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论芸轩
编辑 |论芸轩
10月25日,台湾歌手郑智化的一条怒斥深圳机场“没人性”的博文,瞬间炸穿了互联网的舆论场。
这个唱着《水手》“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歌手,竟控诉自己登机时“连滚带爬”,而工作人员冷眼旁观。

当这个博文冲向热搜的时候,舆论几乎是第一时间倒向郑智化,评论区里面更是一边倒的痛批机场无障碍服务缺失。
可没想到的是,短短两天,事件直接反转了,深圳机场直接曝光了监控,最后郑智化逼不得已才道歉。
原以为这场闹剧会随着时间慢慢散去,可现实却是越演越烈,竟然还有一些官媒公然力挺郑智化称他没做错,根本无需道.....


提起郑智化,早些年前可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不少人都听过他不少代表作,他正是凭借《水手》在中央电视台圣火晚会上打开知名度。
出道了几十年,郑智化也算是一个老前辈,即便是现在不出专辑,不再开演唱会,也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在近日,郑智化可谓是接连几天都挂在的热搜上,估计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明明就是一条吐槽的博文,结果却“颜面扫地”。
如同前文所说,这件事情是发生在10月25日上午,64岁的郑智化在社交平台抛出的文字,像颗石子砸进沸水,瞬间激起千层浪。

作为因小儿麻痹症终身依赖拐杖的残障人士,郑智化详细描述了,自己在深圳宝安机场的屈辱经历。
大家都知道,在乘坐飞机的时候会有一段接轨,而机场提供的升降车与机舱门之间,赫然横着25厘米的高度差。

由于郑智化坐着轮椅,非常的不方便,于是在事后他就直接发了一篇文章进行吐槽,里面称“轮椅推不进去,腿也跨不过去,我只能连滚带爬才上了飞机。”
相信任何人看到这段文字,都会下意识的站在郑智化这边,毕竟弱者怎么着都有理,而且文字还带着刺骨的愤怒。

里面更直指工作人员的冷漠,怒称几个人就在旁边看着,没人想着解决问题,这就是对残疾人的‘没人性。
这话一出,网友直接炸锅了,没过多久郑智化的评论区里面就是一边倒的维权,对深圳机场的指责。

毕竟在大众认知里,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向来走在前列,残障旅客被如此对待,简直难以想象。
甚至还有网友翻出郑智化3岁患小儿麻痹、7岁前只能爬行的经历,感慨“唱着励志歌曲的人,竟在现实中遭遇这般窘迫”。


还有人列举其他机场的无障碍漏洞,痛批公共服务“重面子轻里子”,更耐人寻味的是郑智化的身份特殊性。
作为横跨两岸的知名歌手,他的《水手》《星星点灯》曾陪伴几代人成长,歌词里的坚韧早已成为集体记忆。

也正是这样一位“励志符号”的控诉,天然自带公信力,几乎没人怀疑其表述的真实性,可没过多久事件直接反转了。
面对汹涌舆情,深圳机场当天迅速做出两次回应,第一次致歉承认服务存在不足,第二次则详细解释。


原来升降车与舱门保持高度差是安全规范,一来避免挤压舱门损坏密封条影响气密性,二来预留空隙缓冲乘客行走的冲击力,而且机场承诺“立行立改”,试点启用带坡度的登机连接装置。
按常理,这是一次“个体发声推动公共服务进步”的典型案例,可郑智化的后续反应却让事件走向变了味。

他先是表示接受道歉但不追究,却仍死死咬住“升降车司机操作不当”,紧接着又发文抱怨“多个机场服务态度差”,甚至放话“可能因此隐退”。
这番操作直接将整个事件推上了另外一个高潮,可没人料到,48小时后,一段监控视频会彻底扭转舆论风向....

10月27日凌晨,一段郑智化登机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短短几小时播放量破亿,视频里的场景,与郑智化描述的“人间炼狱”截然不同。
画面清晰显示,郑智化身边围着四名工作人员,有两名地勤推着轮椅,两名空姐在机舱门口接应。

因升降车与舱门存在高度差,几人反复商议后,由工作人员搀扶着他,小心抬腿协助登机,全程没有“连滚带爬”,更不存在“冷眼旁观”。
视频一出,舆论瞬间180度大转弯,曾经声援郑智化的网友,纷纷调转枪口,一时间质疑声铺天盖地,而且汽车领域博主陈震的科普视频,让这场群嘲达到顶峰。

作为多次坐轮椅登机的航空公司VIP,陈震直言郑智化享受的是“超规格服务”:正常轮椅旅客都是在廊桥舱门口等候,只有危重病人抬担架时,才会用升降机从后门登机。
他还透露自己膝盖受伤时坐轮椅登机,也只是常规流程接待,从未有过“四人服务+后门登机”的待遇。

后来事情就越闹越大,一开始想要利用舆论维权的郑智化也遭到了反噬,不少网友称他是倒打一耙吗。
后来就有人翻出郑智化早年暂别歌坛投身IT行业的经历,嘲讽他“早就脱离普通人生活,把特殊待遇当成了理所当然”。

更有人引用他《水手》里的歌词“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带着伪善的面具”,进行辛辣反讽,压力之下,10月27日中午,郑智化发布道歉声明。
他承认“连滚带爬”是“一时气愤的不当遣词”,坦言工作人员服务很好,只是自己登机不顺情绪激动。

可这份道歉非但没平息怒火,反而被解读为“心虚认错”,评论区彻底沦为“批斗现场”,“夸大其词”“别有用心”“索要特权”的骂声此起彼伏,甚至出现了“网暴”苗头。
有网友扒出他过往行程,指责他“每次坐飞机都要求特殊照顾”;还有人上升到地域攻击,歪曲解读他的台湾身份。

眼看事件就要以“名人翻车”盖棺定论的时候,竟然有官媒直接站出来发文力挺了,更是声称他没有做错,无需道歉。
10月28日,经济观察报一则“郑智化无须道歉”的文章直接冲上了热搜,不仅名字炸裂,里面的文章更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根据这个官媒的看法是,郑智化言语间是有情绪,升降机不抬高或许确实是出于操作规范,服务人员也在帮忙,但他遭遇的困境是真实的,他有权感到愤怒并吐槽。
从个体的角度说,只要郑智化愿意,他当然可以选择为自己激烈的言辞道歉,但不是必须道歉,更不必因舆论批评道歉,他并没有做错什么。

这话一出,网友直接炸锅了, 更是在评论区里面质问,他造谣污蔑不应该道歉吗?说工作人员冷眼旁观,没有人性,他完全是造谣污蔑。


当然了也有不少网友是支持这个官媒,称郑智化无需道歉!问题的本质在于提升人性化服务!无需介意郑智化的用词,那只是一种抱怨的表达!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
郑智化无须道歉----2025-10-28 ---经济观察报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