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启示:
“养生首要,在于饮食;养心之贵,在于简约。”
世人皆求健康长寿,于是四处寻觅良方,一见补品便趋之若鹜。
然而,真正的养生之道,不在繁复滋补,而在精简通顺。
养生的至高境界,不在于锻炼或睡眠,而在于一个“减”字!
01 减食,以养胃
苏轼《老饕赋》中云:
“饮食有节,适度为要,脾胃方能安泰。”
世人常误认为多食能强体健身,实则不然,暴饮暴食反伤脾胃。
邻家老者,年逾九旬,体魄依然硬朗,神采奕奕。
问及养生之道,邻人笑言其父唯有一习惯,从不贪食。
即便佳节盛宴,面对挚爱红烧肉,亦仅浅尝辄止。
常劝儿孙:“一时口快,胃必遭殃。”
深思此理,确为至理名言,诸多疾病皆源于饮食无度。
正如老中医所训:
“人身如器,满则溢。减负一分,生机增一分。”
减食非自虐,而是顺应身体本真需求。
每餐七分饱,肠胃自得舒展。
身体轻负,气血通畅,精神自然焕发。
养生之道,始于餐桌上的简约自律。
02 减思,以养心
古人云:
“心乱则病生,心静则病息。”
过度思虑,徒增烦恼,致使精神内耗,无力前行。
少思,方能远离愁绪,保持心境宁静。
王阳明贬谪龙场,栖身山洞,饥寒交迫,却能静心坐石。
弟子问其无忧之因,他笑答:“顺应自然,无谓忧愁。思虑过多,自寻烦恼。”
后提出“心外无物”,揭示多想乃痛苦之源。
职场中,揣测上司眼神;生活中,猜忌亲友态度;
甚至浏览朋友圈,亦疑神疑鬼。
殊不知,想得越多,焦虑越深,心灵愈累。
季羡林先生《我的人生感悟》中写道:
“生平不顺,却少失眠。秘诀在于不纠结。”
世事难料,想与不想,终难改变。
与其纠结,不如释怀。
少想一分,心便多一分宁静。
03 减欲,以养性
曾国藩家训有云:
“欲不可纵,纵则必衰。”
人皆有欲,追求美好,乃人之常情。
然欲望如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便无止境。
百平米宅,欲换二百平;十万之车,觊觎三十万;月薪过万,仍羡年薪百万。
欲望深渊,何来安宁?
《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贫寒出身,位极人臣,仍觉不足。
渴求更大权力、更多财富、更高地位,终被欲望吞噬,步入歧途。
古人云:
“欲多则心散,志衰则思不达。”
浮华乱眼,欲望迷心。
欲望难除,唯寡欲为要。
明了内心所求,方能主宰生活。
大道至简,无欲则刚。
作家贾平凹曾言:
“智者或成功者,皆懂‘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养生亦然,舍去多余负担,方能收获健康之礼。
#养生##健康养生##我的养生食谱##养生知识##中医养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养生理念吗##生活##夏日生活打卡季##立秋#
更新时间:2025-08-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