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大黄、石膏真正的功效:一个带路,一个开路,一个修路


附子、大黄、石膏3个药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各不相同,既有植物药也有矿物药,既有热药也有寒药,既有八大治法里的温法,也有下法和清法。它们都算得上中医界的元老药——入药历史很早、明星药——临床使用量大、功勋药——各自组成大量名方,至少有5个共同点:

1、同为中药里的“十大主帅药”,受到火神学说、温病学说的推崇。

2、同为药性大偏的药材,附子大热,大黄和石膏大寒,均不可久服。

3、同为临床辨证重点药材,有附子证、大黄证、石膏证等专属证型。


4、同为道地产地认证药材,附子在四川江油,大黄是四川和青海,石膏是湖北应城。

5、同为危急病症的适用药,附子是回阳救逆,大黄是便秘腹痛,石膏是高热神昏。

临床上,附子和大黄、附子和石膏、大黄和石膏之间可组成经典药对配伍,拓展了用药范围,而且3个药还可“配伍”形成新的药方,寒热升降相宜,非常神奇。

历经千百年的临床组方用药实践,附子、大黄、石膏的药气药性,呈现两个奇特的现象:

一是药材主攻主用基本搞懂了,如附子散寒温阳救逆,大黄泻下通便破结,石膏清热泻火生津,等等。

二是药材如何起效有许多模糊点,比如附子为何能救逆?大黄的泻下如何把握?生石膏明明难溶于水,为何能退热?等等。

而且一些中医喜欢照抄照搬已有的经验和病案,缺乏自己的探索思考,反而让这3个“中药明星”,核心功效被湮没和遗忘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过失”。

附子、大黄、石膏这3个主力药材,它们真正的本事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

一、附子是“带路”的良药,无此药则起效不快。


附子性味归经为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当出现畏寒厥冷、面白多涎、腰膝冷痛、下肢浮肿、二便虚泻、脉沉细微等症状时,就可考虑用附子,相当于明确了附子是热药、阳药的定位。

不过,很多人对附子“知其一不知其二”,表现在:

1、附子是乌头的子根不假,但只是乌头五兄弟里的一种。有毒植物乌头的根,长了五种植物:乌头、天雄、侧子、乌喙、附子,每一种成分都不一样,很神奇。

2、附子可分生熟不假,但实际上附子有五种形式:生用、炮制、盐制、黑附、白附,不同的药方用不同的种类,错用的不少。

3、附子有大毒不假,但炮制后可减毒,长时间高温熬煮后变无毒。在附子主产区,一些家庭把充分煮熟的附子当零食吃。


4、附子可用于回阳救逆不假,但它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回阳,这是后世和近代中医实践中发现较多的问题。附子真正的核心功能是“带路”。

附子作为热药、回阳药、助阳药的论断影响了很多人,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药”、“扶阳第一药”、“百药之长”,研究附子的经典药方,可发现附子“全面”和“全能”——

身体上面用可以,下面用也可以;用作攻伐能担大任,用作补敛也能胜任;寒证可以用,热证也能帮上忙;可走而不守,但让它守也不是不行;走内可救逆回阳扶正利水,走外能敛汗固表止痛。

这种用途在大部分中药身上是没有的,这意味着,附子不仅是回阳药,更是引路、带路之药,全身五脏六腑、经脉筋络无处不到,可以把药带到病位。

中药的引药能发挥“带路”作用,但带的方向有侧重,如桔梗载药上行、桂枝引入四肢、牛膝引药下行,等等,像附子这样“不限脏腑、不限经络”的,目前是独一份。


所以,附子真正本领在于“通”,又叫“主通不主热”,它可带着各种偏性的药窜行全身,哪儿有问题就带路去哪里,比如厥冷时就带着干姜温阳,瘀堵就带着丹参通络,水肿就加入药方利水,救急就带着人参扶阳固脱,等等。

