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XBOX Ally 评测 - “XBOX”的诅咒

这是首批 Xbox 品牌掌机,分别是 ROG Xbox Ally 和 ROG Xbox Ally X。两者性能都十分强劲,但一旦产品名称中出现 “Xbox” 字样,且包装采用 Xbox 标志性的绿色,用户就会产生两点期待。

第一,游戏体验应轻松便捷、对休闲玩家友好,就像 Xbox 主机一样。第二,价格应处于大众可接受的区间,毕竟主流 Xbox 主机的售价最高也就在 400 至 500 美元左右。乍看之下,这款掌机似乎符合价格预期 —— 基础版 Xbox Ally 起售价为 600 美元,但实际情况远比表面复杂。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

系统与界面:Windows 内核与 Xbox 定制 UI 的结合

  1. 初次开机时,设备的视觉和操作逻辑完全是 Windows 风格,与 Xbox 主机的体验差异较大。屏幕会显示 Windows 11 的白色背景,以及各类典型的 Windows 11 提示弹窗。对于 Xbox 品牌产品而言,这些弹窗本不该出现,但 Windows 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其无法完全避免。

2.经过 15 至 20 分钟的设置后,设备即可正常使用,体验会有明显改善。完成全部设置并进入全屏 Xbox 界面后,“Xbox 感” 会大幅增强。这款掌机运行的是定制版 Windows 11,不会加载 Windows 背景、桌面和任务栏,官方称此举可节省约 2GB 内存。但实际测试显示,内存节省量约为 1 至 1.5GB。虽然节省的内存不算多,但对于 16GB 内存的设备而言,每一点内存空间都有价值。

3.定制 UI 的外观和操作逻辑与 Xbox 主机相似,开机后只需浏览几秒界面,就能快速启动游戏,同时还能访问 Xbox Game Pass 游戏库。

游戏资源与功能:多平台整合与便捷切换

  1. 两款设备(Xbox Ally X 和普通版 Xbox Ally)均预装 Xbox Game Pass Premium(中级订阅服务),包含 3 个月使用权,该服务月费约 15 美元。不过,相比中级订阅,更高级的 Ultimate 订阅(月费约 30 美元)会更实用,因为它能提供首日游戏访问权限,且游戏库内容更丰富。若能为这两款掌机(尤其是售价更高的 X 版)捆绑 Ultimate 订阅,用户体验会更优。

2.在 Xbox 界面中,用户不仅能访问 Xbox Game Pass,还能使用云游戏功能和 Xbox 商店。更重要的是,游戏库会整合所有已安装的游戏,包括来自 Steam 平台的游戏 —— 掌机已预装 Steam 客户端。安装并设置好 Steam 游戏后,游戏会自动显示在 Xbox 游戏库中,且通过角落的专属图标,用户能清晰区分游戏来自 Game Pass、Steam、GOG 还是 Epic Games,所有游戏均可直接从 Xbox 界面(官方称其为 “Xbox 全屏体验”)启动。

3.设备支持应用切换功能:长按 Xbox 键,相当于在电脑上使用 “Alt+Tab” 组合键,可查看所有已打开的应用。界面底部中间会显示 “Xbox 全屏体验” 标识 —— 首次开机时,设备会直接进入该模式,不会加载 Windows 背景、任务栏和桌面,处于专属的定制游戏环境中。若需切换到 Windows 桌面环境,点击对应选项即可,但这会占用更多内存,且目前无法直接清除桌面环境占用的内存,只能通过重启设备实现。

4.Xbox 全屏体验模式下的应用切换器响应迅速,操作流畅。用户只需按 X 键就能立即关闭应用,无需等待,也不会弹出 “是否确认关闭” 的提示框,关闭速度比电脑上的 “Alt+F4” 组合键更快。

系统瑕疵与用户体验问题

  1. 运行 Steam 游戏时,偶尔会出现退出游戏后手柄失去焦点的故障,虽可通过打开应用切换器并简单操作恢复,但对于习惯主机操作的玩家(尤其是未接触过 Windows 系统的年轻玩家)而言,这类问题会带来较大困扰。

2.Windows 系统的固有特性会影响体验:设备需分别在 Windows 系统和华硕 Armor Crate 软件中进行更新(后者隐藏着 BIOS 和固件更新),普通用户很难意识到需要在两个不同地方完成更新;开机锁屏界面是普通 Windows 样式,而非 Xbox 定制样式,与品牌调性不符;屏幕亮度和音量有多个调节入口,操作繁琐;设备预装了 Microsoft Teams、OneDrive、OneNote 和 Microsoft Recall 等软件,对于仅想用掌机玩游戏的用户来说,这些软件属于冗余内容,且无法选择是否预装。

