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涉失败,特朗普对华掀桌子,91票比7票,不许中企收购农田

6月,美国农业部公布最新数据:中国资本持有美国农地面积占比仅0.0003%。与此同时,彭博社追踪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热度指数显示,过去一年美国农地投资吸引力骤降了18%。7月一纸法案激起千层浪,全球资本市场与地缘关系再次陷入不安。

7月初,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在复杂氛围中勉强落幕。表面上双方释放缓和信号,实际分歧依旧尖锐。美国方面主动放风,8月初有意与中方重启关键会谈,范围涵盖关税、稀土、芯片出口等核心议题。中方迟迟未给出正面回应,多方分析认为中国仍在评估美方的真实诚意。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罕见表态:“我们期待与中国同行再次会面。中美关系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中美博弈已进入“零和”阶段,任何一次会谈都可能成为未来政策和市场走向的转折点。

“收回农地”

7月8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将重启执行2023年参议院通过的法案,禁止中国及其他所谓“外国对手”购买美国农田,甚至研究“收回”中国企业已购农地。该法案在参议院以91票赞成、7票反对的压倒性比例通过,成为美方对华“极限施压”的新工具。

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粮食安全”为理由,声称外国投资者收购美国农地威胁主权。但数据显示,加拿大、荷兰等国资本在美农地投资规模远高于中国,却并未遭到类似限制。美媒指出,这一政策几乎“量身定做”针对中国企业。

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发声,批评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坚决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中方称美方做法是赤裸裸的歧视和“明抢”,直接侵犯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多家中国主流财经媒体与智库同步发声,指责美国一边高调宣扬市场自由,一边单方面封锁中国资本,彻底撕下了自由贸易的面具。

中国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多家涉农上市公司在美国市场投资计划暂停,部分企业转而加大在东南亚和拉美的农业布局。中国民众对美投资安全性的担忧持续升温。

美国国内分裂与资本市场的真实焦虑

美国农业州利益集团和华尔街金融圈对极端限制政策表示强烈不满。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公开力挺法案,但华尔街日报、国会山报等主流媒体普遍认为,政策明显带有政治色彩,且论据站不住脚。美国农业出口协会警告,过度打压中资将直接损害美国农民利益,因为中国一直是美国农产品的最大买家之一。

法律界和国际投资机构高度关注“收回农地”条款,担忧此举将破坏美国法治和投资环境。多位国际大行分析师发文警示,若美国开启大规模没收外国资产先例,全球资本流向可能发生根本逆转。

美国政府一面限制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农地,一面默许本国巨头苹果、特斯拉、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持续扩张。中国企业屡屡遭遇“国家安全”障碍,美企却在中国获利颇丰,这种市场准入“双标”成为中方舆论和企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

中美经贸的高度互补性在农产品、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美方政策如果持续“胡萝卜加大棒”,只会加速中美经济脱钩,最终受损的将不仅是中国企业,更包括美国农民、消费者和资本市场。

供应链的“命门”与下一轮较量

特朗普政府新政出台的同时,中美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和制约持续升级。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是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供应方。近期中方对稀土出口许可采取“有条件放开”,但在军用稀土供应上仍未松口。

美国则依然对中国实施高端芯片出口禁令,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成为双方下一个博弈风口。每一次政策调整,供应链上的各环节都要重新评估风险,全球科技产业格局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全球专家回顾中美关系史,普遍提到70年代尼克松、基辛格推动中美建交为中国提供了发展“破冰”机遇。部分美国精英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现代化的“引导者”,但中国崛起后,美国“老师不愿学生挑战自己”的情绪愈发明显。

欧盟、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友面对美国关税大棒摇摆不定。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拒绝不平等协议,最终在美欧谈判中选择妥协。美方对外制裁与施压的弹性空间,恰恰源自这些盟友的犹豫与让步。

美国“收回”中企农地的信号在全球投资界引发地震。国际律师事务所和评级机构纷纷下调美国投资环境评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若美国持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未来两年流入美国的外资总规模或下降12%-18%。

亚洲、欧洲资本市场普遍对美国投资安全性“再评估”。日本、德国多家大型企业发出内部风险预警,部分欧盟企业已经开始转向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寻求替代方案。全球资本流动格局正在悄然重塑。

一边谈判一边“掀桌子”

中美结构性矛盾难以短期化解。美国持续担忧中国在电动汽车、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全面赶超。中方通过强力创新与产业升级应对外部打压,政策层面不断强化自主可控战略。美国对华政策越发趋严,涵盖农地、科技、并购等多个前沿战场。

政策信号已经非常清晰:凡是关键产业、关键资源,美国都在竖起壁垒。特朗普团队以立法和行政令“多管齐下”,试图为下轮中美谈判增添更多筹码。美方如果真走到大规模没收中企农地那一步,将极大打击全球投资者对美国法治与资产安全的信心。

中美经贸关系格局已变。每一次法案、每一次谈判动作,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掀桌子”,中国“冷处理”,市场、企业、资本、政府都在为不确定性埋单。

“91比7”的法案通过和特朗普的极端表态,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缩影,也是全球投资环境变化的前兆。下一个节点,中美如何再次坐回谈判桌,全球市场正屏息以待。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2025-07-10 15:33:商务部:中美双方在多个层级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财经   中美   农田   桌子   美国   农地   中国   美方   全球   中国企业   法案   政策   中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