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距离国庆中秋假期正式开启还有半天时间,全国多条主要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已开始大幅攀升,交通导航软件上,原本代表畅通的绿色线路逐渐被黄色、红色替代,部分热门路段甚至呈现出“猪肝色”的拥堵状态,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路况截图,调侃“屏幕都要红到发紫了,这哪是开车,简直是在高速上‘散步’”。
这种拥堵态势从9月30日下午一直持续到10月1日早晨,并未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明显缓解。在社交平台上,大量车主分享着自己的拥堵经历:有人从上海出发前往苏州,全程不足100公里的路程,却花费了3个多小时;有人计划从广州自驾到珠海,原本1.5小时的车程,最终用了近6小时才抵达;还有车主拍下高速上的车流视频,画面中车辆排起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尽头,前车与后车之间的距离不足10米,车速始终维持在每小时20公里以下,甚至多次出现长时间停滞的情况。
李先生便是被困车流中的一员,他从南京出发前往合肥,原本200公里左右的路程,按照正常路况3小时内即可抵达。但9月30日下午2点出发后,他刚驶上高速就遭遇了拥堵,车辆在车道上缓慢挪动,偶尔能加速行驶几分钟,很快又会因为前方车流再次停下。期间,他尝试通过导航软件切换其他线路,却发现备选线路同样处于拥堵状态。直到晚上7点,李先生才终于抵达目的地,200公里的路程足足开了5小时,比原计划多花了近两倍时间。“一路上看到不少车主下车活动,有的在路边拉伸身体,有的则在应急车道上短暂休息,大家脸上都是无奈的表情。”李先生回忆道。
除了行驶缓慢,部分车主还调侃“高速上的车速还没电动车快”。杨先生的朋友王先生从杭州出发前往宁波,他在朋友圈发消息称:“打开车窗,看到路边有电动车从旁边驶过,速度比我开的车还快,这大概是我开车以来最慢的一次高速行程了。”这样的调侃背后,是车主们对拥堵路况的无奈,也反映出国庆假期高速车流的密集程度。
## 杭州至山东自驾路:9小时行程耗时21小时,杨先生的“漫长归途”
在众多被堵车主中,从杭州自驾返回山东泰安的杨先生,有着更为深刻的经历。作为一名在杭州工作的山东人,国庆假期他计划自驾回家与家人团聚,为了避开假期首日的出行高峰,他特意提前做了规划,向公司请了半天假,决定在9月30日下午1点出发,比原计划的10月1日早了近一天。
“我是第一次开车从杭州回泰安,之前都是坐高铁,这次想着自驾方便,能多带些东西回家。”杨先生介绍,他查询导航后得知,从杭州到泰安走京沪高速全程约800公里,正常情况下9小时左右就能抵达。考虑到国庆期间高速车流量大,他特意预留了更多时间,计划12小时内到达,这样既能避开最拥堵的时段,也能在当天晚上顺利到家与家人共进晚餐。
9月30日下午1点,杨先生准时从杭州的住处出发,驾驶车辆驶上京沪高速。起初的一个小时,路况还算顺畅,车辆能保持每小时8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驶,这让他觉得提前出发的决定十分正确。但当车辆行驶至湖州段时,前方车流开始逐渐增多,车速慢慢降了下来,原本畅通的车道变得拥挤,车辆只能跟着前车缓慢前行。“当时还以为只是短暂的车流高峰,过一会儿就会好转,没想到这只是拥堵的开始。”杨先生说。
随着时间推移,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车辆行驶至江苏境内时,拥堵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尤其是在常州段,车辆几乎陷入停滞状态。杨先生看着导航软件上“猪肝色”的路况,无奈之下只能将车停在车道上,偶尔打开车窗观察前方情况。期间,他看到不少车主和他一样,频繁查看导航,试图寻找畅通的线路,但最终都只能放弃。晚上8点左右,杨先生在服务区短暂停留,吃了点东西补充体力,此时他已经在高速上行驶了7个小时,却只走了不到300公里,距离泰安还有500多公里的路程。
晚上10点多,夜色渐深,杨先生仍被困在车流中,他看着前方无尽的车灯,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半夜感觉要在高速上继续溜达了,原本计划的晚餐变成了服务区的泡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发完消息后,他调整了座椅,稍微休息了十几分钟,随后继续驾驶车辆缓慢前行。