3.Armory Crate 软件与 Xbox 界面衔接生硬:Xbox 键启动 Xbox 全屏体验,而 Armory Crate 键则在该体验中打开一个华硕风格的小工具,用于调节设备参数,两者缺乏整合,不符合 Xbox 产品一贯的简洁 UI 风格。

4.尽管 Xbox 团队在优化体验上做了不少努力,但 Windows 系统的底层限制始终存在,偶尔出现的小故障会打破 “完美体验” 的预期 —— 对于因 Xbox 品牌购买掌机的用户来说,这类问题会让设备显得 “不够 Xbox”。

操控与手感:细节升级与人体工学优化

  1. 操控设计十分贴心:登录界面的密码输入可通过方向键和功能键完成,操作便捷;遇到 UAC(用户账户控制)提示时,手柄也能正常响应,无需使用触摸屏,就能完成所有 UI 导航和游戏操作,手柄集成度极高,是 Windows 掌机领域的一大进步。
  2. 手柄硬件全面升级:采用全新摇杆、按键、方向键和扳机键,所有部件都经过微调,手感大幅提升。其中,摇杆比上一代稍高,顶部增加防滑设计;方向键延续了 ROG Ally 系列的优良手感。

3.人体工学设计是本次操控升级的最大亮点:从视觉上看,新款掌机的外观不如上一代,但实际握持手感极佳,甚至超过了 Steam Deck(此前 Steam Deck 的握持感一直被视为行业标杆)。

4.重量方面,两款新掌机均比 Steam Deck 重,其中 Xbox Ally X 更重,但经过数周的长时间使用测试,其握持舒适度依然表现出色。

5.目前已有适配的保护壳可选,包括华硕官方款(体积较大)和 Dbrand 的 Kill Switch 款。

性能与硬件:芯片差异与屏幕延续性

1.芯片与性能定位:

2.实际游戏表现:从帧率测试来看,官方的 720P/1080P 定位较为合理,但对于部分重度 3A 游戏,即使在 720P 分辨率下,Z2A 芯片也难以流畅运行,这类游戏本就不适合该级别的硬件。

3.散热与噪音:两款设备在游戏时的噪音都很低,Xbox Ally X 因性能更强,温度和噪音会略高于普通版,但整体仍属于 “安静型” 设备。

4.续航与休眠:两款设备的电池表现尚可,Xbox Ally X 配备 80Wh 电池,普通版为 60Wh,后续有望通过软件更新进一步优化续航;目前暂未支持 Xbox 主机的 “快速恢复” 功能,仅能使用 Windows 的睡眠 / 休眠模式,可靠性一般。

5.内部硬件:两者均搭载全尺寸 NVMe 固态硬盘,散热热管设计相近,仅通过不同的安装支架适配不同芯片;屏幕与上一代保持一致,非 OLED 材质,边框较宽,但显示效果依然出色 —— 屏幕未升级也是其价格未进一步上涨的原因之一。

6.扩展功能:Xbox Ally X 的 USB-C 接口支持 USB4 协议,可连接外置显卡(eGPU),能大幅提升性能,但外置显卡的价格非常高昂。

定价与市场定位:Xbox 品牌预期与实际定价的矛盾

  1. 定价争议的核心:Xbox 品牌让用户默认产品应具备 “高性价比”,且会像 Xbox 主机一样由微软补贴 —— 通过低价吸引用户,再从游戏销售或 Game Pass 订阅中盈利。但这两款掌机并未获得微软补贴(至少目前无相关信息显示有补贴),定价不符合用户对 Xbox 品牌的价格预期。
  2. 横向对比:与 Xbox 主机的 “性价比” 相比,这两款掌机的 “价格 - 性能比” 不占优势,若按 “补贴后定价” 预期,其售价应再低 200 至 300 美元;但与其他 Windows 掌机(如联想 Legion 掌机)相比,其定价反而较为合理,且该品类产品通常会有较大幅度的促销折扣。
  3. 市场表现与用户群体:

4.总结:这款产品的核心矛盾在于 “Xbox 品牌带来的高预期” 与 “Windows 掌机的实际属性” 不匹配。对于懂行的发烧友,它是一款优秀的设备;但对于期待 “即开即玩、无门槛 Xbox 体验” 的普通用户,它可能难以满足需求 —— 这就是 “Xbox” 品牌名称带来的 “甜蜜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游戏   设备   用户   品牌   界面   性能   操作   主机   芯片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