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关注新闻,一定会发现最近中国大飞机C919的出镜率越来越高。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让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我们曾经被一台机器“卡脖子”整整三十年!

故事得从建国初期说起。那时候咱们想搞重工业,造飞机、造军舰,却被一个“硬骨头”卡了脖子——大型锻件。
简单说,发动机曲轴、核反应堆外壳这些关键零件,必须用万吨级水压机反复挤压才能成型。没有这设备,炼出的钢再好,也只能堆在厂里当废铁。
当时全球一共就19台万吨水压机,全被少数国家攥在手里当宝贝。1957年,我们派了代表团去俄罗斯,想花大价钱订一台万吨级的,结果对方连犹豫都没犹豫就拒绝了:“6000吨以上的设备,技术封锁,想都别想!”
更过分的是,他们说可以帮我们加工锻件,其实是想通过这些零件的尺寸和规格,摸清我们造飞机、造军舰的真实进度。
这份屈辱,让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沈鸿憋红了脸。1954年他去俄罗斯参观时,盯着人家的万吨水压机暗自发誓:“我们自己造,不看别人脸色!”
1958年5月22日,他写了封信,说得干脆利落:“一年半就能造出万吨水压机,就算质量差点,用十年没问题。”

信当天就批了,任务交给了江南造船厂。
真正动手干起来,大家才意识到困难有多大。最愁的是18米长的立柱,国外用整根80吨钢锭,咱们根本浇不出来。
大家想了个土办法——用纸片、竹竿做模型,前前后后做了十五套方案,推翻了十四套。
在焊接车间,当时需要攻克一项叫做“电渣焊”的高端技术,工程师邹积铎向苏联专家请教,对方却不屑地说:“这个太难了,你们学不会的。”
这句话反而激起了中国工程师的斗志。在试验过程中,好几次熔渣差点泄漏引发事故,工人们二话不说,直接冲上去用身体堵住漏洞。
几个月后,当八段钢筒完美焊成一根18米的立柱时,连苏联专家都竖起大拇指:“奇迹!真是奇迹!”
可挑战还在后头。当时,全世界能造4万吨级以上模锻压机的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中国工程师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造出更厉害的模锻压机!
中国工程师们开始了新一轮攻关。经过不懈努力,2012年4月1日,8万吨模锻压机一次试车成功。现场一位老工程师激动得声音哽咽:“圆梦了!”

十年磨一剑,曾经对我们爱答不理的外国企业,现在反而排着队来采购我们制造的零件——波音787、空客A320的起落架,都印着“中国制造”的标志。
回首这段历程,从靠纸片木板做模型搞研发,到现在给波音、空客供货,60多年的路藏着真理: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能靠自己钻研出来。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