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关于郑智化事件的四点思考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张萍

郑智化进入飞机视频截图。图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郑智化在机场登机遇到困难,诉诸网络后先是受到普遍同情,而在机场作出整改承诺、登机视频曝光后,不少网友反过来谴责他夸大其词,郑智化不得不在微博道歉。此事一波三折,持续发酵,引起媒体集体反思,《郑智化无须道歉》《公共议题讨论,要允许“不完美表达”》等评论直指要害,支持郑智化为残障人士发声,反对揪着具体表达不放的行为。郑智化无须道歉,围绕事件却可以生发很多思考,这里有四点思考供参考。

其一,残障人士出行确实面临很大困难,这个事实不存在“反转”。中国残障人士数量约为8500万,占总人口的6.34%左右‌,虽然残疾人保障事业年年进步,这个群体出行依旧困难重重,我们依旧很难在街上看到他们。加之有数据称每个人一生中平均约有8年或生命11.5%的时间生活在残障状态下,所以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是太强烈而是太温和了。

其二,公共利益讨论在舆论场享有优先级和一定豁免权。看到郑智化的激动表达,首先应看到的是残障群体对于长期不便的愤懑、一个人对体面尊严的诉求,而非一个明星在要求特殊待遇。当一个人在为公共权益发声时,他的具体表达确实可以有瑕疵。揪着“连滚带爬”不放时,就会看不清无障碍建设这个真正的重要议题。

郑智化发在社交媒体上的致歉书。

其三,不能被网络情绪带着走。对是与非、对与错,应有稳定的认知和判断,热点事情面前更应如此。尽管登机视频发布后,从内心认定无障碍建设有不足,但在网友近乎一边倒的谴责声中很难不有所动摇,这大概是很大一部分观者的第一反应。说明在网络热点事件讨论中,理性让位给了情绪、用身份决定立场,这种思维有很大惯性,需要持续抵抗。

其四,给残障人士以平等便利,与宣扬对需要帮助者施以援手不冲突、不矛盾,更不应对立。郑智化在事件发酵后向机场工作人员致歉致谢,想必不是全然迫于压力,其中的真诚值得学习。登机不便是真,工作人员全力协助也是真。如不澄清,机场工作人员很可能受到压力甚至追责。整个社会无障碍建设需要大提升,每一个给予残障人士帮助的个体同样需要鼓励。不能因为一些不满,寒了善良人的心。社会制度再完善,我们也始终需要善良的人性。

对任何人来说,反思自己是不舒服的,却是必要的。对任何社会来说,推动一项难的工作必然有破有立、有观念的冲撞,需要很多力量同向发力。希望围绕这个事件的所有讨论,不是制造更多的分歧,而是最终指向无障碍社会建设的加速推进,最终消除观念的“高度差”,所有人一起“从从容容”登上开往文明社会的班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娱乐   事件   郑智   残障   人士   社会   热点   工作人员   很大   机场   议题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