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占北京八年,为什么没将故宫洗劫一空?绝非他们心慈手软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看过《国家宝藏》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故宫作为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库,里面藏着很多的国宝!

可在抗战期间,日军占领北京长达八年之久,按理说这帮连南京都能屠杀的侵略者,怎么会放过故宫这座"宝库"呢?

但事实就是故宫的主体建筑和相当部分文物被保存下来了。这到底咋回事?难道真是日本人良心发现,手下留情了?

一场“文化保卫战”

说起日军对故宫的觊觎,得从更早说起。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军就率先对故宫下了黑手。

当时日军带头冲进紫禁城,和其他列强一起,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洗劫一空,据不完全统计,光那一次就被抢走了360多万件珍贵文物!

这帮家伙连皇宫的铜鼎都不放过,实在抬不走的就敲下来一块块带走。现在你去日本博物馆转转,不少"镇馆之宝"就是那会儿从咱们故宫抢走的。


这事给中国人上了一课。所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眼看着日本人野心越来越大,那时候的故宫博物院领导层就意识到不能再让历史重演了。

特别是当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时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一班文化人士坐不住了。

1933年,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故宫开始了文物南迁工作。

这可不是小工程,想想看,几十万件国宝,有的精贵无比,有的体积巨大,有的年代久远一碰就碎。

马衡院长亲自带队,从北平一路南下,先后经历了19次转运,辗转上海、南京等地,最后到达四川,用了整整四年时间。


当时全国交通落后,日机轰炸不断,这些文物还得防震、防潮、防盗,简直是九死一生。

马衡院长带着团队,硬是把13491箱珍贵文物,包括24万件稀世珍宝安全转移了。

这批文物里有什么呢?《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乾隆玉玺、各朝各代的稀世珍宝,基本都在里面了。

就这样,当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攻陷北平时,故宫里的精华部分已经不在了,这是故宫能够保存下来的第一个关键因素。

拼死护宫的“幕后英雄“

日军占领北平后,马衡院长已经随文物南下。这时候,一个名叫张庭济的人站了出来。

他是故宫博物院总务处处长,临危受命主持院务。张庭济长什么样?史料记载不多,但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是个有勇有谋的汉子。

想想看,日军一来,北平城就乱成一锅粥。

故宫里的工作人员,有跑的跑,有躲的躲,剩下的人心惊胆战不知道该怎么办。张庭济挺身而出,组织起剩下的工作人员,制定了一套"软抵抗"策略。


这套策略是啥呢?说白了就是"拖"。

日军要查库房,他说钥匙丢了;日军要调文物,他说要按规矩办,先盖十个章再说;日军要看目录,他拿出一堆过时的、不全的目录;日军要带人进来参观,他就安排在闭馆日。

总之,能拖就拖,能糊弄就糊弄,实在不行了就装糊涂。

有一次,日军要调走一批青铜器,张庭济知道这些东西要被熔化做炮弹,就故意在文物清单上做手脚,把最珍贵的藏起来,拿一些普通的充数。

还有次日军要拿走一批瓷器,他就拖到天黑,说看不清楚了,明天再来吧,趁夜间赶紧把真品换成赝品。


不止张庭济一个人在战斗,故宫里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各种方式保护着文物。

有的半夜偷偷把重要文物藏到墙缝里、房梁上;有的把文物目录撕掉几页,让日军找不到东西;还有的故意把库房弄得乱七八糟,让日军查起来一头雾水。

这些人不是职业军人,没有枪没有炮,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保卫战。

他们中有人被日军毒打,有人被抓去审问,但没有一个人屈服。这也是故宫没被“洗劫一空”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日本人的“阴险”算盘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了:日本人不是出了名的残暴吗?

“南京大屠杀”都干得出来,怎么到了故宫这儿就"忍"下来了?难道真是对中国文化有敬意?

想多了!日军对故宫没有大肆破坏,完全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政治考量和长远打算。

首先,日本人当时压根就没打算就抢一把就跑。他们的野心是要长期占领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要达到这个目的,光靠军事征服是不够的,还得在文化和政治上取得一定的"合法性"。


故宫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如果被他们保护起来,就能给他们的统治增加一层"合法外衣"。

再是,日军扶持了伪满洲国的溥仪。溥仪是谁?就是咱们的末代皇帝,也是故宫的前主人啊!

日本人想通过溥仪来控制华北,所以表面上对故宫"尊重"一些,也是为了讨好溥仪。

实际上,日军一边"保护"故宫,一边又在暗地里调查有价值的文物,准备慢慢下手。

还有一点,日军在国际上一直宣传他们是来"解放"中国的,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如果他们公开抢劫故宫,那就彻底戳破了这层“遮羞布”。


所以他们采取了更隐蔽的方式:通过"合法程序"调走文物,或者通过傀儡政权进行"文化交流",把好东西运回日本。

1940年,日军就曾经以"修复"为名,把故宫里的大批铜器运走,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实际上是把这些铜器熔化了制作军用物资。

还有一次,日军以"举办展览"为名,把一批珍贵的丝绸文物和书画带走,结果一去不复返。

所以,日军表面上没有大肆破坏故宫,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尊重中国文化,而是因为他们有着更深的政治算计和长远野心。

战火中的故宫

虽然故宫的主体建筑和大部分文物得以保存,但在这场长达八年的日军占领期间,故宫仍然遭受了重大损失。

故宫的附属机构损失惨重。日军占领期间,故宫的图书馆、文献馆等附属机构被洗劫一空,共计损失文物2953箱。

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档案和历史文献。这些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一旦丢失就无法复原。

铜器被大量熔炼。日军为了满足战争需求,将故宫中的铜质文物熔炼成军用物资。


那些历经千年的青铜礼器、钟鼎彝器,在战争机器面前变成了炮弹和子弹,这是何等的文明悲剧。

档案文献被大量毁坏。日军占领期间,为了消灭中华文化的证据,有意识地销毁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和文献。

特别是那些记载着日本侵华历史的文献,几乎被一网打尽。这种文化灭绝行为,比单纯的抢劫更加可怕。


即便如此,故宫的主体建筑和相当一部分文物还是保存了下来。这要归功于前面说的几个因素:文物南迁、文化人士的抵抗,以及日军自身的政治考量。

等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军被迫撤离北京时,故宫的大部分建筑群依然矗立在那里,成为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象征。

那些南迁的文物也陆续回到北京,重新陈列在故宫的展厅里,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结语·】——》

故宫在日军占领期间没有被彻底洗劫,绝不是因为侵略者突发善心。

而是无数中国文化人用智慧和生命筑起的防线,是文物南迁这一先见之明的举动,也是日本侵略者自身阴险算计的结果。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面对侵略,不屈的民族精神才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最后屏障!

资料来源:

1. 中国国家博物馆《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南迁史料汇编》,2015年版

2. 故宫博物院院史编纂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八十年》,2005年版

3. 国家档案局《抗战时期文献档案保护工作史料》,2010年版

4. 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古迹战争损失调查报告》,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历史   故宫   心慈手软   日军   北京   文物   北平   日本人   中国   文献   文化   日本   铜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