10月1日凌晨,车辆行驶至江苏刘老庄服务区附近时,杨先生实在感到疲惫,便驶入服务区休息。此时的服务区内早已停满了车辆,停车场的每个车位都被占满,不少车主在服务区的休息区蜷缩着睡觉,还有人在车内休息。杨先生拍下了服务区车流的照片,照片中,服务区内的车辆密密麻麻,几乎没有空隙,他在照片旁配文:“服务区都停满了,大家都是被堵在路上的‘同路人’。”
当天早上5点,杨先生醒来后简单洗漱,吃了点早餐便再次出发。此时,他发现路况比前一晚略有好转,车速能维持在每小时40公里左右,但仍未恢复正常。期间,他接到了父母的电话,父母在电话中叮嘱他注意安全,不要着急,实在累了就找个地方休息,还告诉他“家里炖的羊排一直给你留着,等你回来热了就能吃”。父母的关心让杨先生倍感温暖,也让他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
10月1日早上7点,杨先生驾驶车辆抵达临沂服务区,此时距离泰安还有200多公里的路程。他下车活动了一下身体,感觉浑身酸痛,长时间的驾驶让他的腰和肩膀都有些僵硬。“现在看来,再开两个小时应该就能到了,虽然比计划晚了很多,但能到家就好。”杨先生说。
最终,经过21小时的漫长行驶,杨先生终于在10月1日上午9点左右抵达泰安的家中。从9月30日下午1点到10月1日上午9点,原本9小时的行程,实际耗时21小时,是原计划的两倍多。面对家人的关心,杨先生无奈地笑了笑,自嘲道:“这次是真的‘老实’了,下次国庆回家,还是坐高铁吧,又快又省心,再也不想体验这种堵在高速上的感觉了。”
到家后,父母赶紧将留着的羊排加热,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既心疼又好笑。杨先生一边吃着羊排,一边和家人讲述着路上的拥堵经历,家人时不时叮嘱他以后出行要提前做好更充分的规划,尽量避开高峰时段。
## 拥堵背后的出行选择:自驾与公共交通的权衡
杨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国庆假期期间,全国多地都出现了类似的高速拥堵情况,大量选择自驾出行的车主都遭遇了行程延误。事实上,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长,国庆等长假期间,自驾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也直接导致了高速公路车流量的激增。
自驾出行的优势在于灵活便捷,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行程,还能携带更多行李和物品,尤其适合家庭出行。但在国庆等高峰时段,自驾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高速拥堵导致行程延误,长时间驾驶容易让人疲劳,还可能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相比之下,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方式则具有速度快、准点率高的优势,虽然在灵活性上稍逊一筹,但能有效避免拥堵带来的困扰。
在杭州工作的张女士就选择了高铁出行,她从杭州出发前往北京,原本计划自驾,但看到国庆前高速拥堵的预测后,果断改订了高铁票。“高铁4个多小时就能到,而且不用担心堵车,到了北京后再打车或者坐地铁去目的地,比自驾方便多了。”张女士说,她身边不少朋友也都选择了公共交通出行,大家都觉得“与其堵在高速上浪费时间,不如选择更高效的出行方式”。
不过,也有部分民众因为家庭出行需求、目的地交通不便等原因,仍会选择自驾。在上海工作的刘先生就是如此,他需要带着父母和孩子一起回安徽老家,老家位于农村,公共交通不便,自驾成为最佳选择。为了避开拥堵,他提前两天出发,9月28日就驾驶车辆上路,最终顺利到家,没有遭遇严重拥堵。“提前出发虽然需要多请假几天,但能避免堵在高速上,让家人少遭罪,还是很值得的。”刘先生说。
对于未来的假期出行,不少民众表示会更加理性地选择出行方式,根据目的地、出行人数、时间安排等因素综合考虑,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和拥堵线路。有人计划提前或延后出行,错峰避开车流高峰;有人则会优先选择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尤其是前往热门城市或长途出行时;还有人会通过导航软件实时关注路况,及时调整行驶路线,尽可能减少拥堵带来的影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