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张琦敏)当生态保护遇见服务设计,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10日,“共生—共创”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科普服务设计工作坊调研采风活动在昆明轿子山旅游风景区举行。

本次活动由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主办,并得到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支持。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60余名师生全程参与,以“调研交流+实地采风”的形式,展开一场生态科普与服务设计相融合的实践探索。

当天,调研交流会在轿子山旅游风景区游客中心有序进行。同学们通过宣传短片及管护局相关负责人的介绍,系统了解了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保护成果及科普宣教工作现状。昆明理工大学指导教师们紧扣工作坊目标,深入阐释了服务设计赋能生态保护与科普宣传的方法与路径。
分组调研讨论环节,由昆明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周祎德老师与环境设计系李想老师、耿莉老师组成的跨学科交叉指导教师团队,带领近60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生态科普、生态文创、生态持续三个维度,与轿子山管护局、旅游公司代表交流本次设计工作坊选题方向及前期构思。现场师生与专家互动频繁,讨论气氛热烈,展现出服务设计为生态保护、科普宣教带来的创新与多元可能。

实地调研采风中,师生们以轿子山旅游风景区大黑箐为起点,在专业人员带领下,沿预定研学路线逐步深入,系统观察针叶林、高山灌丛等典型植被分布特征,近距离感受高山瀑布、花溪等自然景观。同学们通过摄影、录像、手绘等方式记录素材。
“这既是一次‘自然’与‘艺术’的跨界对话,更是我们践行‘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理念的具体实践,也为轿子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科普宣教工作引入了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潘锐方表示,师生们擅长用艺术的视角发现生态之美、用科学的设计方法传递保护之意——这恰恰是轿子山生态科普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的“跨界智慧”。后续将持续加强与高校合作,推动更多成果落地。

作为工作坊带队教师,昆明理工大学设计与社会创新中心负责人周祎德博士介绍,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生态科普+服务设计”的跨学科实践平台,使学生们在真实项目中锻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次调研仅为第一阶段,学期末还将在校内举行本次生态科普服务设计工作坊成果汇报与奖项评比,从而形成“调研采风—创作设计—成果汇报”的完整闭环。
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在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指导下,将与各方专业伙伴携手,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挖掘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优化轿子山景区生态科普服务体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据悉,调研采风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结合服务设计课程所学知识,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系统性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设计方案,输出生态科普服务设计成果,师生们将以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为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科普宣教工作贡献力量。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