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生娃”和“白天生娃”有啥差异?不是迷信,4个区别很明显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

白天生的孩子更乖,晚上生的孩子爱闹腾?

我怀孕时,邻居阿姨就常念叨:“一定要争取白天生,晚上生的孩子都是夜猫子!”

当时只觉得是迷信,直到自己经历了生产,又听了很多妈妈的故事,才发现出生时间的不同,确实会带来一些有趣的差异。

一:宝宝的生物钟不一样

我表妹的儿子是凌晨三点出生的。

月子里,这孩子彻底颠倒了日夜。

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神十足。这个小家伙似乎把黑夜当成了白昼,每到深夜就睁着亮晶晶的眼睛。

相反,我同事白天分娩的女儿,作息就规律得多了。

后来,我也咨询过儿科医生,他告诉我:宝宝在母体内,其实感知不到昼夜,而出生时刻的光线、声音,会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第一课,建立他们的第一个生物钟。

研究发现,白天出生的宝宝,更容易建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因为来到世界的第一印象是光亮和忙碌,而夜间出生的宝宝,最初接触的是宁静和黑暗,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正常的作息。

如果你家小宝贝晚上精神足,怎么肯睡,不妨听取儿科医生的建议。

对于夜晚出生的宝宝,可以逐渐调整室内光线,白天保持明亮,夜晚使用柔和的夜灯,帮助宝宝重新校准生物钟。

二:妈妈的状态不一样

白天生孩子和晚上生孩子的区别,还体现在妈妈身上。

我生女儿时是下午,感觉整个过程都很顺利。

之前本以为是自己的状态好,但没有往深处去想。

后面看了一组数据才明白:原来人体在下午时段的力量和耐力,比其他时间段更好,这对需要极大体力的分娩过程很重要。

而且白天家人送餐、陪护都更方便,产妇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休息的时间更充裕,恢复起来也更快。

而我闺蜜是凌晨时分娩的,先不说其他,那颗吊起来的心“迟迟不能放下”就已经让人很焦虑,情绪也变得格外敏感。

另外,值班的医生看起来也明显疲惫,家人累的趴在床边打盹,自己想吃点什么也很不方便。

三:医疗资源也有时间差

更重要的是医护资源。

夜间值班人员较少,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支援力量需要时间调动的。

虽然现在的医院都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但白天的医疗资源确实更充裕。

做产科医生的朋友告诉我:

白天是“全明星阵容”,手术室、麻醉师、新生儿科医生都在岗;

晚上通常只有一个团队值班,遇到多个产妇同时生产时,需要调配;

药房、检验科夜间人员减少,取药和检查需要更长时间。

当然,这些都不意味着夜间生产不安全。

现代医疗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只是白天的容错空间,确实更大一些。

四:家人的陪伴质量不一样

闺蜜凌晨生产时,因为太晚了,只有丈夫一个人陪护。

等到开始发动,急得团团转。一边通知医生,一边打电话给双方父母,还要跑上跑下办手续,根本忙不过来。

而白天生产,家人可以轮班照顾,送饭、陪护都更有条理。

特别是对于“剖腹产”的妈妈,术后六小时需要有人不停按摩腿部防止血栓。

如果是夜间生产的话,陪护的家人经过一天劳累,完成这个重要任务时比白天要累多了。

五:给准妈妈的小建议

虽然数据显示白天生产有优势,但宝宝什么时候来,是随机的。

如果你正在待产,不妨把以下3个细节做好。

(1)准备好待产包,随时可以出发

注意,待产包要分时段准备。白天分娩,准备常规物品即可;如果夜晚分娩,多备些零食和保暖物品。

(2)熟悉医院流程

比如提前了解医院的值班制度,询问夜间急诊流程,多存几个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安排好夜间生产的陪护方案。

(3)做好心理建设

相信专业的医护人员,保持放松的心态最重要。

写在最后:

也许你的宝宝,是个爱在深夜闹腾的“小夜猫”,也许是个作息规律的“小云雀”,都无所谓。

重要的不是孩子在何时出生,而是我们怎么陪伴他们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育儿   迷信   差异   区别   晚上   白天生   白天   夜间   宝宝   儿科医生   孩子   家人   时间   生物钟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