端冰淇淋“刺”不动了
防晒衣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南方+记者:黄晓韵
【作者】 黄晓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