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痛多喝热水”“感冒了多喝热水”“肠胃不舒服?多喝热水”。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无数次这样的“暖心建议”,热水仿佛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可你知道吗?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背后竟藏着致癌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超过65摄氏度的热饮,属于2A类致癌物,和红肉、高温油炸食品并列,长期喝可能诱发食道癌。
这个结论可不是空穴来风。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全球食道癌高发区,比如中国、伊朗、土耳其和南美洲部分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当地人特别爱喝热饮。为了验证热饮和食道癌的关联,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组建了23人专家团队做研究,最终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65度以上的热饮“很可能对人类致癌”。
这个结论在中国也能找到佐证:全球近一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在中国,而食道癌高发的潮汕(爱喝功夫茶)、川渝(爱吃热辣火锅)、中原(嗜好热食)地区,无一不是“嗜烫”重灾区,不同地区发病率甚至相差10倍。
可能有人会问:“那我这么多年喝热水是不是都错了?”
其实不用过度恐慌,我们得理性看待“2A类致癌物”。这类物质指的是“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对动物确定致癌”,像我们常吃的牛羊肉、偶尔的高温油炸食品,甚至长期上夜班,都在这个列表里。
而且世界卫生组织也坦诚,过烫饮品致癌的直接人体证据还不够多,65摄氏度的界定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但另一项更贴近人类的研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跟踪5万多人长达十多年,发现喝超过60度热茶的人,食道癌风险比喝低于60度的人高41%;如果每天还喝超过700毫升的60度以上热饮,风险直接翻番,比喝温饮的人高90%!
为啥烫水这么危险?关键在我们的食道太“娇嫩”。食道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粘膜,最能接受的温度是10-40摄氏度,50-60摄氏度已经是极限,超过这个温度就会烫伤粘膜。
虽然粘膜有自我修复能力,但长期喝烫水,就会让粘膜反复“受伤-修复-再受伤”,时间长了,粘膜细胞会出现异常增生,慢慢就可能发展成癌。
其实喝热水本身没错,错的是“喝太烫”。最佳的饮水温度应该接近人体体温,35-40摄氏度最适宜,摸起来温暖但不烫手,既能喝到热饮的舒适,又不会伤害身体。
以后再想关心家人朋友,别只说“多喝热水”了,不如换成“等水凉到不烫嘴再喝”“温度刚好才舒服”。毕竟,真正的关怀不是让对方喝“热乎的”,而是让对方喝“安全的”。
从今天起,自己喝水、给家人倒水时,多等几分钟,别让“暖心”变成“伤身”,这才是对健康最实在的守护。
#我要上头条##上头条 聊热点##科普##中国#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