附子“带路”的代表方剂,有四逆类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肾气丸、附子泻心汤等等,药系庞大。

二、大黄是“开路”的猛药,无此药则逊色不少。

大黄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胃大肠经,被列入攻积泻火逐瘀的要药,可清可泻,临床上把大黄的功效和主治分为5个方面:

泻下攻积、逐瘀通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相当于泻下药、清热药、止血药集于一身。


这5个方面功效是大黄4种炮制方式的体现:生大黄用于攻积泻下,酒大黄用于凉血,熟大黄用于血瘀内停,大黄炭用于化瘀止血,不同的用途用量不同。因为见效快,如同猛将出马,被称为“将军”。

大黄药性畯猛,可“冲墙倒壁”,中医辨证脉象壅闭、肠腑实积、脉洪大或弦实,必用大黄来“推陈出新”,所以中医说: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还有“大黄证”、“大黄体质”。

为什么大黄泻实邪壅滞能力这么强,热结、积滞、瘀血和湿热都能用?因为大黄具有一个“看家本领”:清血中伏火,血分郁热得泄得清,病症可除。

血中伏火多见于4个方面:胃肠——积滞便秘、血脉——血热妄行、肝胆——湿热黄疸、胞宫——瘀阻腹痛,这4个方面的清、泄,本质是大黄来“开路”。


大黄,以通腑泻下+破除肠道积滞为开,开启正气恢复之路;以清热泻火+解毒除滞为开,开通气血运行之路;以活血破瘀+打通血脉瘀堵为开,开通新鲜气血流通之路。

大黄“开路”的代表方剂,有承气汤系列、大黄附子汤、泻心类汤、大黄䗪虫丸、大黄牡丹汤、当归龙荟丸等。

三、石膏是“修路”的名药,无此药则高热神昏难除。

石膏味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它是矿物药,主要有两种形式:生用清热泻火、止渴除烦;煅用收敛生肌止血。一般以生用为主。


临床上发热病症是很常见的,处理不及时有严重后果。在除热尤其是高热神昏方面,石膏是断崖式领先的存在,引起很多探讨研究。现代从分子级别入手试图解释生石膏退热的秘密,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是中药有名的谜团之一。

中医认为,生石膏是阴中之阳,是清阳明实热的圣药,退热效果好于黄连、龙胆草,尤其在开肺胃金气、津液燥结引起呼吸急促方面,石膏是专药,麦冬都远远不及。

现代药理曾用2个实验分析生石膏退热机理:一个是把白虎汤里的生石膏去掉,用相同成分的钙离子替代,即使它的化学成分和石膏相同,退热效果不如含生石膏的白虎汤明显;另一个是用煅石膏来比对,煅石膏纯度高,化学成分是去除结晶水,结果发现退热不如生石膏。结论是:拿来除高热、退大热的,必须是生石膏。

为何生石膏才是高热的最优解?用中医理论解释就是:生石膏质重、气轻、性寒,三者缺一不可。质重,能沉入脏腑,裹热下行;气轻,可透热外出;性寒,可发挥热则寒之的优势,清脏腑之热。这意味着,当邪热深入气分,处于阳明之阶段,非用石膏不可。


生石膏退热的秘密,是“修路”,筑起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被热伤邪气闭塞的路,给邪出路,热邪沿路循出,则高热危象可解,而且能通过清泄肺胃之热,保护津液不被热邪耗伤,可修复热伤。

石膏“修路”的代表方剂,如白虎类汤方、麻杏石甘汤、竹叶石膏汤、越婢汤、玉女煎、防风通圣散等。

总之,附子、大黄、石膏真正的功效,一个是带路之药,一个是开路猛药,一个是修路良药,共同目的是把不同的邪祟引出、化解,可用于危急症状,但这3个药均有大偏的药性,临床使用一定要辨证和遵医嘱,不可乱用,中病即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养生   附子   大黄   开路   石膏   功效   生石膏   泻下   高热   药材   乌头   方剂   药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