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 Nana出圈, 抽象造神盛行,荒诞也能成传奇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从湖北钟祥,到“苏维埃最后的玫瑰”

那艺娜的粉丝,要么戏精,要么天才。你问她是谁,他们一本正经说:
“她是伏尔加河畔的夜莺,是帝国余晖,是极北的明珠。”
湖北钟祥?不存在的,那是贝加尔湖以北。

实际上,“那艺娜”是娜娜的 3.0 升级版。


2022 年的 1.0,是“俄罗斯娜娜”——套着外国滤镜、满嘴中俄友谊的短视频网红。可人家并不是俄罗斯人,本名翟革英,地地道道湖北人。


偏偏那时俄乌冲突,中老年群体的情绪被点燃,滤镜分不清,豪情还是真切,于是不到一年粉丝飙到近两百万,直到央视点名、账号封禁。

她没停,两个月后直接“换壳”成 2.0——“大中国娜娜”,参赛、签公司、发歌,《爱如火》横空出世。


起初这首歌没水花,直到网友(尤其是冲浪一线的男同群体)给她配上骂战、对线,“X如X”的梗就这样炸开。


《爱如火》《恨如冰》《坚强笨女人》……本来土到掉渣的歌,变成了通讯录神曲。

到了今年,《歌手 2025》征集揭榜歌手时,她评论断层第一。虽说没登台,但热度已经扩散到更广泛的年轻圈层。


粉丝干脆把她的“俄罗斯娜娜”身份再加码,起了个更国际化的称号——Lady Nana,对标 Lady Gaga。
换做别的艺人,这黑料够塌十次房,她这儿反而成了“抽象界新丰碑”。

“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抽象”这个词这几年变化很大。早期它带着攻击意味,指的都是边缘人为了博眼球去做猎奇事。
如今它温和了、安全了,甚至变潮了——变成年轻人在网上的暗号和通行证。
很多梗,外人看是胡言乱语,圈内人一听就会心一笑。

那艺娜正好踩在这个生态位。
她的巡演不是音乐会,是情绪集会:


——观众起哄“退票”,她顺势带全场喊六遍,再唱《爱如火》,顺便解决自己抓不准拍子的问题;
——喊“假唱”也行,她能接成加场,垫音对不上,那叫高级的 Lay back;

——伦理梗、经纪人梗轮番上,观众抛,她就接,像个随时能触发对话的 NPC。

99 块的票价,能换两小时匿名狂欢。
在“淡淡死意”流行的年代,她的粗粝、生猛,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个活人。
粉丝不在乎她有多少黑料——毕竟谁没黑料?来这儿,就是图一乐。

造个神玩玩

八零后的草根传奇是李宇春、周笔畅,九零后有庞麦郎,《我的滑板鞋》火到全网。

00 后、10 后手里的选择更多,有选秀,有草莽,有抽象。
共通点是:造神过程里,最不重要的,就是草根本人。

草根火,不是因为有多强,而是因为越“没理由”,越能凸显网友的推动力。
那艺娜唱功不稳、节奏飘,可巡演一场接一场,观众甚至开始分析她的嗓音机能、剪辑天后和她的 AI 合唱视频——明知是玩笑,也要把神捧到底。

这是一场集体创作:从“俄罗斯娜娜”到 Lady Nana,每一次升级、每一步进化,都有粉丝参与的手印。


在废墟里找优点,比在完美中找瑕疵更爽。
这种造神,本质跟当年的《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没区别,只是载体换成了一个“无意义的快乐符号”。

在没什么能握住的年代,她成了反抗“有意义”的出口。
有人认真推她站上鸟巢,有人等着看她透支塌房。
但不管怎样,只要“抽象”还代表一点自主性、一点荒诞的自由,这种造神游戏就不会停。

Lady Nana,就是原教旨抽象人向自己开的那一枪——
荒唐、无厘头,却正中眉心。#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时尚   荒诞   抽象   传奇   如火   粉丝   俄罗斯   滤镜   草根   湖北   贝加尔湖   伏尔加   观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