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的孩子,小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没想到初中第一次月考,就考了个全班20名,退步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闺蜜不解,孩子挺聪明的,怎么突然变笨了?
其实,闺蜜孩子的这种表现,就是典型的“假聪明”。
这种孩子看上去学得快,却很难走远。
他对课本上的知识倒背如流,所以每次考试都能考高分。
可小学跟中学不同,每次考试出题都不按常理出牌,讲究的是逻辑思维,同一个理论,会变换着方式出题。
一旦换了“皮”,他就不知道如何解了,退步也在意料之中。
而且生活中还有好多“假聪明”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出息,家长千万别再沾沾自信了。
一:5种“假聪明”的孩子,你家上榜了吗
(1)学东西快,但浅尝即止
我表弟小时候就是这种类型。一首古诗读两遍就能背,数学公式看一遍就记住,大家都夸他“聪明”。
可他背完古诗后,从来不探究古诗讲的是什么;默完生字后,从来不去组词,也不知道生字表达的意思。
阅读一篇课文,从不总结中心思想;对数学公式倒背如流,却在换了题型后,不知从何下笔。
这类孩子学东西快,说明他的记忆力好,可浅尝即止,不去深挖,永远学不会深度思考。
那怎么办呢?
多问他“为什么”:“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写这句话?”
引导孩子联想:“这个公式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鼓励孩子讲出来:让他当小老师,把知识讲给你听。
记住,多引导孩子去思考,远比夸奖他学东西快更有用。
(2)能言善辩,但推卸责任
我孩子班上有个男孩,特别会说话,道理一套一套的。
可每次集体活动需要分工,他就躲得远远的;犯了错总能找到理由推给别人。
时间一长,小伙伴们都疏远了他。
能说会道的人,可能会短暂得到认可,可一旦喜欢推卸责任的本性暴露,只会失信于他人。
好口才,让孩子人际交往更容易,可真诚、扛事,才是一个人授信于他人的基础。
有人问,如果我家孩子已经养成了推卸责任的习惯,该怎么办?
可以通过3个细节,去改掉孩子的坏毛病。
细节一,从小事培养责任感:比如固定负责浇花、倒垃圾;
细节二,犯错时不急着批评,先问“你觉得接下来该怎么解决?”
细节三,家长要以身作则,犯错后主动说“这是我的责任”。
(3)做事很积极,但抗挫力差
有些小孩,做事很积极,简单的事情,总是能快速完成。
可一旦遇到点难事,就会逃避。
在解答一道难题的时候,因为始终解不出来,甚至哭出来。
这种孩子,典型的抗挫力差,只能完成简单的任务,无法挑战困难。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各种各样的难题摆在面前,只有学会克服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试着多带孩子做一些挫折训练,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
比如,把大任务拆解成小步骤,让孩子体验“一步步成功”的喜悦;
比如多鼓励过程:“你刚才那个方法很有意思,虽然没成功,但想法很棒!”
再比如分享你自己遇到的困难:“妈妈今天工作也卡住了,但我打算再试一次。”
(4)爱表现,但不能接受失败
学校有活动,他第一个举手报名。
老师提问,他第一个举手回答。
每当因为表现好,而得到掌声的时候,他会洋洋得意。
可每当有失误的时候,他都会垂头丧气。
只享受赞美,无法面对批评,不能接受失败,这样的孩子,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将他击溃。
真正聪明的小孩,不是智商有多高,而是内心有多强大。
如果你家娃也是这种类型,建议家长时不时制造一些小麻烦让孩子去处理,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
比如下飞行棋时赢他一次,然后陪他练习如何面对。
告诉孩子,要平常心看待输赢,一部分靠智慧一部分靠运气,但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下一局游戏可以适当放放水,让孩子明白“进步比胜利重要”。
(5)人前乖巧,但好面子
所有人都说他是“好孩子”,一旦确定了这个标签,他就会困在里面,出不来。
难过了想要哭,可大家都说我是“好孩子”,于是忍住了。
明明学习很吃力,可大家都说我“成绩好”,于是学习到半夜。
为了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他学会将自己的需求隐藏。
看似是一种隐忍,实则是典型的好面子。
不敢犯错,不敢失败,只能紧绷着神经,直到某一天,压力太大,终于爆发。
太在乎别人眼光的孩子,内心往往活得很累。
怎么办?
可以经常对孩子说:“不管你表现如何,我们都爱你”;
主动展示你的失误:“哎呀妈妈今天把菜烧糊了,看来厨神也会失手呀”;
多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情绪:“难过可以哭出来,没关系”。
二:真正的聪明,是可持续的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提出过“成长型思维”的理论。
大概意思是指:真正优秀的孩子,不认为能力是天生的,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不断进步。
而那些“假聪明”孩子,往往沉浸在“固定型思维”里面,害怕挑战,容易放弃。
所以我们该做的,不是夸孩子“你真聪明”,而是引导孩子深度思考,培养他的责任感,锻炼他的抗挫力。
比如每天和孩子多说下面这3句话。
“我看到你很努力。”
“你这个方法想得妙!”
“失败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
写在最后:
智商高低,不能决定孩子的上限,而假聪明,才会真的误了孩子一生。
我们能做的,是放下焦虑,用耐心和智慧陪孩子,不强求孩子一定赢在起点,而是帮孩子学会跑完全程。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