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深秋,菜市场、果摊上都被一抹橙红染亮了眼。“柿子上来了呀!”阿姨们提着袋子笑着说。
有一次,我去探望一位老友李叔。他满脸愁容地捂着肚子说:“唉,昨晚贪嘴,吃了仨硬柿子,结果早上胃里就翻江倒海。”
柿子甜、软、香,又被称为“秋日果中仙”,可真要吃对了才是滋养,吃错了就可能“甜进嘴、苦进胃”。
今天我们就聊聊:柿子为什么要讲究吃?哪些人该少吃?怎么吃才健康?
一、柿子是秋天的“营养宝”
但也有“小脾气”
柿子确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味甘,入肺、胃经,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作用。
营养学也证实,它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果胶、鞣酸和钾元素,对提高免疫力、润肠通便有一定益处。
而且,柿子的种类繁多,不同吃法风味各异——
但问题也在这里——越甜越软的柿子,鞣酸含量并非为零。鞣酸与胃酸相遇,容易生成难溶的柿石。
尤其在空腹、进食高蛋白食物(如螃蟹、虾、牛奶、鸡蛋)时,更容易在胃中结石成团。
二、柿石是怎么来的?别再空腹吃!
李叔的经历其实并不罕见。很多人喜欢早上空腹吃水果,尤其是看到甜得流汁的柿子,忍不住先来一个。
但这正是柿石高发的关键原因。
柿子里含有大量鞣酸(单宁酸)和果胶,在胃酸作用下,会与蛋白质或钙、镁、铁等离子结合,形成不溶物。
如果胃蠕动慢、胃酸浓,就容易在胃里结成团。
长期下去,轻则胃胀、反酸,重则出现胃柿石症,严重时需要手术取出。
✅ 避免方法:
三、这几类人,吃柿子要更谨慎
柿子虽美味,但并非人人适合。
以下人群最好少吃或不吃:
有位常年胃寒的老奶奶说:“以前最爱吃柿子,结果每次吃完都胃里凉得发胀。”医生让她把柿子当甜点,饭后吃一半,问题就大大改善了。
四、柿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吃柿子,也有不少健康窍门。
① 吃熟不吃涩
未脱涩的柿子鞣酸多,会让嘴巴发干、发涩,还容易伤胃。可以放进米缸或苹果袋中几天催熟,等完全软化再吃。
② 搭配得当
柿子配点温性食物更平衡,比如:
柿子+山药:健脾益胃;
柿子+红枣:补血暖胃;
柿子+姜茶:中和寒性,防腹凉。
③ 柿饼虽香,也别贪多
柿饼糖分高、热量高,一口咬下去的甜蜜负担不小。
吃前最好洗掉表面白霜(那是糖分结晶,不是霉),糖尿病人或减肥人群要少量食用。
④ 柿子搭配牛奶、螃蟹、虾要避开
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会与柿子里的鞣酸反应生成沉淀,加重胃负担。
五、柿子虽甜,吃法要稳
柿子象征吉祥“事事如意”。但真正如意的前提,是要懂吃。
柿子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学会顺应体质与季节。
另外,秋天干燥,有人会一边吃柿子一边喝茶,这其实也是误区。茶中的鞣酸会进一步增强柿石形成风险。
吃完柿子后,建议间隔半小时再饮茶或牛奶。
六、甜要吃,胃要护
柿子是大自然给秋天的馈赠,甜在舌尖,润在心头。
但健康的前提,是了解它的底线:
⚠️温馨提示:
如果你吃完柿子后出现腹痛、反酸、恶心、胃胀等症状,不要自行猜测为小毛病。
可能是胃结石或胃部疾病,应及时就医,切勿盲目自查或自行用药。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仅作参考,与内容无关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