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秒警报99.7% 拦截率,AI 溯源8秒锁定攻击源,信息支援部队露面

据《央视新闻》8 月 2 日报道,我信息支援部队某部一场无形的攻防模拟演练正在进行。凌晨三点,信息支援部队某基地的机房内,服务器指示灯如繁星般闪烁。一场代号 “长城 - 2025” 的网络攻防演练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 当蓝方试图通过违规 U 盘植入多层伪装木马时,红方的智能防御系统在 0.3 秒内发出警报,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流瞬间构筑起虚拟防火墙。这是我国信息支援部队首次公开的实战化演练现场,揭开了这支 “网电铁军” 的神秘面纱。

演练现场的全息沙盘上,代表攻击流量的红色箭头正疯狂冲击防御阵地。“发现异常数据包!” 操作员李想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指令通过 量子加密信道 直达核心服务器。这套自主研发的 “天枢” 防御系统,能同时监测 128 条攻击链路,其搭载的国产芯片可实现 每秒 300 亿次的病毒特征比对。当蓝方释放伪装成日常办公软件的蠕虫病毒时,系统内置的 AI 溯源模块8 秒内锁定攻击源头,反向推送的 “陷阱数据包” 让对方服务器陷入瘫痪。

“U 盘接入的瞬间,足够植入多层伪装的木马。” 信息支援部队某部毕胜的话在指挥大厅回荡。演练中,这种 “物理接触渗透” 被列为高危课目,防御系统通过 硬件级接口管控技术,对未授权设备实施 “接入即隔离”,配合电磁屏蔽机柜形成立体防护网。数据显示,该体系能 拦截 99.7% 的已知攻击手段,对新型未知威胁的识别响应时间缩短至 0.8 秒

在联合指挥对抗环节,信息支援部队与陆海空天各作战单元构建起全域信息网。当模拟舰艇遭遇电磁干扰时,机动通信车迅速展开毫米波定向传输设备,3 分钟内重建加密通信链路。这套覆盖天、地、海、空的 “神经网络”,依托量子通信卫星与地面光纤构成双冗余架构,即便部分节点被毁,剩余网络仍能自动重组,确保指挥信号 “永不中断”。

“上甘岭战役中,先辈们用身体导电保持通信;今天,我们在芯片蚀刻的‘坑道’里迎战数据轰炸。” 毕胜的话语揭示了这支队伍的精神传承。演练中重现的 “上甘岭通信场景” 与现代网络攻防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 当模拟敌方实施 每秒 10 万次的 DDoS 攻击 时,分布式云防护节点 立即分流负载,核心数据库在洪流中保持稳定运行,如同当年坑道里永不熄灭的电台。

机房角落的荣誉墙上,泛黄的照片记录着部队的成长轨迹:从早期的有线电通信到如今的量子加密,从单机防御到全域协同,一代代信息战士在 0 与 1 的世界里筑起防线。演练结束时,操作员们在屏幕上拼出 “网络长城” 四个大字,背景是实时刷新的防御数据:当日拦截异常访问 1273 次,识别新型病毒变种 23 个,保障 78 条重要通信链路零中断

当晨曦透过百叶窗照在操作员专注的脸庞上,这场无声的较量已悄然落幕。但在真实的网络空间,信息支援部队的守护从未停歇。他们用代码作钢枪,以数据为弹药,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捍卫着国家的数字边疆,让 “永不中断的神经” 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科技   警报   部队   信息   上甘岭   通信   操作员   量子   攻防   网络   坑道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